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故入奇途”艺术展:会是另一种歧途吗?

2019-09-10吴毅强

画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艺术家艺术

吴毅强

前段时间去广州时代美术馆,看了艺术家阚萱和金小罗的双个展“故入奇途”,看完心里有种痒痒的感觉,欲说还休。过了一个多月,再次去了现场细细观摩,这个感觉更强烈了。

这种痒一方面源于两位女性艺术家作品气质之安静、生活感受之细腻、表达方式之精巧。要知道,在今天这么喧闹浮躁的大都市,你想寻得一方稍显安静,却又不消极无为的乐土,并不容易;而且,今天的艺术圈大都崇尚高成本、大投入、热闹、强势,对比下几乎在同时期开展的广州三年展和上海双年展,落差很明显。时代美术馆远离市中心,而展厅又在时代地产高楼的顶楼19层,所以,用一句时髦的话说:“故入奇途”给人一种挺仙气儿的感觉。但另一方面,从传播接受的角度看,这个展览又似乎给人意犹未尽之感,它的阳春白雪,让墙外的下里巴人看得一头雾水。这其中的原因,或许和艺术家思考问题的角度、表达方式以及展陈方式有关。

展览选择的两位艺术家虽然背景各异(一中一韩,分别是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生人),创作路径也迥然有别,但这次展览呈现的作品却气质相似。两人皆为女性,都善于从日常生活的细微感受入手,将平凡的事件和动作进行编辑加工,挖掘其中的诗意和戏剧性内涵,作品单纯直接。这显然是策展人深思熟虑的结果,安安静静地做个展览,不事喧哗。

金小罗更像是一个沉静内敛的导演,对个体的身体感受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她不动声色地策划着一系列有关影像、装置和表演的联合会演。展览的入口两侧便是她策划的两个行为表演,右侧是《说不定不存在的书》。金小罗给邀请来的表演者,提供了一些支离破碎的词语和句子,这些字句来自她朋友的赠书中的任意页面,这有点类似于达达主义中对偶发性和任意性的追求。表演者根据这些类似于乐谱一般的模糊指令,在空白墙面和地面作画。画笔是从广场上大写书法的老人家那买来的“拖把”,最终图画也像那些用水写就的书法字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一切遁于无形。这种就地取材让这个悬于空中的作品接了一丝地气。

左侧是《三只脚走路》,同样是文字配合表演。文字是一些关于作品的文案,但仅停留于文本,从未实施,表演者在空间内自如地做出类似于呼吸、蹲坐的动作。这里面有一个文案值得一提,贴在入口正对门墙上:“我曾想如此规划:让这附近的走道与阶梯因激烈的枪战而严重受损,建筑物的墙和天花板崩塌,枪伤飞溅出的血四溢,一片狼藉凄惨的战后景象。然而,这似乎不那么适合这个展览,故而作罢。”有意思的地方在于:美术馆的街道正对面,正是一片状如废墟、正疯狂拆建的大型建筑工地。 这让本来有些天马行空的文字诡异地落到了实处,策展人将它置于入口,面对工地,堪称绝妙。展览布置出彩之处还有阚萱的动画装置《走着,走着》《这是平民窟》。这些作品的摆放位置别出心裁,“不许放油!不许放蒜!不许放醋!不许放盐!”这四句台词感觉是从隔壁厨房里直接飘了出来,瞬间让作品鲜活了起来。

金小罗是一个做减法的艺术家,偏重对虚空的体验和表达,比如纯声音场域装置作品《从双膝流向下颚的歌》和《疯狂驱使两点持续地发出嘘声、叫嚷、碰撞、干扰并持续相互追逐》,需要观众花个几分钟屏息凝神,主动地融入其中,甚至陷入一种冥想之中,方可得其片刻含义。不过这种自我隔绝式的艺术,一旦走入公众层面,就多少面临观者寥寥的尴尬场面。艺术家或许不会在乎这个问题,但作为一个呈现在大众面前的展览,这就是必须面对的处境。艺术不光涉及生产,后面一系列的接受和传播同样非常重要。在展场的一些角落,能看到一些年轻朋友几乎只是瞄了一下作品,接着就是各种POSE花式拍照,以凑足观展时间,而艺术,已經退后并虚化为背景。

