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式生态美术的教学活动

2019-09-10杨文燕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9年3期
关键词:建构小朋友创设

杨文燕

[摘 要:建构式生态美术应该让幼儿与教师一起创设一种多功能、多层次、多元化的环境;尊重幼儿、相信幼儿,让幼儿更加自由、自主的与环境进行有效的互动。教师更以合作者、支持者、观察者、鼓励者的身份适时适当的介入指导,并通过多维度的评价来生成下节游戏的内容和游戏目标,提高幼儿在活动中的建构技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建构式;生態美术]

1为幼儿创设合理的环境

新《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我们要根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建构区活动的环境创设,一切以幼儿为主,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需求出发,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我们在创设环境时可以让幼儿参与进来。

第一,在创设环境时让幼儿参与、布置、设计,为幼儿提供一个多元化、开放性的环境,利于幼儿探索发现,激发幼儿的兴趣。以我们班“桥”的主题为例,可以让幼儿去收集各种各样的桥的图片,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自由的拼搭各种各样的桥,再将幼儿的作品变成照片进行粘贴,还可展示幼儿设计桥的平面图。整个活动都能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成为建构区真正的主人。

第二,教师在环境布置时,要考虑到场地是否够大,如果没有条件提供大的场地让幼儿操作,怎样合理的利用场地呢?幼儿在活动时,既能合作交流,又不能彼此干扰,这样幼儿才能更专注的投入到活动中来。遇到这些问题时,可以这些问题抛给幼儿,和幼儿商量解决方案。

第三,让我们的环境会说话,展现幼儿现阶段学习的内容、过程、成果、探索的方向……体现幼儿与墙面的互动性,促进幼儿有更明确的方向。这样的墙面可以满足不同能力的幼儿需要,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为环境增减材料,让幼儿与幼儿之间产生一种无声的交流。

2为幼儿投放有效性的材料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建构区就是幼儿与材料的活动,从中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丰富多彩的材料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兴趣,而且能充分的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但并不是材料越多越好,而是我们在投放材料时要有目的性、多样性、层次性。

第一,目的性:教师在投放材料前要了解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的发展水平和我们阶段性的培养目标,再有针对性的选择材料,这样才能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

第二,多样性:教师投放的材料多样性,可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只有在材料的种类和数量比较充足的情况下,幼儿才能自主选择材料,利用材料。在活动中,我们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材料,保证活动的质量和有效性。我们的材料不仅限于插塑,还可以投放一些废旧物品、半成品,如:罐子、瓶子、纸箱、纸盒、一次性筷子、盒子、盘子、蛋托……或是自然物:石头、沙子、树枝、树叶、花朵……小材料大作用,能够帮助幼儿不断的尝试,积累各种建构的经验和能力。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我们可以利用家长资源一起收集材料。

第三,层次性:我们在选择投放材料时,应由简单到难、由浅到深,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需和活动的目标不断的更换材料,使材料不断的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在活动中,教师所投放的材料应该满足发展水平不同的幼儿,提供难易不同的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够获得成功。

3为幼儿提供恰当的指导

教师在活动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如果主导的好,可以起促进、推动作用,如果主导不好,有可能有反教育的作用。在幼儿园的生态式美术建构活动中,教师应该以合作者、支持者、指导者的身份出现,适时给予幼儿指导。

3.1一起合作

在活动中,老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出现,与幼儿一起搭建,把自己当做活动中的一员。与幼儿一起协商搭建什么,需要什么材料、怎样分工。遇到困难时,鼓励幼儿积极思考,迎难而上;遇到矛盾时,鼓励幼儿沟通交流;作品顺利完工时,与孩子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我们多用肯定的话语,鼓励幼儿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用积极乐观的状态感染影响幼儿,给予幼儿信心,勇于克服困难,实现自我。

3.2隐性指导

皮亚杰曾经指出:“在游戏中,儿童是自我主宰世界”。老师在活动中以引导者的身份介入,更多的是体现了老师的隐性指导。如果老师干预的太多,处于主导的地位,就会限制影响孩子的活动,我们应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自由发挥,给予适时适度的指导就好。

4给予幼儿有效的评价

有效的评价在建构式生态美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着幼儿的建构水平是否提高以及建构活动内容开展的是否深入。

4.1多角度的评价

多角度的评价方式有利于激励幼儿,使幼儿获得成功感,它能从多方面去反映幼儿的学习情况、发展变化等,能够兼顾到能力不同的孩子和群体的需要。怎样进行多维度的评价呢?我觉得可以围绕以下方面进行评价:

第一,作品的创意,鼓励幼儿勇于创新。如,谁的作品最有创意?谁的作品颜色搭配的最美?等。

第二,活动规则,有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如:谁在活动结束后有帮忙收拾玩具?谁懂得与小朋友协商合作?等。

第三,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小朋友在活动中遇到某些难题了,你是怎样解决的?等。

第四,表扬机制,激励幼儿不断的进步。如:评选谁最认真?谁最爱动脑?等。

4.2多形式的评价

第一,集体评价。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一起回顾今天课上幼儿的表现,引发幼儿思考自己的有点与不足,促进幼儿相互学习。

第二,幼儿互评。教师鼓励幼儿互相评价,今天XXX小朋友表现的好不好,XXX小朋友是否懂得与同伴配合?等。通过互相评价,幼儿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发现同伴的优点,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第三,自评。小朋友自己说说是否会喜欢今天的活动,和用什么材料做了什么,与谁一起合作?等。通过自评,可以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促使幼儿更加乐于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小故事。

第四,个别谈话。当某一幼儿的行为不良,又怕伤其自尊时,单独与他进行讨论分析,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以免下次再出现类似的情况,鼓励他发扬自己的优点,争取进步。

建构式生态美术应该让幼儿与教师一起创设一种多功能、多层次、多元化的环境;尊重幼儿、相信幼儿,让幼儿更加自由、自主的与环境进行有效的互动。教师更以合作者、支持者、观察者、鼓励者的身份适时适当的介入指导,并通过多维度的评价来生成下节游戏的内容和游戏目标,提高幼儿在活动中的建构技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猜你喜欢

建构小朋友创设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建构游戏玩不够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Let’s DIY Po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