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写结合妙无痕

2019-09-10杜剑业

读与写·教师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共生文本素养

杜剑业

摘要:叶圣陶曾言:“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任何一项训练的忽略便可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阅读积累滋养写作,写作体验拉动阅读,阅读思考+写作批注才能有助于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本文从一课一得,实现读写融合和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实现读写共生以及针对文本特性,实现读写延伸三方面阐述了读写结合妙无痕的方法,唤醒学生的笔尖思维。

关键词:读写共生;初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3-0159-01

读书写作终有道,优雅词章自在行。读写结合对于写作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写作教学中出现读写剥离,顾此失彼或者读写生硬相接,教学效率事倍功半或者课内外分离,阻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可持续发展。如何优化读写结合策略,实现读写共生是语文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

1.一课一得。实现读写融合

一课一得即深度挖掘每篇文本,抓住文本最具价值的写作点,着重研究文本的关键处、细微处、亮点处,细读分析、交流讨论、借此写彼、精读促写。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可借鉴的特色方方面面,语言表达方面、段落建构衔接方面、谋篇布局方面等等,教科书中的文本可以起到现身说法的作用。如在学习《背影》时学习文本的动作描写,在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时学习文本的肖像描写,在学习《木兰诗》时学习文本的详略得当,在学习《白杨礼赞》时学习文本的结构和象征的写作手法,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学习文本的的层次井然、条理清晰等等,在阅读中学语言、学写法、学表达,借助微作文的形式刻画鲜活的形象,深入感悟文本,感悟写作方法,将文章的精髓布局和细节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边读边思,边思边写,做到活学活用,在课堂上自由表达,吐露心声,彰显个性,学生才能感受到閱读的快乐和习作成功的喜悦。但应注意一课一得需只求“一得”,聚焦于“一得”去品位文本、内化运用。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还应将学生每一课的“得”化整为零,实现“得得相连”。久而久之,便能掌握习作的写作方法,实现知识的迁移,实现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完美融合。

2.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实现读写共生

读写结合的目的可以达成“读”与“写”的相融共生,是通过读”与“写”的互动作用升华到一定境界。整合课内外教育资源,通过多文本读写结合教学,促进读写共生。读写共生即读中有写、写中有读,借助原作的素材、立意、形式写出超出原作的文章,初中语文教师应帮助学生走出对作为阅读素材的机械模仿误区,进而促使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历、自身真情实感,形成自己的写作特色、写作风格。如在讲解说明方法时,教师可把《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两篇说明文进行课内外组合,从中提炼写作共性,指导学生写作导游词,教会学生按照一定的写作顺序,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进行练笔。学生们仿佛化身为导游,有的介绍教室、有的介绍我们学校、还有的介绍家乡的一处景点,课堂形式新颖、高效有趣。再如在进行人物刻画讲解时,教师可把《背影》《台阶》二篇经典篇目进行整合。在解读《背影》的基础上,再对《台阶》进行对比阅读,从语言、神态、动作、外貌等描写角度来感受作者刻画人物的形神兼备,然后水到渠成进行练笔点评。多文本读写结合的教学能够快速拓宽学生视野,潜移默化中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3.针对文本特性。实现读写延伸

读写延伸简单而言即阅读完成后针对原作进行写作,如联想补白、想象续写、抒写感悟等等,有的文本特性有一些留白之处,针对文本的留白进行联想想象,实现文本的再创造,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有的文本在结尾指之处常常具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文本的语言特色、情感导向、写作风格,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续写,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如在学习完成《皇帝的新装》后进行想象续写,学生已经对文本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拥有了深层次的理解,便可训练学生对童话的想象力和夸张创作手法的应用,进而深层次理解童话的讽刺意蕴和现实意义,教师可布置“请你用你的声音把这个故事用你的方式讲给你的父亲母亲听”的作业或者进行500字的续写,设置一个和安徒生不一样的结尾,实现读写的深层延伸。

每一篇文本的阅读都是与文本展开充分对话的契机,在对话中触及心灵,便会产生众多感悟,抒写感悟是读写延伸的有效方式,既能发挥学生的思维想象,也能激发学生的真挚情感,更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学习完成《散步》后,请同学们回家和家人一块散散步,记录散步的过程与感悟,并对生命与责任写下你的见解与思考。

读写结合能够促使学生实现深度阅读、完善表达、快乐写作,在读”的基础上深度挖掘其潜藏的“写”的因子,在潜移默化中巧妙利用书中接触过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思考力,让每位学生感受写作的快乐。

猜你喜欢

共生文本素养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在体验中走向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