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圣叙述:呈现诗歌的“情感波段”与“理性密度”

2019-09-10卢辉

广西文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灵犀言说神圣

卢辉

在当下诗坛,叙述已成为诗歌言说方式的“主角”。不过,成为“主角”的叙述大多是“在场叙述”,而运用“神圣叙述”的不占多数,我今天向大家推荐的诗人左安军就是不占多数的那一位。是他,执意让诗歌加入到世界万物的“原初时间”和“终结时间”的“神圣叙述”之中:不管是《答谢辞》中“合二为一”的“原初时间”事件,还是《诗的进程》中“死亡的分配令人如此激动”的“终结时间”事件;不管是《诞生》中“婴啼”的“原初时间”事件,还是《颤栗之城》中“我带着坟墓游向自己”的“终结时间”事件。左安军用“神圣叙述”的言说方式,使《深夜来访》这组诗歌敞开了“向死而生”的博大胸襟。

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左安军的“神圣叙述”的立足点并非是虚无主义,以他的众多诗题为例,比如《答谢辞》《两性》《颤栗之城》《深夜来访》《诞生》等。由此可见,左安军虽然运用神圣叙述,但他却立足于“及物视觉”,神圣叙述着生与死转瞬之间的“存在范例”:“尽管我们曾合二为一,却是不同的个体/因此我感到恨——我们曾合二为一却是不同的个体/感谢你让我尝尽乳汁/我曾被你分娩,你却不是我的母亲/而我们却是彼此的一部分/你像为死去的人用泪水为我擦拭记忆/原谅我一生的过失”(左安军《答谢辞》)。是的,左安军的“存在范例”大都立足于芸芸众生的“原初时间”和“终结时间”事件,《答谢辞》是他《深夜来访》这组诗中对世界万物的“原初时间”和“终结时间”最集中、最完整、最丰满的神圣叙述。

可以看出,左安军的“神圣叙述”置身于“生死范畴”来叙述,他完全是按照“我”与你,“我”与他(她)的生死“剧变”来呈现时间之觞。但凡要呈现出这一“觞”情,必需仰仗诗人对生与死相互纠集的一种很特别的诗意嗅觉,这与醉心于复杂的语言风景的诗人有很大的不同。左安军的“神圣叙述”很少参与绚烂的语言挥霍,更与所谓技术性写作绝缘。在他看来,诗歌的神圣力量,犹如自身的灵肉与呼吸,它不需要任何装饰。在这里,尤其面对左安军的诗,我很想提醒一句:由生死、感念、真情控制下的“神圣叙述”很需要微妙的分寸感和腕力,在这个点上,左安军着实把住了这个分寸:“我践踏过皇帝赞美过蛆虫/我命令所有夜鸟闭嘴/我嗅到众神不愿摘下面具/我看到有人信仰般追随我那是回声/我父亲沉默不语镰刀在手中闪似月亮/我收割我自己/我让失眠追赶清晨让爱大于太阳。”(左安军《颤栗之城》)这首由生死交感之下的“我”的“自述”,深入人的灵犀、渗入人的骨髓,进而呈现出坦然自若的“人生图景”。在这个“人生图景”里,“神圣叙述”的写作者都有自己秘密的营养系統来支撑其神圣写作,而这个营养系统的调配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一个很特别的写作诱因:总有源源不断地流淌着丰沛的“精神资源”和“精神隐私”,哪怕是一种颜色,一种理念,都像是一个巨大的引力场,而且直溯源头:“你是其中的整体/整体以外的全部”(左安军:《深夜来访》)。

左安军的“神圣叙述”就是这样游走在生与死、此与彼的境地,他的写作落点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生与死、此与彼的“放大”“纠缠”乃至“颠覆”。我一直认为,凡是参与“神圣叙述”的诗人,都在一次次地进行着对“你”的呼唤,正如左安军面向《比身体走得更远》的“你”的呼唤那样:“有一种声音你必须倾听:死亡/正在使活着的人行迹雷同。”这个“你”不是明摆着的、唾手可得的“你”,而是启开灵犀的“第一推动力”的“你”,这个“推动力”与急剧上扬的生命“无缝对接”,最终形成了诗人自身的人文经验和生存体验的言说机制,即神圣叙述,最终呈现出《深夜来访》这组诗歌的“情感波段”与“理性密度”。

猜你喜欢

灵犀言说神圣
FOR YOU, O DEMOCRACY
树没有家
你照顾
师生之间无法言说的梗
写诗拾趣
秋天
我们神圣的职业
灼见利害,善辨人言
沉默的力量
完形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