浅析韩城市大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2019-09-10刘倩朱占侠任益峰王均芳
刘倩 朱占侠 任益峰 王均芳
摘 要:大豆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和养殖业主要饲料来源之一,区域大豆在生产上存在种植规模小、管理技术粗放、科技含量低、种植效益差及豆产品加工滞后等问题,应因地制宜优化品种布局,推广因种集成配套栽培技术,适度扶植豆制品加工企业生产规模,开发和延伸大豆产业链,为区域大豆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介绍了韩城市大豆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大豆;生产;存在问题;解决途径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03-0003-03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志码: A
大豆在韩城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消费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是百姓餐桌上最重要的油料和高蛋白来源之一。大豆既可榨取生活用油,又可制作豆腐、豆浆、豆芽、豆腐乳、酱油、豆瓣酱、纳豆及丹贝等多种食品,还能制作人造奶油,生产肥皂、甘油、防水剂、油漆及润滑油等,榨油后的副产品豆粕是饲料蛋白的主要来源,对畜牧业的发展十分重要[1]。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增强以及食品化工业的发展,大豆产品将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韩城市大豆生产现状
1.1 韩城地域现状
韩城市位于关中平原东北部、黄河西岸,北依宜川、西邻黄龙、南接合阳、东隔黄河,与山西省河津、乡宁、万荣等县市相望。总面积1 621 km2;平均海拔600~900 m,年平均气温13.5 ℃,无霜期为208 d,有效积温4 626 ℃,年降水量559.7 mm;水、土、光、热资源丰富,地形地貌为“七山一水二分田”。2017年韩城市农作物播种面积2.033万hm2,其中大豆播种面积0.21万hm2,占总面积的10.2%。
1.2 区域大豆生产现状
1.2.1 区域大豆种植面积和单产现状
大豆是韩城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种植区域比较分散,黄河滩地每年种植相对集中,种植面积比较稳定,种植规模比较大。全市大豆常年播种面积0.21万hm2左右,其中黄河滩地每年种植0.127万hm2左右,占大豆播种面积的60.57%。全市大豆平均产量200~250 kg/667 m2[2]。
1.2.2 区域大豆品种推广情况
大豆区域种植历史悠久,从20世纪50年代起,韩城就对大豆品种开始进行更新,用黄豆逐步代替黑豆,用改良品种更换农家品种。推广品种有八月黄、大小牛毛黄、老鼠皮、麻雀蛋、天鹅蛋、水豆等。60年代以后,推广了大豆改良品种,逐渐代替农家品种,推广了一窝蜂、八月炸、兖黄1号、跃进4号、丰收黄、铁丰8号、黑龙16号、黑龙26号和徐州124等,重点推广了兖黄1号;70年代,推广陕豆701;80年代,推广杂交种秦豆1号、秦豆3号;90年代,推广秦豆5号、秦豆6号;2000年,推广豫豆2号、秦豆8号;从2001年至今,推广了秦豆10号、中黄35、中黄13号和铁杆26等品种[3]。
1.2.3 区域大豆生产品质情况
韩城市有广阔的黄河滩地,土壤质地好,富含有机质,地力水平较高,减少了化肥施用量,加之地方有计划地开垦种植,并保护利用黄河水源和湿地政策,施行严格的大豆生产技术规程,从源头上抑制了化肥和农药的投入,从而保证了黄河水源和空气的清洁,满足了有机大豆的生产要求。大力推广全程轻简化机械化生产水平,使生产的大豆籽粒外观色泽金黄、饱满圆润、整齐一致、商品性好,市场竞争力强。
1.3 区域大豆生产优势
1.3.1 国家十分重视大豆产业的发展
2016年4月5日农业部下发《关于促进大豆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农农发〔2016〕2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切实保护豆农利益,建立全区域大豆供求信息共享平台,按期发布市场动态信息,同时强化进口大豆监管,严格执行检验检疫标准。把握大豆进口的时机、节奏,稳定国内大豆价格。出台中央储备收购政策,以较高价格收购大豆,对大豆主产区在收购量上重点倾斜。大豆临时收储价格为3.74元/kg[4]。
1.3.2 加大政策、技术扶植和支撑力度,稳步推进大豆生產
