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歌舞元素在音乐剧中的结合
2019-09-10任苑
任苑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物质需求在得到了充分满足后,其对精神层面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音乐剧作为一种将歌舞和戏剧整合为一体的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形式,音乐和舞蹈属于舞台表演的主要形式,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音乐剧中的歌舞元素,可以将自身的戏剧性、气氛渲染性、抒情性直观的表达出来,达到推动故事发展、塑造角色人物形象、提升舞台表现力等作用;歌舞元素在音乐剧中的融入,可以拓宽音乐和舞蹈艺术的推广、普及渠道,丰富歌舞在现代社会的表现形式,所以,音乐剧和歌舞元素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对此,本文以音乐剧作为切入点,通过对歌舞元素在音乐剧中的地位和特点的简单介绍,从而分析音乐剧中融入歌舞元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而以藏族的歌舞元素作为重点,就其同现代音乐剧之间的结合展开研究,以期可以借助藏族的歌舞元素丰富音乐剧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同时利用音乐剧来宣传和促进藏族歌舞的发展。
关键词:藏族歌舞;音乐剧;元素结合
就音乐剧本身来看,戏剧是它的基础部分,音乐它的“灵魂”,舞蹈是它的表现手段。在表演的过程中,创作和表演人员通过将戏剧、舞蹈、音乐三项元素进行有效整合的方式,将整个故事生动完整的讲述出来,对故事中的所有人物形象进行深刻的刻画,达到传达概念表演艺术的作用。因为音乐剧是由国外传入的,在我国兴起时间较短,受众人群较为狭窄,大部分观众都是带着一种好奇心、探索它与歌剧之间的差异性,对音乐剧本身的了解并不深入。藏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卓谐和热巴等更是广为流传。因此,将藏族的歌曲元素融入到音乐剧中,可以在丰富音乐剧内容和形式的基础上,让音乐剧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提升音乐剧的艺术魅力。同时,利用音乐剧独特的表现形式,将藏族歌舞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带给现代人深刻的印象,促进音乐剧和藏族歌舞的协同发展。
1音乐剧中的歌舞
1.1音乐剧中歌舞元素的地位
音乐剧之所以被称之为“音乐剧”,主要就是因为整个剧本的始末是由音乐串联起来的,戏剧的格调、主题和生命力也都是通过音乐来体现的。但我们在关注音乐剧中音乐地位的同时,也不能够忽视舞蹈对于戏剧情节的推动作用,音乐剧中舞蹈对于气氛的渲染、演员专业技艺和表现、主人公心理的表达和情感的抒发等作用并不亚于音乐,所以,舞蹈和音乐在音乐剧中的地位可以说是并重的。音乐和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主要是通过富含情感的旋律和有节奏的动作作为主要的表现手段,它们可以将一些无法依靠言语表达出的内心情感与感受进行全面的诠释,在互相交融的过程中逐步丰富音乐剧的内容和形式,增强音乐剧的表现力。在音乐剧初步创作阶段,本身的戏剧性特点还不明确,剧本内容相对较为零散,缺乏强有力的戏剧冲突,但在将音乐和舞蹈融合之后,音乐剧的影响力和戏剧性就在不断增强,并成为现代戏剧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1.2音乐剧中歌舞元素的特点
