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2019-09-10刘敏
刘敏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體验,以便移情入境,促使学生逐步领悟人生真谛。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引入,能够借助相关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以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更好地消化语文知识,借以树立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让学生喜欢上学习语文,爱上学习语文,怀着强烈地求知欲和兴趣主动进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之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受到文化知识的滋养与熏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修身养性,发展自我良好品德,增加学生的个人涵养,真正迭到以学修身的目的。本文基于笔者多年教学经验,就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的有效应用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应用研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3-0134-01
情境教学法是小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一种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其要求教师立足于教材,根据适当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条件,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借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借以调动学生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并在具体情境之中进行自主性学习活动,并和教师形成良性互动,便于教师引领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和素养,便于教师构建高效语文课堂。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体该如何开展情境教学呢?
1.巧借多媒体,创设视听化情境教学
南朝学者颜之推曾经说过“人在少年,精神未定,所与款押,熏清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易暗化,自然拟之。”这就是古人所宣扬的“陶情冶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达到与水墨诗韵里“陶情冶性”的目的,教师可借助现代化教辅工具——多媒体,来创设视听化情境教学,以便帮助学生将枯燥、乏味的静态文字和图像转化成形象可感的音频、动画等,构建出视听化的教学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扣响语文求知之门,并积极带着强烈求知欲进入到语文教学情境之中,以情感生,以情动生,让学生借情感悟语文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作者进行心灵沟通,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除此之外,情境教学能够让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形成有效交流模式,便于教师培养学生分析、探究、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情境化学习活动中主动进行与自己学习有关信息的收集与处理,借助语文知识过滤自身情感中的消极因素,保留积极向上的成分,达到净化学生的心灵的目的,促使学生的情感在情境教学过程中得以升华。
比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文章内容,知道抓住静、清、绿、奇、秀、险,来理解桂林山水的独特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笔者借助文章中优美的语言和精美的图片形成形象的动画形式,以便将学生拉进作者所塑造的美的世界,“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引领学生进人作者的文字世界中,让学生也成为“画中”之人,细细品味桂林山水的秀美,身临其境的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从而见作者之所见,感作者之所感,悟作者之所悟,真正体会到“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之感,景之所系,情之所归。
2.角色扮演,再现情境之中的人物
小学生正是处于爱玩、好动的年龄阶段,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等条件,巧创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之中更好地理解、吸收语文知识,以便真正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为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笔者在语文课堂之上再现情境之中的人物,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以便让学生抓住机会充分表现自己的表演能力,并深入文章之中,借助文章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动作等描写或文章中的典型事件来琢磨人物的典型性格,以加深学生为人物的理解,让学生带着强烈地表演兴趣进行情境角色扮演活动之中,促使学生在这样一种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中掌握语文知识,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教学也就达到了另一种境界——寓教于乐。
比如,拿《半截蜡烛》一课来讲,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师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在教学这篇文章之前,笔者提前布置下角色扮演的任务,让学生民主投票,选出文章中相应人物(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三个德国军官等)的扮演者,让参与扮演的学生提前排练,抓住文章当中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语言,细细揣摩人物的性格,以更好地展现出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此同时,其余未参与的学生也需要和参与扮演的学生进行剧本的“打磨”,以“集众智”打造出一个优良的课本剧来,教师作为引导者,也需要尽自己所能,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困难,还需要帮助学生打造相应的“舞美”,以便学生更好地进行角色扮演,借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能力,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让学生自动学习人物热爱祖国的情感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