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
2019-09-10欧健
欧健
摘要:新课程改革环境下,高中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与时俱进创新教育理念,不仅要开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参与性的教学策略,更要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下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成绩及物理核心素养提升,满足素质教育需求。本文结合当前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问题状况,具体阐述高中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策略探究。
关键词:高中物理;策略探究;导学案;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3-0271-01
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导学案”教学模式,不仅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更有效促进学生探究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有助于物理教学成效显著提升。
1.当前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问题状况
现阶段,部分高中物理教师受应试理念影响,在教学中仍应用枯燥单一教学模式。并且,教学过程中也未能与学生开展积极互动,使学生缺乏主动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课堂氛围也得不到有效改善。与此同时,高中物理知识比初中物理增加了很大难度,本身物理学科知识就具有抽象复杂性,加之教师的教学模式不能吸引学生听讲。致使部分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主动学习意识,物理基础素养较差,不利于学生物理成绩及综合素养提升,直接影响物理教学成效。
2.高中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策略探究
2.1促进学生提问兴趣
爱因斯坦曾言“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使学生产生浓烈的物理学习兴趣,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在教授《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这一课节时,就可以通过预先准备部分教具辅助教学。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讲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生们要充分理解掌握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基本概念。然后通过教具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学,以促进学生物理提问兴趣,有效培养其提问能力。选择几位学生分别拿取教具站在讲台上,并询问其课堂问题。如向第一位同学提问“这辆小车平置在你手上时,有什么感觉?”这位同学回答“老师,我的手掌感觉到了压力”,接着再发问“你手上的小車会不会掉下来”,学生回答“不会,因为有我的手掌支撑在小车下面”。教师-紧接着总结“他回答的非常好,那么同学们,为什么小车不会从手上掉下来呢,大家结合我刚刚讲的知识好好想一想”,这时有同学积极回答“老师,因为手与小车之间有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2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能力培养是当前的教育工作重点,如何让学生可以在教育教学中增强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是教师要重点思考的。为了给学生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还需要帮助学生克服难点攻克难点,让学生逐渐的养成善于倾听、善于思考和善于实践的能力,在锻炼中养成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通过应用导学式教学模式,可以从一个简单的课本理论开始,让学生巩固已有知识点,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学会理论结合到实践,活学活用。
例如,教师在教授《认识磁场》这一课节时,可以通过物理实验来培养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教师使学生们了解了电流磁场,并具体讲述了磁感应强度、磁导率、磁感应强度等基础概念,理解掌握磁场的物理量之间不同与联系,以及实验中需要严格注意的事项,之后安排学生进行小组组实践操作。相比传统枯燥的单一课堂讲解教授,这样的实践教学更能提高物理教学实效。学生按照已分配的小组进行1-2次合作实践,通过教师准备的实验材料、实验设备,认真严谨的完成整个合作过程,并科学完整的记录整个实验数据结果。通过磁体磁场和通电导体磁场实验,实践证明通电导线旁边小磁针产生偏转现象,使学生充分了解掌握通电直导线以及通电螺线管四周磁场方向判断方法。在之后的课堂提问中,学生们通过物理实验促进了知识理解,解答问题能力有了显著提升。通过这样的小组组合作实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求知探索能力、合作包容能力以及团体意识都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全方位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素养,体现良好物理教学实效。
2.3引导做课堂总结及课后巩固
课堂总结和课后知识巩固是“导学案”教学模式中重要环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做课堂知识总结,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首先鼓励学生做初步知识总结,随后教师补充其中欠缺知识点,积极鼓励支持学生搭建完整知识体系。并且,学生在总结过程中能够将之前学习知识点再次巩固,以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与此同时,教师会根据课堂知识点布置对应的课后习题或讨论互动。如举行班级范围内的物理知识竞赛,激发起学生参与性及好胜心,通过复习及参与竞赛,使学生自发对物理知识进行梳理、巩固及融会贯通,更好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成效。
3.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阐述当前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问题状况,以及高中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策略探究。新时期形势下,高中物理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领悟能力和个性特点,通过“导学案”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及物理核心素养显著提升,体现良好物理教学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