舞蹈和音乐属于音乐剧情节的载体,同其他戏剧一样,音乐剧也是借助舞蹈和音乐来表现矛盾和冲突、刻画人物形象、推动剧情延伸、诠释人物内心、完成作品表现的,舞蹈、音乐和整个戏剧剧情都是一个系统的。对音乐剧来讲,无论是缺少舞蹈还是音乐,都不能够被称为音乐剧。纵观各类音乐剧,其中歌舞元素的融入主要呈现出以下几种特点:第一,抒情性。舞蹈和音乐都是创作者根据自己的情感创编出来的,情是二者核心与灵魂所在,所以,抒情性可以说是二者的本质属性。在音乐剧中,一些细微的内心情感单靠音乐是无法表达出来的,还需要借助舞蹈的一些形体动作对观众的审美和想象力进行激发和感染,从而使整个音乐剧艺术属性的表现更加的强烈和直接。第二,戏剧性。音乐和舞蹈毕竟是应用在音乐剧之中,同独立的音乐曲目或者是舞蹈作品还是存在本质区别的,二者需要依靠相应的音乐剧剧情而存在,主要是为戏剧剧情服务的。在众多的音乐剧中,音乐和舞蹈的融入大多都是为了深化主题、推进剧情、使戏剧效果得到进一步强化,所以,音乐和舞蹈大多都存在于剧情的动态发展过程之中,二者带有一定的戏剧性特点。第三,渲染气氛性。对音乐剧来讲,要想将音乐和舞蹈的戏剧性和抒情性效果发挥出来,就必须要借助一些色彩和情感较为浓烈的音乐和舞蹈插入到相应的情境中,而这些情境大多都是为了调节气氛,此时就要求融入的音乐和舞蹈具有较强的气氛渲染能力和特性,以便为戏剧增添更多的色彩,将剧情推向高潮,吸引更多观众的目光,同时带个观众更高的审美享受。
2歌舞元素同音乐剧结合的作用和要求
2.1歌舞元素结合音乐剧的作用
音乐剧是一个在美国百老汇和伦敦西区沙为兴起的西方艺术形式,在近三十到四十年间才进入到中国,属于将舞蹈、台词、声乐、表演进行高度有机融合后的艺术表演形式。同其他戏剧形式相比,音乐剧的创作手法更加新颖、艺术处理手段更加的多样化,它的引入,为国人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冲击和观剧感受。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中国陆续出现了一些本土的原创音乐剧,以电影和电视剧《妈妈再爱我一次》为原型改变的同名音乐剧;以中国传统故事改编的《碟》《白色传》等,都是在经过西方音乐剧学习期与描红期之后,通过一步步的摸索而创造出来的比较有名的本土原创音乐剧。对由中国原创的本土音乐剧来讲,要想保证其本土化和原创性的特点不变质,就必须要将我国独有的艺术题材和元素融入其中,这也是现代音乐剧创作中必须要认真思考和细致对待的问题。只有这样,才可以将中国原声艺术元素变为音乐剧艺术表达的主要手段,将中国民族艺术元素在创作音乐剧中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展現出来。
对音乐剧来讲,在创作的过程中融入藏族歌舞,并将中国藏族歌舞元素作为其核心艺术的组成部分,可以让更多的音乐剧创作者和观众给予中国民族民间艺术更多的关注度。从音乐剧在国内发展的角度来看,受国人审美习惯和审美认知的影响,将藏族歌舞这种带有浓郁民族性特质的艺术元素纳入到音乐剧中,可以对音乐剧中国化和本土化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为音乐剧这种西方歌剧在中国观众群体中的普及奠定良好的基础。从本土原创音乐剧的发展来讲,将中国民族民间艺术元素融入其中,对于帮助中国民族民间文化和中国音乐剧走入国际音乐剧平台都能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对音乐剧来讲,其进入中国观众的视野还不到四十年,当前我国仍旧有很多人对音乐剧这种艺术形式的表演模式、所处门类不甚了解。而藏族歌舞这种传统的民族性艺术在中国已经经历了成百上千年的发展和传承,在国内拥有了一大批的受众,并被大多数人所熟悉。如果音乐剧创作者可以将藏族歌舞这种民族性的艺术元素同音乐剧相融合,可以让更多的观众对音乐剧这种西方艺术产生更高的兴趣,吸引更多中国观众走进剧场来观看音乐剧,为音乐剧拓宽国内受众群体起到一定的帮助。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形式丰富等,在众多的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中能够在国外市场广泛流传的艺术形式却寥寥无几,大多数的民族民间艺术是外国观众从未接触过的。音乐剧作为西方本土艺术形式之一,如果可以在创作音乐剧的过程中适当的融入藏族歌舞等本民俗的艺术元素,就可以为中国本土音乐剧走出国门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中国民族民间艺术文化走向国际这个广阔的平台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途径。
2.2藏族歌舞元素在音乐剧中的融入要求