相较于金小罗,年轻几岁的阚萱明显更为轻松和幽默。她对日常生活细节的处理更像是信手拈来,处处透着机灵和狡黠。有评论认为:阚萱的这些作品旨在探索“商业仪式、技术伦理、经济政策”的根基和历史。这个论述有些夸张,起码从这个展览的作品来看,阚萱确实将目光投向了我们周边无所不在的消费社会,但都是点到即止,甚至有些隔靴搔痒,达不到“探索根基和历史”的程度。

从阚萱的自述中了解到,这次展出的作品都来自2018年她的兼职工作经验,比如她为汽车、互联网企业和高科技企业拍摄影像广告。她在工作之余,将个人感受注入生活事物之中,从现实之流里拾掇出闪光的碎片。动画《仪式的虚线》和录像《乱石赛跑》直接取自她对汽车车队的跟拍和编辑。不过,这种处理仍不太够,《仪式的虚线》更多是一种技术和形式感的处理,很难从中挖掘出作者对现实的某种指涉和批判;《乱石赛跑》则更像一种纯然记录,作者或许是想对代表商业极致的豪车与作为自然环境的沙漠做地缘上的某种关联,但这个处理实在有些粗糙。《千禧技术》和《V70》也同样显得太简单了,单纯的复制图片来呈现对商业和消费的思考几乎不能成立。这些东西是她的个体记忆和情感,对她个人而言或许至关重要,但进入公众层面,意义几乎完全失去了。

比较有意思的是《小岛》和《跳跃的味觉》。《小岛》中不断重复播放的声音“2元”“1美元”“1英镑”同各个地方的廉价商品并置,《跳跃的味觉》中把对味觉的体验同非洲大自然界跳跃的动物形象并置,这都让人反思全球化过程对日常生活经验的改造。不过正如前面所说,阚萱的作品更像是机灵的点子,魔术师一般地指出生活的诸多疯癫病征,但缺乏对艺术系统和商业体制的深入反思。这些现象和病症其实早已成为司空见惯的东西,这也正是今天资本和消费主宰一切的结果。《新中产阶级》是对这个状况最好的表达,我们都化身为商业资本链条上的一个螺旋环,不自觉地参与构建这个世界。但问题是,什么才是我们的解药呢?今天的当代艺术作为知识生产的重要一环,仅仅指出这一问题是不够的,更多地应该要思考这背后运作的逻辑和深层原因。在这个层面思考问题,那么灵光一现就不太够用了,扎扎实实的分析和研究变得更加重要。

金小罗和阚萱的作品总让人能找到历史前卫艺术的踪迹。比如100年前的达达主义和20世纪60年代的概念艺术、偶发艺术等。达达主义,往往通过制造惊世骇俗的冲突来反抗艺术体制,但杜尚的小便器已经很难适应今天的艺术环境;同样的,20世纪60年代的概念艺术和偶发艺术实验了新的艺术语言,开拓了艺术的边界。但事实已证明,它们都无法撼动越来越庞大的艺术和商业体制,简言之,在今天是失效的。在新的艺术语境下,在艺术和政治、历史和商业深度耦合的时代,艺术家有必要把思考继续往前推进,当代艺术更应该做的不是回到孤芳自赏的状态,而是通过系统的研究积极参与现实、介入现实。

或许我们无法苛求金小罗和阚萱,毕竟她们做得已经足够优秀。不过,如果我们把一个展览置入一个更为广阔的社会文化系统,那么,这个展览与社会的接口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如何在现实中生效?如何引导人们进入一个更加未知的世界?如何通过艺术真正达至对生活的改造?如果“故入奇途”仅仅让我们想起了历史上前卫艺术家们的思想灵光,那么,这会不会成为另一种歧途?

注:

展览名称:故入奇途:阚萱VS金小罗双个展

展览时间:2018年12月15日-2019年2月1日

展览地点:广州时代美术馆

本文图片由广东时代美术馆惠允。

猜你喜欢

艺术家艺术
纸的艺术
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