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分析
2019-09-10庞琼
庞琼
摘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和访谈法,调查西安体育学院不同年级专业类别在校大学生的吸烟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吸烟率呈递增趋势,体育类吸烟率高于其它专业,西安体育学院在校大学生吸烟率高达为25%。吸烟导致体育院校大学生身体健康出现损伤较明显,并对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大多数学生有戒烟的需求并已经尝试戒烟。
关键词:吸烟;大学生;体质健康;健康教育
据调查显示香烟中有3500中不同的化学物质,其中至少有43种是致癌物质。烟草是世界卫生组织公认当今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的物质。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烟草生产、消费国,也是受烟草危害最大的国家。许多研究表明,我国青少年吸烟率正在上升,而我国大学生多处于18岁—24岁阶段,在新增烟民数量中大学生成为主力军,是不可忽视的“后起之秀”。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吸烟的定义
吸烟行为参考世界卫生组织有关青少年吸烟行为界定,将吸烟的种类分为三类:从不吸烟、尝试吸烟和习惯性吸烟。尝试性吸烟是指觉得吸烟好玩、想尝试而试吸过一次或几次,或者曾经是一个吸烟者。但已经停止吸烟超过三个月以上。习惯性吸烟是指日常性吸烟,并未曾戒烟已吸烟成瘾。本文中的吸烟者包括曾经是吸烟者和现在吸烟者。
(二)研究对象
以西安体育学院大一至大三年级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把在校大学生分为体育类、健康科学类;艺术类和体育管理类四大类共300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5份有效率高达95%。
(三)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抽样座谈法。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在校男性大学生不同年级专业吸烟现状及特点
一年级和二年级吸烟率相差不大,而三年级吸烟率明显高于一二年级。吸烟率在进入大学后呈上升趋势,这与大学校园生活方式有关,大学的课程与校园活动在三年级的时候,呈由于课程少校园活动可以不参加的现状,导致三年级的学生空闲时间过多,社交活动增多。随着年龄的增长,获得较多的自由,行动不受限制造成一些不良习惯的产生。一年级二年级吸烟率相对较低,因为进校不久的大学生,在一年级和二年级时主要是学习专业主修科目,课程量大,同时保持着高中时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对外界的诱惑保持着戒心,所以导致吸烟率明显低于三年级。
(二)在校男性大学生吸烟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显示现阶段吸烟对大学生身体健康影响伤害已达到一定程度。吸烟导致身体健康受损主要有:咳嗽咳痰占42.2%、感冒占21.1%、运动能力下降占14.1%、瞌睡遗忘占8.5%、失眠占5.6%、气管炎占5.6%和视力下降占2.8%。烟草中含有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导致人体呼吸系统受损,人体免疫力和运动能力下降。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时会带有灰黑色物质出现,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冒,在运动方面容易出现时间短、耐力下降和呼吸难受。有人认为吸烟可以起到提神的作用,这是毫无科学依据的。调查证明吸烟让人变得瞌睡,精神萎靡和记忆力下降。认为吸烟可以提神,可能是个人心理原因或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刺激人体器官,使人变得看似精神。其实这是更大的伤害,烟草中的有害物质直接被吸收了。因而控制吸烟势在必行,大学生是未来国家的栋梁,强健的体魄是一切的根本。大学生应从观念上意识到烟草的危害,树立起戒烟的决心,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方式远离烟草。
(三)在校男性大学生吸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吸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根据心理健康调查表显示,出于各种心理原因导致吸烟如:享受消遣占28.4%、情感宣泄占20%、调节情绪占14.7%、从众自我平衡占14.7%、自我炫耀占6.6%、掩饰自己某种心理占9.1%和吸引异性占6.3%。吸烟被大学生作为一种面对生活的方式,在大学生活中,生活节奏改变更多时候处于无聊状态,选择吸烟来转移注意力。面对生活学习情感中的问题,选择独自承担,不与他人交流长时间的压抑,内心需要宣泄、调节情绪和掩饰自己的心理狀态,因而开始去抽烟像“男人”一样的面对一切困难,长久下去容易变得孤僻。
(四)在校男性大学生吸烟认知
不吸烟者对吸烟者基本不劝阻,这种无所谓的态度增加了大学生吸烟行为的经常性和聚集性,不吸烟者在长时间的影响下和诱惑下,也会选择尝试性的吸烟,相互之间的影响和传播,吸烟率快速上升。
在大学的校园里,吸烟现象普遍存在。吸烟被赋予很多作用,例如社会交往、消磨时光、寻找灵感等成为新的一种面对生活的方式,无论出于怎么样的心理和目的看似吸烟行为可以被理解,但大学生更多是应该远离烟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一个身心健康的大学生。
三、结论
(一)低年级的吸烟率明显低于高年级的学生,吸烟率逐渐呈上升趋势。且体育生的吸烟率明显大于其他学科的学生。
(二)吸烟导致身体健康损伤比较明显,并对吸烟的危害认识不够全面,对吸烟的错误理解,觉得吸烟可以提神,有助于记忆。
(三)大学生对吸烟持有各样的心理,享受消遣,盲目从众,情感的宣泄,吸引异性,调节情绪,自我炫耀,掩饰自己。
参考文献:
[1]杨跃进,梁晓夏,刘丙寅.吸烟与健康[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18:16-38.
[2]颜飞卫.大学生体质健康评价及健康教育[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12-25.
[3]张笑昆.“烟瘾”对高校学生体质状况下降的调查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报,2007,25 (04):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