在对音乐剧进行本土化创作和改编时,创作者可以将藏族歌舞元素作为核心艺术组成。首先,创作者可以尝试将音乐剧和藏族歌舞元素进行一种实践性融合处理,以国内观众在现代的审美水平和习惯为基础,通过将中国民族民间的艺术元素和西方艺术、国际化音乐剧作品相结合,对音乐剧进行调和,以便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尤其是年轻的音乐剧观众,从而让年轻一代也可以看到由本国优秀民族艺术文化创作出的作品,达到宣传中国民族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的作用。其次,藏族作为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藏族的音乐和舞蹈可以被分为佛教和民间两种类型,果谐和锅庄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歌舞形式。将藏族音乐和舞蹈中的典型作品同音乐剧中的音乐和舞蹈进行尝试性的创编结合,对于创作带有本土特色的音乐剧也可以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为保证创作出的音乐剧中包含典型的中国传统艺术元素,可以将藏族歌舞中具有较强观赏性、带有宗教信仰、能够传达佛教文化的艺术元素融入其中,从而在丰富音乐剧创作形式的同时,让音乐剧在思想上也能够得到升华。
3音乐剧中藏族歌舞元素的结合
3.1台词和歌词中的融入
之所以要将藏族中的歌舞元素融入到音乐剧中,主要就是利用本土的民族民间艺术对音乐剧进行中国本土化的创作。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创造出带有藏族歌舞元素的中国音乐剧,相关人员就可以利用藏语这种特殊语言,作为音乐剧中国化的创作特点,并对其进行深化。藏族有属于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其在视觉和听觉上同汉语汉字具有明显的差异,本身不适合在普通观众中推广,且制作的各类节目也不适合普通观众观看。但对音乐剧来讲,如果在创作的过程中,可以将汉语和藏语交替使用,在创作剧本的过程中,使歌词和台词能够不同程度的涉及到一些藏语表达的方法,可以说是一种新型的音乐剧创作方法。以音乐剧剧本台词和唱段中的歌词“谢谢”为例,若规定的情境是主人公要以极为感动的情绪表现出来,创作者可以将藏语的“扎西德勒”和汉语的“谢谢”交替进行,利用台词和音乐旋律的推动,将观众代入到主人公内心活动中,将戏剧情绪中情感递进充分的展现出来,从而带给观众更加直观和深刻的戏剧情感体验。从音乐剧本身来看,唱段的歌词和对白从意思上来看是不存在任何变化的,都是同一种解释与含义,但因为受到民族语言差異的影响,在藏语和汉语转化的过程中,演员的内心也可能会产生相应的变化,使得自己的表演在情感上也有一种递进的感觉,将戏剧的内容和情感更加深刻的传达出来。以《珍珠日记》这部音乐剧为例,其在歌词和台词中对于藏语的表达都有不同程度的涉及。其中,女主人公玉莲由于自己的学生央宗辍学的事情到央宗家里对央宗爸爸扎西进行劝说,最终获得了央宗爸爸同意,央宗得以继续读书的这段情节中,她高兴的大喊“嘎真切!嘎真切”。藏语中的“嘎真切”翻译成汉语就是“太感谢了”,这种表达方式就在无形中使汉族和藏族间的距离被拉近,也间接的表达了玉莲在达到藏区支教一段时间后,生活和语言上同当地藏民的融合。在整个音乐剧最后的歌曲中,第一段歌词就是由玉莲教授的学生齐唱出的藏文歌,其大概的意思就是在表达学生严重玉莲老师的样子。将藏语同音乐剧的台词与歌词相融合,可以从情感上让音乐剧有一个递进,让观众对于音乐剧故事情境中的感情有更加深刻的感受,促进音乐剧的中国化。此外,在这部剧第二段主歌部分中是女主人公玉莲在演唱,她主要是在表达包括自己在内所有在藏区生活着的汉人的情感和态度,歌词整体意思没有太大的变化,旋律同第一段也基本相同。但因为演唱的主体有所改变,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和要传达的意思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观众的观感带来一定的影响。
3.2音乐剧创作中藏族音乐的使用
一直以来,民族民间的歌舞元素都是我国的一大“瑰宝”,在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后,我国的民族民间歌舞艺术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发展体系和艺术形式,每一种民族歌曲元素的音乐和舞蹈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同其代表民族的生活作息、风俗习惯、精神信仰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民族民间歌舞中包含的一些元素,在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本身的特殊性才为观众营造出了相应的艺术审美感受和艺术氛围,这也是其他类型的艺术形式不能够达到和超越的。中国民族民间歌舞元素比较趋向于多样化,藏族歌舞作为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歌舞元素之一,其带有明确的文化特征、民族生活方式、性格和精神,所以,在音乐剧创作的过程中利用藏族歌舞艺术的元素,可以为音乐剧的本土化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行性与可能性。
