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采编工作转型与创新分析
2019-09-10辛星
辛星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在当前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网民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尤其是未成年网民,占比高达90.2%,而电视在少年儿童群体中已失去绝对优势,因此,新媒体环境中儿童电视节目的发展应该讲究策略。本文先指出儿童电视节目的困境,再提出具体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儿童电视节目;发展策略
(一)少儿节目内容以儿童为主导
儿童电视节目一直以来都是以亲子家庭作为核心定位,倡导青春正能量的主旋律,每年的六一嘉年华,少儿春晚,各类大型活动或针对孩子定制的栏目,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祖国青少年儿童。但当前,儿童节目内容趋于成人化,导致一些儿童不能正确理解电视节目的内容,甚至对他们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现阶段随着媒体的发展,电视节目和其他广播节目内容的增多,大家已经有了更多的选择方式,所以单从电视节目的内容入手实现儿童电视节目的创新其实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制作一期电视节目的成本十分高昂,通常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很多的家长都反馈说没能在固定的时间收看节目,错过了自己孩子在电视展示的精彩瞬间。当前随着一些新媒体平台发展数量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家庭会使用微信平台以及微博、抖音APP等,在微博平台上,针对一些话题内容和电视节目,大家都会发表不同的看法,一些新颖独特的观点和看法会吸引更多的人关注,于是节目或者话题就有了更多的热度提升。
所以,建立多种形式的传播渠道非常重要,随着传播渠道越来越多维化和立体化,我们可以从儿童家庭成员入手,利用家庭成员浏览模式来推荐一些电视节目产品。比如,可以利用一个儿童带着爸妈,或者带上爷爷奶奶全家去浏览、关注,从而分列推销一些适合儿童的广告,如食品广告、学习用品、读书用品等;推销的方式包含1个孩子加上6个大人,称为1+6模式;一个孩子参加一次活动就有至少7个人参与并关注此事,这有利于提高儿童节目产品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如果能够通过少儿频道现有的线下大型活动,把这些粉丝转换成固定的收视群体,直至产生经济效益,再与新媒体平台有机结合,那么,每个环节都会与未来电视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二)传播形式以少儿频道电视媒介为主,新媒体传播渠道并行
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在此方面得以体现,随时随地可反复收看,还可以转发给亲朋好友。在扩大传播渠道的基础之上,吸收传统节目内容之长,并根据时代社会和民众需求的发展不断创新,当传播形式与节目内容的联系一旦形成,就能够打造出以少儿频道为主,其他新媒体技术纵向发展的传播途径。比如除了打造少儿频道以外,还可以通过新媒体、微信、抖音、微博等APP推广,在APP的各个板块拥有儿童专属的区域,观众能够在这些区域中看到儿童节目,利用现阶段应用最多的互联网技术来进行宣传。对广大儿童进行科学分析,准确定位,以有策划性的热度问题打造话题点,吸引受众参与进来,把粉丝经济进一步转换成经济效益。这些新媒体不仅信息量丰富,而且能够抓住儿童的眼球,吸引家长。
(一)进行科学定位
为了更好地发挥电视节目的引导作用,对节目内容进行审核,剔除掉一些不好的节目内容,保证儿童不受伤害,避免儿童较早触碰成人信息;同时还要加大优秀作品的宣传和引导力度,多播放一些优秀电视节目,让儿童在观看这些电视节目时有所选择,选择一些积极向上的健康内容。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了解儿童的需求就成了在市场存活的关键信息。因此要了解儿童的特点,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喜好安排节目。要发挥本土的优势,体现出自身的特色,并与观众开展一些互动活动。现阶段少儿节目中展示城市生活的较多,却缺少展示農村生活的内容,可以适当结合一些公益性质的活动,帮助一些真正有困难的家庭,让社会的力量参与到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中,以此来进一步提高关注度。又比如在节目中可以多体现一些亲子化的活动,将家庭成员融入观众群体中,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性和融合性。还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抖音短视频等网络平台上发布消息,利用小程序等客户端,和商家长效、有机结合,利用标题或者依托活动,推送团购一批优质保量的生活或学习用品,并能够实现实时互动,提高频道的经济收益。弥补少儿节目在电视上的不足,凭借这些平台,可以充分利用热度和关注点等,吸引更多人关注少儿节目。
