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走转改”中推动基层新闻工作回归本真

2019-09-10张元明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走转改服务

张元明

摘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走转改”活动的不断推广和深入,不仅为新闻工作确定了正确的思路和方向,也为新闻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让新闻工作呈现出积极正向的发展态势,真正为基层人民的生活服务,发挥新闻工作的社会价值,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主要论述了“走转改”对于基层新闻工作价值回归的意义,并且从新闻的深度、真实性等方面分析了如何基于“走转改”理念,让新闻工作回归本真,肩负相应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走转改”;新闻工作;回归本真;服务

在“走转改”的指导下,各个新闻单位主动深入基层,创新新闻工作的形式,积极关心老百姓的真实生活和思想,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关于基层生活情况的报道,引导了社会舆论的方向,促进了新闻工作价值的发挥。为了保证“走转改”的有效落实,各个新闻单位要从思想层面进行改革,树立为社会和人民服务的意识,并以此为出发点,把握好新闻的真实性和深度,保证新闻工作的活力。

近些年,国家的相关部门开始推动“走转改”活动,受到了社会各个新闻媒体的广泛支持和响应。“走转改”活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走基层

要求新闻工作者走到新闻的第一线,走到老百姓中间去,真正发扬新闻工作者的群众精神,在基层中深入了解群众的生活。目前,随着“走转改”活动的不断推进,国内各个新闻媒体逐渐开始走出高楼,深入到基层老百姓的生活中去,比如人民日报社设立了基层的联系点,安排相关人员及时收集老百姓的大事小情,这对于新闻价值的回归有非常大的价值和意义。

(二)转作风

在当前的时代大环境下,新闻单位要想获得真实的好新闻,就应该主动转变收集新闻的作风,不盲目跟风,切实关心老百姓的生活,真实地报道老百姓关心的话题。在具体的新闻工作中,要主动和老百姓沟通交流,切实了解老百姓的困难和生活状况。比如在春运期间,很多新闻单位积极开展走基层的活动,在各个火车站寻找采访的对象,深入与农民工进行沟通,获得了真实而感人的新闻资料,还有很多新闻单位,让新闻人员走进边疆、厂矿等地,真正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想法。

(三)改文风

随着社会精神文明水平的提升,部分新闻单位在新闻文风上存在晦涩难懂的现象,这不仅影响了新闻的传播,也让新闻逐渐脱离群众,失去了新闻本身的价值。但是随着改文风活动的逐渐推进,新闻逐渐开始价值回归,真正做到为老百姓发声。在改文风思路的指导下,新闻一是要在语言措辞上更加亲民。比如在我国遵义地区红军战士所留存下来的宣传标语“红军到,千人笑”等,这些语言简洁易懂,且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老百姓一看就懂,也能引起共鸣。二是要控制好新闻的篇幅,避免冗长繁杂以及假大空,做到简短报道。

总之,“走转改”活动不仅为当前新闻单位的新闻工作指明了方向,也让新闻工作在当代展现出新的魅力和气象,真正发挥新闻报道的价值,服务于人民大众的生活,进而持续推动我国的社会发展以及精神文明水平的提升。

(一)和老百姓共处

从以往的经验可以看出,基层人民的生活往往是新闻工作最大的源泉,一是可以为新闻报道提供与时俱进的素材,保证新闻工作的活力,二是就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基层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人民的力量推动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所以,新闻工作人员必须主动走进基层,与基层的老百姓共处,才能看到时代发展的真实状况,保证新闻报道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同时也可以真正做到关心民生,为广大的老百姓发声。目前,越来越多的新闻单位在实施走基层的活动,关心一些与基层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事小情,比如冬季取暖、春运、3·15打假活动等,收获了积极的社会反响,对于解决我国民生问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确保新闻的真实性