在藏族传统音乐中,长腔是一种带有典型藏族特色的音乐,高亢而嘹亮,所以,创作者在进行音乐创编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将藏族长腔融入到歌曲配乐之中,达到一种渲染氛围、展现音乐剧规定情境的目的。例如,《草原的女儿》这首歌欠揍部分就使用的藏族长腔,主要是为了表达“女主人公已经达到国家规定支教时间,不得不回到城市中生活和工作,在同藏区自己支教的孩子告别时,面对孩子们依依不舍的深情明确了自身的人生目标”这一内容。最后,她为了帮助这些藏区孩子,保护好他们的赤子之心,毅然决然的撕毁了自己回城的通知书,此时长腔想起,对当时的故事情境和情感氛围进行进一步的渲染,将观众代入到故事情境之中,加深观众对于女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深刻感受和体会。
3.3藏族乐器在音乐剧中的使用
藏族拥有众多的民族乐器种类,其中,弹弦类乐器有扬琴和六弦琴;打击乐器有锣、串铃、巴郎鼓、大鼓、热巴鼓、镲等;拉弦类乐器有胡琴、贴琴、牛角胡、热玛琴、根卡等;吹管类乐器有骨笛、海螺、竖笛、口弦、铜笛等。在藏族歌舞作品中,不同乐器的演奏都可以带给人不同的听觉感受,六弦琴可以用来独奏、合奏,或者是牧民自我娱乐弹唱。将藏族乐器应用到音乐剧中,可以通过将藏族乐器和西洋乐器相融合的方式,在碰撞的过程中产生不一样的火花。例如,在一部音乐剧中,当创作者想要将来到藏族生活的汉族人内心活动和情感表现出来时,可以先从人物为汉族人这一设定入手,在编曲的过程中加入手风琴和钢琴,配合藏族的管乐和弦乐,从而将一个在藏族生活一段时间后的汉族人思想意识、精神状态、生活习惯等表现出来。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将主人公内心复杂情感的纠结明确的展现出来,还能够明确规定情境中主人公心态和思想的影响、变化。
在选择使用何种藏族乐器对音乐剧进行创作和创编时,创作者需要从音乐剧的配乐和歌曲出发,根据歌曲和配乐的类型确定具体的乐器。在《珍珠日记》中,女主人公遭受到了来自于家庭和爱情的双重压力,正面临一种不知何去何从的状态,此时,她看到了一大批朝圣的藏民和僧侣,她的内心得到了全新的洗礼,思想意识和精神都有了新的感悟。在这段表演中,为了更加将女主人公的感受突显出来,对她在当时所听所感有更明确的表达,创作者就借助了铜钦这种藏族铜管乐器对这一段的配乐进行了情感放大处理。在藏族人民群体中,铜钦大多都是在盛大的庆典活动中使用,属于藏族众多铜管类乐器中体型最大的一种,所以,铜钦演奏出的声音往往都比较低沉,会给人一种威严、神圣、庄重的感觉,让观众有一种被神袛引领的感觉。对该音乐剧中此段情节的配乐进行此种设计,主要目的就是将观众带入到女主人公所处的环境之中,更加深刻的了解她在心理上面临的挣扎,以及做出后续所有决定时所处的艰难处境和纠结的内心。
3.4音乐剧中藏族舞的使用
藏族是一个热爱歌舞的民族,拥有多个属于自己的舞种,锅庄舞、热巴舞、果谐舞等,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舞种之一,且每一种藏族舞蹈的舞蹈审美与表达也具有一定的差别,有些藏族舞是在庆祝劳动和节日,有些藏族舞的作用则是来祭祀神灵。而在音乐剧中,舞蹈主要是起到舞蹈氛围渲染、吸引观众注意力的作用,有些舞蹈是在传达主人公内心世界中的感受、有些则是要表达音乐剧在当时设定好的情境。之所以要将藏族舞蹈元素融入到音乐剧中,可以在音乐剧创作面临戏剧内容升华时,可以有效的解决一些宗教信仰层面的问题,使整个音乐剧的表达更加的贴合。因为藏族本身拥有属于自己的宗教信仰,将藏族舞蹈中一些带有宗教信仰成分的舞蹈,可以起到推进戏剧情节延伸,增加戏剧情感和宗教力量,升华戏剧思维思想的最终目的。特别是对于一些本身拥有宗教信仰的观众来讲,将藏族舞蹈元素同音乐剧原本的舞蹈类型相融合,能够让观众有更深的体会;对于本身没有宗教信仰的观众,通过这种表演方式可以让观众更加深刻的体会藏族宗教信仰,感受宗教信仰的力量,在内心深处产生以往没有过的认知。