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新时期中国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
2019-09-10彭珂珊
摘要:粮食安全是关系到国家生存、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重大问题。从长远看,经济发展也面临着粮食需求的同步增长,粮食供应仍然存在产需缺口,新时期中国粮食安全形势仍然不容盲目乐观,将会长期面临刚性需求增长、生产硬性约束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以严肃认真的态度,运用农艺学和粮食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根据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对我国粮食安全现状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保障长期粮食安全的建议。
关键词:粮食安全形势 告别粮食短缺 新时期自给自足
201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02亿t(12038.7亿斤),比2012年增加1235.6万t,增长2.1%。粮食实现“10连增”。201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07亿t(12142亿斤),比2013年增加516万t(103.2亿斤),增长0.9%。增长0.9%。我国粮食总产量实现“11连增”。2015年我国粮食总产量6.21亿t,比 2014 年增加 1440.8万t ( 288.2 亿斤),增长 2.4% 。我国粮食总产量实现“12连增”。2016年粮食产量61624万t,比上年减少520万t,减产0.8%。其中,夏粮产量13920万t,减产1.2%;早稻产量3278万t,减产2.7%;秋粮产量44426万t,减产0.6%。2017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2220千公顷(168329万亩),比2016年减少815千公顷(1222万亩),下降0.7%。其中谷物播种面积92930千公顷(139395万亩),比2016年减少1464千公顷(2196万亩),下降1.6%(图4)。2017年中国粮食产量达6.18亿t,比2016年增加166万吨(33亿斤),增长0.3%。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属历史上第二高产年(图5)。
三、确保粮食安全的思路和对策
现阶段中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是好的,但是由于出现 “高产量、高库存、高进口、部分粮食品种阶段性过剩、优质品种供给不足、国内粮价面临压力大”等情况。使201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要比上一年下降0.6%,是3年内中国粮食总产量出现的第二次下滑。面对粮食安全隐患,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
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树立新的粮食安全的理念,提高保障调控能力,一是根据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站在国家安危层次上[16],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保护耕地资源,特别是基本农田,加强土地整理,开垦开发荒地。二是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要精心部署、精心组织、集中投资、循序渐进地推进,建设高标准的良田。到2020年,综合改造中低产田4亿亩以上,与实施前相比,每亩粮食平均生产能力提高100多公斤。三是加强区域耕地质量监测站建设,加强对土壤类型、种植制度和收益率水平等进行长期定位监测。四是进一步“藏粮于地”,确保土地的可持续发展。
(二)实施“科技兴粮”战略
目前,全国粮食企业,大多数属于中小企业,实施“科技兴粮”战略在粮食企业中可以说是迫在眉睫,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才能提升产能。一是组织干部和党员走村进户,推行“科技兴粮”政策,深化科技和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产业创新联盟,加强大专院校与用人单位的有效对接,推动校企协同,培养粮食行业高素质人才,努力营造“科技兴粮”和“人才兴粮”的良好氛围。二是完善科技兴粮政策。抓好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长江流域地区等重点粮食主产区科技攻关,提升麦类、稻类、粗粮类、豆类、薯类等粮食的育种和种植能力。三是以市场为导向,认真落实《国家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06-2020年)》 《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十三五”规划》,科学安排科技丰产能力建设。四是积极开展“藏粮于技”,大力提高粮食仓储的整体技术水平[17]。
(三)加大对农田基础设施的投入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根源,粮食安全最终取决于农田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 [18]。一是根据我国农业区划的特点, 从13个主要粮食生产省 中选择了680粮食生产核心区, 巩固和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到 2020年, 中国粮食生产能力将达到5500多亿公斤。还应从11个非粮食生产省 (区、市)中筛选120个主要粮食生产县 作为国家产粮县,增强国家粮食安全能力。二是优先建设重点水利工程。以加快国务院确定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为统领,强基础、补短板,重点安排资金,支持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大对主要粮食产区的投入, 不断改善粮食储存、运输、装卸、包装条件, 充分发挥主要粮食生产区在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中的重要作用。四是切实保护农民的粮食生产积极性,保持农民粮食补贴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增加粮食和农业收入,建立食品补贴长效机制,全面实施粮食产能区、粮食专用区、粮食制种大县、粮食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粮食应急保障等补贴。