目前,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不断扩大,人们每天接触到的信息量非常巨大,其中不乏虚假信息。缺乏真实性和可靠性的新闻信息,不仅浪费人们的阅读时间,也不能真正发挥信息传播的价值,甚至一些借助噱头炒作的信息,更是对于社会的整体风气产生了不良影响。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中,人们尤其需要真实的、负责任的新闻报道。所以,新闻单位要主动创新新闻的模式,通过与基层人民深入沟通来了解真实的民生情况,包括基层老百姓的生活状况以及思想认知。当前,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很多新闻单位在获得新闻资源时,往往会深入参与到受訪者的真实生活中,仔细了解受访者的工作情况、生活情况、想法等,并且通过纪实的手段报道出来,这样的形式创新带来了非常好的效果,让人们跟随镜头从多个维度了解受访者的真实状态。另外,还有很多新闻单位将新闻报道做成系列片,将基层老百姓的真实状况细致入微地报道出来,为社会提供了原汁原味的新闻,保证了新闻信息的真实性。

(三)多采用群众语言

在“走转改”理念的指导下,新闻单位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应该多采用群众语言,用最为平实的表达方式,确保老百姓都可以看得明白。新闻报道的素材来源于基层,所以新闻报道也要服务于基层,避免在新闻报道中使用过多的官话和套话,而要直击主题,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报道的内容呈现出来。在新闻中使用群众的语言,除了是在新闻报道的要求上之外,也要落实到新闻工作的各个方面,比如在新闻的采集中、在与老百姓的相处中,也要使用群众语言;比如在采访自闭症儿童时,记者要避免使用过多的官话,而要事先与孩子的家长和教师进行沟通,然后在具体的采访中,用孩子可以听得懂的语言,这样才可以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这样的报道才具有真实性,才可以引起社会大众的共鸣,真正帮助和支持到自闭症儿童的发展。所以,新闻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多采用群众的语言,这是与群众建立连接的第一步,在拉近关系的基础上才可以获得丰富的新闻资源,让新闻真正服务于老百姓的生活。

(三)深入新闻现场

在当前的时代大环境中,信息充塞于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但是最打动人心、最能引起共鸣的新闻报道,往往是那些真正直击现场的消息。所以当代的新闻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一定不能浮于新闻事件的表层,而要深入新闻事件之中,真实地反映新闻事件,这比冗杂的语言报道要更加有说服力。比如在关于城市排洪的新闻中,记者往往都是穿着雨鞋雨衣,站在积水中为大家进行现场报道,这对于观看新闻的大众而言,具有极强的代入感和画面感,不仅丰富了新闻的表现力,也让新闻更加情景化和真实,容易引起人们的同感。

(四)将“走转改”制度化和常态化

在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走转改”模式的提出,为我国新闻行业明确了工作的形式以及发展的方向和原则。其要求新闻行业始终以老百姓的利益为重,用真实的新闻报道为老百姓发声,不仅要保证新闻资料来源于基层,也要保证新闻工作服务于基层。因此,为了切实发挥当代新闻工作的价值,新闻行业必须重视“走转改”模式的落实。一是要确保“走转改”的制度化,即从制度的层面进行规定,确保新闻工作深入基层,并且以老百姓的语言进行资源收集和新闻报道。在建立制度时,新闻单位一方面要体现出“走转改”的价值,另一方面也要结合自身单位的发展状况。二是要确保“走转改”的常态化,保障新闻工作人员可以持续地坚持“走转改”,在当前的文化背景下,做新型的新闻工作者,将“走转改”当作自身工作的理念、模式和原则。

在“走转改”模式的引领下,我国新闻行业将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新闻工作人员要主动地深入基层老百姓的真实生活,了解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和思维想法,并且关注与老百姓利益相关的话题,无论在新闻信息的收集上,还是在新闻的报道方面,都要避免假大空和官话、套话。这样做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真实的基层状况报道,还可以引发社会的共鸣和关注,促进我国民生问题的解决,为老百姓谋福利。

猜你喜欢

走转改服务
集成创新发挥优势 自主研发服务造纸
县区台记者也要努力“走转改”
地铁报运用互联网思维的“走转改”新路
全媒联动融入、强化责任担当,把脱贫扶贫作为“走转改”重要抓手
故事细节语言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两则跟服务有关的故事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
服务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