为了合理发挥黄河滩地对农业生产的支持作用,市级农业部门制订了区域大豆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对滩地的合理开发给予了一定的政策倾斜,组织涉农单位科研技术人员广泛开展科技培训、入户指导、新技术及新品种推广普及应用,突出抓好大豆规范化种植技术和大豆间作套种技术的集成组装、示范推广,建立了大豆新品种示范田和间作套种示范田,涌现出了一大批大豆高产高效典型户、典型村,有力地推进了大豆产业稳步发展。
1.3.3 引进和开发新品种、新技术,增加种植效益
一是近年来先后引进了一批早熟、优质、鲜食大豆品种,示范推广引豆9701、毛豆95-1等品种,生育期一般在75 d左右,因其熟期短、上市早、种植效益好,深受农民欢迎。目前,这些新品种已成为设施促早栽培的主导品种。二是引进一批广适、优质、丰产性好、粒大荚长、综合性状优良、适合加工的鲜食大豆品种,实现种植—加工—储藏—返季销售的产业链,增加种植效益。三是引进开发优质、高产大豆新品种,优化大豆品种区域化布局,使得大豆新品种应用实现了2~3年更新1次。
1.3.4 大豆生产及加工安全有保障
韩城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全域旅游城市,区域内无污染,尤其是大豆生产区域环境优良、化肥施用量较少、病虫害发生轻、农药施用量和残留量少、水源和空气清洁。大豆生产过程采用规范化技术应用,生产的是非转基因大豆,大豆生产及加工安全得到了保障。
2 区域大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2.1 区域大豆品种代理门店多、经营品种乱、生产品质杂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构建了市场化农作物种子经营体系,区域大豆品种代理门店多,市场代理销售大豆品种多,虽然种子管理部门发布了大豆品种区域布局指导意见,但经营代理门店仍以经营推广自有品种和代理品种为主,势必造成大豆种子市场门店多、代理品种多,加大了农民选择、使用良种的盲动性,加之经营户夸大宣传,良种良法不配套,导致优质良种的产量和品质优势无法充分发挥出来,生产大豆产量和品质得不到保证,使得大豆生产效益差,严重挫伤了农户种植大豆的积极性。
2.2 种植大豆可比效益低,大豆种植规模锐减
多年来,大豆产量一直处于200~250 kg/667 m2的水平,历经5次品种更新换代,产量水平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下降趋势,种植效益甚至比种植玉米还要低,因而大豆作物越来越不被农民重视,尤其是随着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全面实施,农村土地流转和土地托管势头正浓,大批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生产经营土地的人群年龄偏大,生产经营规模变窄,生产经营效益越来越差,因而以户为核心种植大豆的规模和产量逐年下滑。
2.3 种植大豆生产成本高、效益差
现阶段区域种植夏播大豆一般播量为75~90 kg/hm2,每公顷种子成本就750~900元,机播、机收1 350~1 500元,化肥成本1 350~1 500元,灌溉费用750~900元,防虫除草600~750元,人工劳动费用2 700~4 500元,合计生产成本为7 500~10 050元,生产量为3 000 kg,产出效益为11 100元,夏播大豆平均生产效益为3 600~1 050元,生产效益低下。加之一家一户生产经营,机械化水平低,形成大豆生产高投入、低产出现象,挫伤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
2.4 大豆产品加工滞后,市场竞争优势弱
一是区域从事大豆深加工的企业数量比较少,且大部分是农户加工小作坊,加工生产设备比较简陋,加工流程结构松散,没有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的大豆制品加工企业。二是区域大豆加工是小作坊式的豆腐、豆腐皮生产,暂无龙头企业来带动发展,未形成大豆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没有带动大豆产业由数量向效益转变。
2.5 大豆生产技术不规范
大豆在韩城主要是滩地直播和农户间作套种,生产管理技术粗放、单一,大多数种植户在大豆种植中极少施用农家肥,取而代之的是化肥,有时还存在重氮肥轻磷、钾肥的现象,年复一年施用化肥,造成有机质含量降低,产量和品质降低。
2.6 缺乏配套的政策扶持与引导
资料显示,全世界大豆生产国均出台和实行不同程度大豆生产补贴政策,也有计划地限制大豆的进口,我国2016年农业部下发《关于促进大豆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农农发〔2016〕2号),对大豆生产销售环节实行补贴政策,但在实际生产中没有得到很好落实和兑现。
3 促进大豆生产发展的解决途径和方法
