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新常态视角下中国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研究

2019-09-10刘源

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3期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转型升级产业结构

刘源

摘要:我国正处于新时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增长结构以及实现新旧动能转化的关键时期,在这一背景下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是推动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找寻适合我国国情的产业结构优化路径,为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提供建议。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一、引言

我国经历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后迎来了中高速增长的“经济新常态”,在这一特殊的经济阶段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迁以及竞争态势的加强,我国应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要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将向着产业结构优化开始转变。因此,在经济新常态视角下,展开对我国当前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的研究,对于我国推进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二、相关文献综述

孙明春( 2014)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路径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提出当前我国产业结构面临着新旧动能交织的状态,应该通过创新驱动我国经济进行发展。黄群慧( 2014)从工业增长速度、工业需求侧变化以及工业产业结构的角度进行研究,提出我国当前工业经济正处于增速放缓、结构优化的状态,面对这一状态应当通过工业化的供给推动以及城市化的需求拉动为我工业经济的增长提供新的动能。刘志彪( 2015)提出面对经济增长的新常态,应当转变我国原有的通过扭曲要素价格创造比较优势的产业政策,并由原始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创新驱动。陈丽娴和魏作磊( 2016)展开了对服务业开放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影响的理论机制研究,并运用我国2005年~ 2013年省份数据进行分析,提出通过服务业开放所引起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就业效应使得我国经济的增长质量得以优化。彭宇文等( 2017)提出通过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能够实现劳动力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率。

通过对已有研究的回顾可以看出,学者们通过不同视角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行研究,本文将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对经济新常态视角下我国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并从新时代新兴技术、“互联网+”的角度提出建议。

三、我国产业结构现状

目前我国的人均收入水平不足支撑对于第三产业所生产的消费性服务产品产生大规模的需求,对于第三产业的需求大多为生产性服务业,这导致生产性服务业是当前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在经济新常态的视角下,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提出,第三产业中如物流、电子商务以及普惠金融等纷纷展开与互联网技术的合作,通信网络、云服务平台等新兴技术的使用引发了传统的金融业、通信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的变革,第三产业的技术水平不斷提升,综合竞争力不断加强。义因为产业结构升级实质上就是在技术的推动下,社会生产资源与生产要素由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向生产率较高的部门进行转移,从而实现生产率较高的以更快的速度进行发展,当前我国第三产业中的生产性服务业是我国众多生产部门中生产率发展最为迅速的部门,通过与互联网技术进行融合,生产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使社会资源以及生产要素持续性地向该部门内转移,行业规模迅速扩大。

但是,虽然我国拥有着较为充裕的劳动力资源,但是劳动力的使用比例却存在一些不足。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劳动力使用不足的问题开始凸显,在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中更为显著。首先,我国第二产业仍处于传统的粗放型生产模式,这导致通过在第二产业生产过程中对新兴技术对于劳动力投入的推动作用相较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更为滞后,并且由于第二产业普遍工资水平较低,这将导致第二产业通过新兴技术的运用吸收劳动力的速度较低,从而导致资本深化进一步加深。其次,在第三产业中由于服务业的工资制度变革缓慢,劳动力要素无法充分流动的问题使得社会公众对于创业的热情较低,影响好的创业模式以及就业机会的出现。最后,对比我国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重工业的发展水平显著高于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显著高于消费性服务业,但生产性服务业相较于消费性服务业的对于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较低,现有的产业发展模式对通过将消费性服务业与新兴技术进行充分结合以实现社会劳动力的吸收产生了阻碍作用。

四、新常态下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建议

在经济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产业结构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经济结构的转型而转型。首先,要着力于对现阶段的过剩产能进行化解,通过新技术、新能源的应用对工业体系现有格局进行重塑。坚持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以及产业升级机制来优化产业格局,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其次,要进一步完善产业协同体系,通过构建高效的产业创新系统来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的进一步深化,并积极鼓励“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最后,要注重对劳动力素质的培养以及人力资源队伍的优化配置,着力推进技能型人才的专业素质以及基层劳动者的文化水平,并积极鼓励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最大限度上满足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孙明春.迈向“新常态”的路径与挑战[J].新金融评论,2014f6):36-53.

[2]黄群慧.“新常态”、工业化后期与工业增长新动力[J].中国工业经济.2014(10):5-19.

[3]刘志彪.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产业政策功能的转型[J].南京社会科学,2015(3):33-42.

[4]陈丽娴,魏作磊.服务业开放优化了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吗[J].国际经贸探索,2016( 12):50-64.

[5]彭宇文,谭凤连,谌岚,李亚诚.城镇化对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J].经济地理.2017(8):86-92.

猜你喜欢

经济新常态转型升级产业结构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究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