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增强音乐剧在情感上的感染力,创作者可以在音乐剧中创编一段带有祭祀感、朝拜感、仪式感的舞蹈表演片段,借助这个片段增强音乐剧的视觉冲击力,使观众可以对主人公内心世界有更加深刻的感受。对音乐剧《珍珠日记》来讲,这原本是一部独角音乐剧,整个表演过程都是有一个演员在舞台上单独完成所有表演的,这就对演员专业能力提出了极大的考验,并在无形中为整部音乐剧的表演带来了较大的限制。以上各类要求和限制的存在,也为该音乐剧舞蹈的创作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处于对女演员体力因素的考虑,为保证整部音乐剧表达的完整度,在舞蹈部分演员不能够过度的进行体力的消耗,所以,在舞蹈部分可以根据气氛的烘托和人物内心的外化进行编排。在这部音乐剧中,藏族舞蹈出现在整部剧最后一段歌曲表演结束之后,是以一种载歌载舞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女主人公在开口演唱時,主要是借助一些包含藏族舞蹈元素的动作以外化表现的方式,将歌词大概意思表达出来。此外,为了让观众通过舞蹈语言来感知整部剧故事情节的推进,还在歌曲间奏部分增加了踢踏和果谐等感染力、生命力较强的藏族舞,并配合藏族的乐器和音乐,将音乐剧的情感氛围最大化的渲染出来。
4结论
总而言之,音乐剧在我国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大约三十年的时间,在经过三十多年的“描红”后,音乐剧在中国也有了自己的市场,开始慢慢培养起自己的受众和消费群体。因为音乐剧属于西方的“舶来品”,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无法更好的满足中国人的需求。藏族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将藏族歌舞中的相关元素融入到音乐剧中,在遵循音乐剧创作模式和规律的基础上,创造出属于中国的音乐剧,就成为了音乐剧中国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除藏族歌舞外,相关人员还可以从我国其他民族中挖掘各类艺术元素融入到音乐剧创作和编制中,以便可以创作出更多本土的音乐剧,让中国的音乐剧能够打入到国际市场中。
参考文献
[1]汪未晗.论歌舞片与音乐剧的互生共荣[J].戏剧之家,2018(7).
[2]罗藏久美.藏族舞蹈的动作特点和传承发展[J].大众文艺,2016(7).
[3]缪函格.《西藏素描》中的藏族音乐元素探析(一)[J].黄河之声,2017(12):84-85.
[4]代春洋.中国原创音乐剧中民族舞蹈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7(37):241.
[5]道旦草.浅析藏族民间舞蹈中“卓”的种类和风格特征[J].西藏科技,2017(8):9-10.
[6]小群.音乐剧《歌舞线上》音乐创作中的歌舞观照[J].乐器,2017(4).
[7]张暄笛.浅谈藏族民间舞的地域文化特征[J].南北桥,2017(24):2-2.
[8]焦鑫鑫.“剧院”不“剧院”——浅论音乐剧唱法与流行唱法的结合[J].戏剧之家,2017(16):61.
[9]王炜炜.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与传承创新[J].大众文艺,2017(13).
[10]刘凛溪.浅析“柔、屈、颤”在藏族舞蹈中的运用[J].戏剧之家,2016(22):154-154.
[11]班玛草.藏族舞蹈的基本特征及其创新发展探讨[J].艺术科技,2016,29(2):189-189.
[12]万玛才旦.藏族舞蹈文化特性与艺术价值略探[J].大众文艺,2016(6):168-168.
[13]汪未晗.论歌舞片与音乐剧的互生共荣[J].戏剧之家,2018(7).
[14]李韵葳.基于审美角度分析藏族舞蹈的表演形式[J].戏剧之家,2016(12):114-115.
[15]雷偎.音乐剧中歌唱与表演的完美结合[J].黄河之声,2016(8):101-101.
[16]王丽萍.藏族舞蹈的审美特点探索分析[J].艺术科技,2016,29(2):187-187.
[17]含玉.民族音乐剧的现实题材创作探索实例——评长沙市歌舞剧院小型音乐剧《老店新开》[J].艺海,2016(4):21-22.
[18]欧阳国仁.情到深处戏自成——观广州歌舞剧院原创音乐剧《和平使者》[J].歌剧,2016(5):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