(四)完善粮食储备机制
一是合理确定中央和地方储备规模。以问题为导向,以薄弱环节为重点,针对不同问题,提高中央和地方粮食储备的使用效率。充分发挥中央粮食储备的市场调控作用,及时、适度地开发粮食生产储备资源, 加强国家战略粮食储备,统筹推进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加强粮食应急供应能力建设。二是完善粮食收储体制机制。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农业供方体制改革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新动力培育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度的决定》。 积极发展“订单粮食”,全力防止出现农民“卖粮难”的问题。三是实行多种收储制度,推动粮食“去库存”。加快粮食加工转化,鼓励收粮主体多元化,合理确定销售计划、销售价格和销售方式,加强全程监管。严厉打击“出库难”“转圈粮”等违法违规行为。四是提升粮食流通社会化服务水平。完善“放心粮油”供应体系,促进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制定粮食价格保护、粮食储备机制和预警系统建设配套法律法规。提升市场信息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储备粮食在调节供求、稳定市场中的主体作用,探索建立问题粮食召回制度。完善调控模式,建立规范合法的粮食消费分配調节机制。五是统筹推进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坚持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效率推进,加快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推动粮食产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五)提高粮食质量监测能力
粮食是食品的基础,食品安全的前提是粮食品质要好。一是针对社会关注和市场需求,更新或增加粮食检验设备,对粮食质量检验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提高检测技术和技能,建设一支设备先进、技术力量强的质量监测队伍,确保有效地进行粮食质量检测。二是加大对检测机构的财政投入,增加科研项目,鼓励和补贴粮食质量检验员从事科学研究,提高粮食质量检测综合能力。三是建立以新收获粮食质量监测报告为重点的监测平台,加强食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建立食品质量风险防范和控制机制,实行粮食质量追溯机制。
结语
我国粮食安全必须坚持“立足国内生产,实现基本自给自足”的原则。坚持“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思想,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发展粮食生产,严格执行“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20方针。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切实保护耕地资源,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调整国内储备政策,落实目标储备,完善境外农产品进出口政策,推进“走出去”战略。
参考文献
[1]周惠.稻米市场购销仍显清淡,行情弱勢超过往年[N].粮油市场报,2013年6月25日.
[2]林祥金.我国南方草山草坡开发利用的研究[J].草业与畜牧,2002,23(4):1-16.
[3]彭珂珊.食物权牵动全世界——为世界粮食日(WFD)而作[J].粮食问题研究, 2008,13(1): 5-10.
[4]彭珂珊.粮食安全:世纪挑战与应对——为我国粮食总产量(2004-2015年)实现“12连增”而作[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6(4):56-65.
[5]胡春华.要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N].证券时报,2018年07月20日.
[6]郭亮.世界粮食安全现状及粮食供求展望[J].世界农业,2015(1):17-23.
[7]亢霞.我国优质粮食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措施建议[J].中国粮食经济, 2018(6):47-49.
[8]任毅娟.世界粮食安全与中国的战略选择[D].贵州师范大学,2009.
[9]吴玲,刘腾谣.粮食安全中的利益主体博弈分析[J].长白学刊,2017 (1): 96-101.
[10]毕红杰.吉林省粮食增产潜力分析[D].吉林农业大学,2005.
[11]丁声俊.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及“两手”并用——兼述对深化粮改聚焦点的新思考[J].黑龙江粮食,2005(1)10-14.
[12]蒋霞.我国粮食安全和“三农问题”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4,42 (1): 771-785.
[13] 张仁军.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视野下的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D].西华大学,2013.
[14]卢荣发.浅谈中国粮食经济现状与发展[J].中国集体经济,2012 (1): 29-30.
[15]彭珂珊.加入WTO之后中国粮食问题观察[J].粮食问题研究,2003,8(3):1-5.
[16]彭珂珊.跨世纪中国粮食面临的问题与对策选择[J].粮食问题研究,2000,5(1):1-5.
[17]彭珂珊.粮食在持续发展战略中的特殊作用[J]. 粮食问题研究,1998,3(2):11-15.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