利用孩子成长中,家长在教育方式、方法上遇到的一些问题,把粉丝参与度融入进来。少儿频道属于政务新媒体,背负着严格的政治使命导向,所以没必要为粉丝量、转发数和点赞量等硬性的数据去做文章,应该考虑更多的是内容是否安全,是否及时发布更新,与网民是否形成有效互动,不应该一味地最求“10万+”的文章,因为一些账号虽坐拥几十万粉丝,但疏于打理,阅读量和网友互动比较少,要避免“僵尸化”和过度娱乐化。
(二)建立重大主题创作策划会发展儿童电视节目
策划会涌现出的红色主题及红色之旅等户外纪实类型节目最多,历史追忆及向革命英雄、行业英雄致敬的色彩浓厚,作文、语文、科技、朗诵等严肃题材不再枯燥、静态呈现,不少节目离开演播室,不再局限于舞台美术及声光电的限制,实地体验、深扎基层,真人秀节目创意能够淡化刻意的综艺娱乐任务,强化个人的感悟与观悟,将孩子的知识收获与素质提升放在首位。
文化类节目无论题材资源还是呈现形式都不拘一格,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书信等被深度挖掘、趣味呈现;科技类节目倡导脑力与动手能力结合,聚焦大国重器,将智力智商教育与爱国教育紧密结合;素质教育类节目以职业体验等形式拓展孩子视野、梳理远大理想;音乐类节目注重童声童谣和红色曲库的传承传唱,注重民族特色与汉语文化的融合,弱化竞技性,增强通过艺术进行信仰教育;晚会类题材主题鲜明,内容充实,既有少先队历史维度的溯源梳理,又有当下新时期的时代感与时尚感;历史类题材注重对红色文化基因的深度挖掘,注重对博物馆、历史遗迹的探访与寻访;公益类节目聚焦个案班级,暖心。嘉宾及人物设定上多数节目做到了代际勾连,邀请到了孩子们喜爱的、善于讲故事的、在教育方面具有表率作用的前辈专家与长辈学者。
增加新媒体网络平台与各地电视台的合作计划,各自发挥其高受众关注的流量优势、品牌客户的市场优势、短视频传播的社交优势等,为传统电视台的转型突围提供了优势互补的合作契机。增加重大主题的创作策划会,为少儿节目搭建一个完善的交流平台,同时提升少儿节目的创作水平,并在各台增加创作策划“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特色节目。
一是在创作上,融媒体思维、全媒体呈现,拓宽了少儿节目的传播途径。许多电视台通过线上线下、地面活动、短视频、MV以及快闪等方式,扩大了宣传面,提升了节目影响力,使重大主题得到了广泛扩展。二是充分挖掘社会资源,联合教育机构、学校、团委以及艺术团体,共同制作节目,扩大了宣传力度。三是广播节目形式多样,手法灵活,紧扣主题,特别是采用广播剧的形式,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收听兴趣,更生动地展示了重大主题的宣传力度。四是注重地域特色,充分利用当地红色教育基地以及红色地标来制作节目,使节目更具独特性。五是充分体现少儿节目的特色,以儿童视角、儿童语言、儿童采访、儿童主持的方式,使节目更有对象性。
结合这些节目的特点,需要做到一是紧扣主题、聚焦主线,给少年儿童讲好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故事,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为国家为人民努力奋斗的种子。二是坚持价值引领,自觉承担育新人的职责使命,培养少儿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避免过度娱乐化、商业化、泛物质化倾向。三是贴近少儿特点,以少年儿童为中心,把握他们的心理特征、认知特点,注重童心童真童趣,坚决避免成人化倾向。四是注重融合传播,加强广播电视、互联网新媒体之间的合作,形成合力。五是重视少儿节目栏目编排,在加强新节目创意策划的同时,注重挖掘品牌节目的潜力。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网络媒介的发展带来了一定挑战,给儿童电视节目也带来了一些压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电视媒体停止发展,而是意味着儿童电视节目需要创新,需要找到突破口,需要提出新的发展策略。使用网络,传播时间可以控制,观众们可以随时随地选择不同类型的节目,弥补少儿节目在电视上的不足,电视节目在网络媒体上有着无限的发展潜力,少儿频道应做好充足的准备,早日实现增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