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被二次误读的“愿你生活在有趣的时代”

2019-09-10李泊岩

画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张伯伦奥斯丁维基百科

李泊岩

1930年,一个叫做奥斯丁·张伯伦(Austen Chamberlain)的政客在一次演讲中说了一句话:“在中国,有一句对别人最恶毒的诅咒‘愿你生活在有趣的时代’。”这句话被用作了2019年5月即将开幕的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愿你生活在有趣的时代”(May You Live in Interesting Times)。

我们从官方网站的基本信息中可以了解到,策展人拉夫·鲁戈夫(Ralph Rugoff)明确地告诉公众,他所使用的这个“诅咒”是一个不确定的,来路不明的,被误读的。在整篇文章的大部分文字里,他所要表达的是由于不同的文化差异,以及今天所有的新闻都被截取,我们了解所有事情的时候,都不可能是一个完整的真相,也就是说像这个中国诅咒一样的误读依然存在——这倒是没什么问题。

但关键的问题是,以误读的名义去表述误读的存在,是要证明误读的无害,还是要讽刺误读背后的文化落差?或者说,谁赋予你使用误读的权利?是1930年的张伯伦还是威尼斯双年展的策展人?为什么这样一句平凡无奇的话,会在100年前被打上“中国诅咒”的烙印?并“广为流传”呢?假如不深刻反思误读产生的源头,而仅仅将误读当作一个玩笑,仅仅体现策展人所说的所谓的“西方的玩世不恭”上,只能将其所要表达和伸张的正确观点向反方向拉扯。

在《艺术新闻|中文版》的报道中我们得知,在2018年7月18日和20日前后,威尼斯双年展官方网站2次修改了展览主题介绍的措辞,将“取自一则古老的中国诅咒”改成了“这是一则英语发明的词汇”。可以看出策展人对于他所引用的标题并没有深入去搞清楚出处,甚至对于到底是不是引自中国都含糊其辞。

在产生这样的疑问之后,我检索了维基百科,可以看出由奥斯丁·张伯伦在演讲中使用的说法,以及明确说了是一个“误读”的结果。这与威尼斯双年展网站“TERMS OF REFERENCE”中所介绍的一致。可见,策展人并没有比维基百科所提供的信息研究得更为深入。尤其是在维基百科该词条“起源”一栏中介绍了中国古语“宁为太平犬,莫做乱离人”与其表达“最接近”的推测。可见,策展人鲁戈夫没有深入考虑过这句话真实的含义。

在全球化之后的艺术视野中,每一个具有野心和主见的策展人,都希望自己的展览可以在展厅之外形成更多的讨论,并衍生出更多的追问。正像鲁戈夫说的那样:“在数字传播虚假新闻和‘替代事实’,正在侵蚀政治话语及其所依赖的信任的时刻,有必要随时重新评估我们的职权范围。”也就是说,作为主题评估者的鲁戈夫,十分清楚这一主题即将触碰到的文化差异,和对于争论的期许。我们可以预见,在那些过程性的艺术实践、对话、交流中,“误读”将被无形地打散在各个民族、地域文化、政治思维和世俗生活中。艺术被误读所绑架,它成为了利用旧误读制造新误读的机器。

如果误读是当代艺术的病症,那自省就是解药。作为策展人,如果不深入处理所提出的误读背后的真实情况,不将模糊不清的误读做必要的反思,那么只会让误读成为永恒的误读。

诚然,今天所有的讯息都像是到处乱飞的碎片,它在我们的生活中被观看、被传说,然后消失得无影无踪。我们需要警惕的是,由于越来越多的误读出现,再加上来不及分别真假,似乎让人变得更加麻木,以至于失去了较真的能力。当展览试图引向政治话题的时刻,对于那些“非共识性的误读”的存在,因盲目自大和不求甚解造成了二次誤读。这种调侃的姿态仅仅为了证明自己的优越性,还是不愿从混淆是非的争议中走出来?这才是“有趣时代”的问题。什么时候我们开始正视误读,这可能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猜你喜欢

张伯伦奥斯丁维基百科
维尔特·张伯伦 篮球之王
如何躲开简·奥斯丁
简·奥斯丁:似朋友,似陌生人
维基百科禁《每日邮报》为信源
An Analysis of Mr. Bennet in Pride and Prejudice
“搬砖工”奥斯丁:超越C罗源于下班后的2万米
IBM的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