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通过高职教育培养基础“管理会计”人才
2019-09-10杨若涵
摘 要:为了适应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伴随着财务信息化技术的日益完善,互联网+财务云以及财务机器人的出现,我国会计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变革。随着目前对高质量内部控制和财务报告的强调,我国管理会计已逐步从数量、定额管理过渡到成本、价值的管理,从项目、部门管理演变为全面管理、战略管理。作为我国会计基础人才培育的高职会计教育体系应顺应专业发展变化的需求,启蒙管理会计理念、实现基础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培养“管理实践型会计专业人才”,完善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梯队建设。
关键词:变革;管理会计;管理实践
2014年11月14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从理论体系、指引体系、人才培养和信息化建设四个方面指明了管理会计的发展路径。
作为我国会计基础人才培育的高职会计教育体系,在这次专业转型中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职会计教学改革应遵循会计专业发展的趋势以及满足用人单位对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需求,应该加大“管理会计”的教育教学改革力度,结合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寻找管理会计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最优实践方案,以启蒙管理会计理念、实现基础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完善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梯队建设,培养 “管理实践型会计专业人才”。
一、深入企业调研满足企业人才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之一是职业定向性和教学实践性,我们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一定要满足企业的即时需要,做到“实习既能顶岗”,因此要掌握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专业人才。随着财务信息化技术普遍推广、财务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实施,现代企业对于财务核算方面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更需要在能進行基本财务核算的基础之上,能了解企业基本运营流程、能掌握内部控制基本关键点、能建立简单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能提出基本的合理化建议、能实现初步的业财融合,并且能为更高层次的决策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持、能将企业的管理计划正确地贯彻执行的“管理实践型”基础管理会计人才。
二、制定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案
原有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方案更侧重于核算能力的培养,着重培养处理企业各种类型的经济业务的能力。随着财务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互联网+财务云的出现、财务机器人的推广应用,大大提高的业务处理的标准化能力。因此要求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向转型,由“核算监督”型向“管理实践”型转变,要求培养人才以为管理与决策提供信息、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为目标;以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评价为职能;以灵活性、及时性、简明性、成本效益性为质量特征;以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报、信息传递、财务决策为工作程序。
在“管理实践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求财务人员提供充分有效的数据支持和决策意见,去创造价值和维护价值;要求具有整体资源配置、准确衡量项目、供应链全程控制监督的管理意识;要求不仅仅是分析过去,更是控制现在,筹划未来。
三、进行管理会计课程设置
原有的高职会计课程体系当中,侧重于《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核算》、《税法》等以核算能力培养的课程,《财务信息化》课程也是重点在于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对于管理类课程例如《财务管理》、《审计》等比较弱化,仅仅体现在理论知识基础之上。
根据高职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应弱化核算类课程,培养学生将财务工作与企业运营相结合的能力,着重《初级会计实务》、《纳税管理与税收筹划》、《业财融合及绩效评价》、《全面预算管理》、《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等实务、管理能力的培养。同时,针对互联网+财务云技术,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开设《代理记账公司会计资料分析与管理》课程。
四、丰富管理会计教学手段
原有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以讲授及实训为主,先告知学生财务标准,然后结合完整的财务资料进行反复练习,学生所面对的是固化的思维和完美企业经营体系下的财务资料,这就导致学生顶岗时面对复杂的企业内部信息极度不适应。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参与企业管理的意识,必然要通过“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翻转课题”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经营当中,在经营当中了解企业的财务运行,进而以财务的角度提出企业运营的建议,达到管理的目的。要充分发挥“微课程”、“在线课程”等多种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联合企业共同培养
由于近年会计行业改革处于转型期、产业机构处于调整期,成型的有关高职会计专业的教材都不同层面地存在滞后性,例如涉及出纳管理的相关课程并没有提到如何处理企业利用微信、支付宝等手段收取、支付款项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联合企业,掌握企业的第一手资料,了解企业最新的经营状况,以便于培养贴合企业要求的管理会计人才。同时,专职教师、企业师傅交替教学,即有利于学生树立端正的职业观,也有利于高职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
联合企业共同培养,能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立项“横向课题”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专业校企共建的目的。在共同培养的过程中,也是企业接触、考察“未来员工”的过程,可以实现“毕业即顶岗”的无缝对接,实现“订单制”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在联合企业共同培养的过程中,也有助于专业教材体系的形成,满足高职教育实践性的要求。
六、结论
通过深入企业调研可以知道培养什么样的基础“管理会计”人才可以满足企业人才需求,通过制定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管理会计课程体系、丰富管理会计教学手段、联合企业共同培养等一系列措施,顺应会计行业的变革,适应财务新技术的应用,紧紧服务企业经营管理,才能培养出“管理实践型会计专业人才”以实现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梯队建设。
备注:该论文为课题论文
课题名称:高职教育中基础“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课题类别:省青年专项课题,课题编号:GZD1317032
作者简介:
杨若涵(1983.12—),女,黑龙江牡丹江人,助理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会计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