针对区域大豆生产、加工、市场供求方面的问题,应千方百计扩大区域优质大豆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益。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做好政策宣传、技术培训、技术咨询与指导,彻底转变“大豆是低产作物、搭配作物”这一概念,通过抓点带面、示范带动等形式,加快大豆产业生产与发展,做大、做强大豆产业链。
3.1 争取政策扶持
一是建立健全大豆最低收购价保障机制。近年来,我国大豆生产、销售市场受到进口大豆的强烈冲击,大豆市场价格波动较大,针对此现状,应稳定市场、价格,充分运用大豆最低收购价保障机制这一杠杆作用,依据区域大豆面积、产量、品质等要素,确定最低价格,直补给种植农户,提高种植积极性。二是实行大豆生产补贴制度。要适当加大大豆生产补贴规模和范围,对大豆良种、机械作业、农资投入给予一定补贴,使农民得到更多实惠。三是建立大豆重大技术推广补贴政策。将良种与良法、农艺与农机有机结合,促进新技术、新品种的集成创新;提高大豆科研与生产的补贴标准和范围,提高大型农机具的补贴力度,提高大豆生产效益。
3.2 发展订单农业
一是大力推进大豆规模化种植。要依托区域自然生态、生产技术应用水平,建立区域大豆优势产区,优化大豆品种布局,大力推广轻简化全程机械化大豆生产技术,与大豆生产经营专业合作社签订收购合同,全面提高大豆产品市场竞争力。二是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在区域大豆优势产区申请成立大豆产业专业合作社,吸纳周边大豆种植户成为合作社的社员,用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形式参与合作社的发展,使大豆产业向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经营市场化的方向发展,为社员带来较高利润。
3.3 因势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
一是加大对大豆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制定中长期区域大豆产业发展规划,列出专项资金,支持扶植区域大豆产业调整升级,稳定大豆种植面积。二是建立区域优质大豆生产基地,依托区域优势,将传统农家品种、绿色品种、高产品种、多抗品种、专用高蛋白品种,进行规模化、区域化、规范化生产,创建区域优势品牌,全面提升市场竞争优势,使大豆生产、加工、流通形成合力。
3.4 积极探索新的产业发展模式
加强与大豆科研、育种企業的合作开发,建立大豆新品种引进试验筛选基地,把适宜区域种植的绿色、高产、优质品种筛选出来,并因种集成组装高产配套技术,形成区域大豆高产高效技术规程,实现品种筛选标准化、生产专业化,提高大豆生产科技含量,促进大豆产业可持续发展。
3.5 优化品种布局,实现良法跟着良种走
随着农作物供给侧改革与发展,如何稳妥推进大豆专业化生产势头,积极探索研究开发与大豆相配套的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模式,应将机械免耕技术、机械秸秆还田技术、配方施肥技术、机械精量播种技术等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集成组装,实现良法跟着良种走,全面提高大豆生产的标准化水平。
3.6 积极推进大豆产后深加工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龙头企业。培植龙头带动,扶优扶强大豆产业龙头,关键是要培育出有较强牵动能力的大豆加工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快技术改造速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对有条件的大豆加工企业进行改制创新,进而形成龙头企业,提高大豆精深加工能力和水平,生产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广阔的大豆产品。
参考文献:
[ 1 ] 刘凯.黑龙江省大豆生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4(10):152-153.
[ 2 ] 苗立强.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1):228.
[ 3 ] 周添,杨润清.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02):123-125.
[ 4 ] 黄丽英.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大豆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种子世界,2015(09):33-34.
(收稿日期:2019-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