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活动策略研究
2019-09-10王义海
王义海
摘 要:数学活动是幼儿园科学领域的重要内容,它是对幼儿进行数学启蒙教育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幼儿园数学活动实践,总结了数学活动的具体策略。希望通过这些策略的有效应用,能够真正促进幼儿自主学习,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活动;策略
在幼儿园,教师会通过数学活动来教会孩子们学会比较、教会他们排序,使他们认识各种图形和空间方位,当他们已经具有这些能力的时候,说明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数学经验。美国心理学家戴维斯有言:“数学学习是思维的过程。”因此数学知识的获取需要学生在亲身体验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能力。为此教师要为幼儿学习数学创设参与的情境,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提高他们在数学活动中的参与度,进而使他们在自主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中发展数学思维,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收获学习数学的乐趣。
一、数学活动与游戏进行有机结合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闻乐见的学习活动,在游戏当中,孩子们怀着愉快地心情,充满自信地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如在教授“5的组成”的相关知识时,幼儿教师把活动室设计成了一个“小超市”,“超市”的货架里放满了“商品”,都贴上了5元的标签。为了开展活动,教师分别制作了面额为1~4元的超市购物券,每个孩子都有足够的购物券来购买喜爱的“商品”,但有一个要求,当购买商品时,幼儿需要把手里的购物券组合为5元时,经过“收银员”检查确认后才可以取走商品。在购物游戏结束时,教师会让幼儿说说自己使用了何种面额的购物券进行的组合。由于创设了仿真游戏情境,促使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当中来,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理解了总数和部分数的关系,而且在游戏过程中增强了他们与同龄伙伴交往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又如,在“老鹰捉小鸡”的体育游戏中,也含有一定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学习情境,让孩子们在发展体能之外,感受和学习有关的类属概念。如在孩子们玩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后教师就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孩子们,咱们邀请了8个小朋友玩这个游戏,现在捉走了3只小鸡,还剩下几只呢?(剩下的小鸡比捉走的小鸡多还是少呢?……)从而让幼儿在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下,积极主动地建构起数量间的关系。
二、数学活动内容要与生活有联系
“一日生活即课程”,因此幼儿教师应该利用一切学习的时机,引导孩子们学习数学知识,如在教学活动的过渡环节,教师需要让孩子们排队去下一个活动室,此时教师让孩子们按照男生、女生分成两组排队,此时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契机,让孩子们通过下面的问题来学习数学知识:现在,咱们按照男生一个队、女生一个队来排队。大家想一想如果发生男生多的情况,你知道男生比女生多几个人吗?女生又比男生少几个人呢?要是女生队人数多,那女生比男生多几个?男生队又比女生少几个呢?从而在多种方法计算的过程中,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他们的创新水平。像这样的活动,在一日生活中还有很多,如年龄稍大的孩子们都被安排在了二楼和三楼,当他们上学和放学回家时,他们都会走楼梯,教师就可以利用走楼梯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孩子们,你们每天都要从三楼下到一楼,咱们的台阶每层都有10级台阶,现在我有问题要问大家,如果以10级台阶为一个单位,你们下楼梯要走几个10级呢?如果以5级为单位,你们又要走几个5级呢?孩子们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使用了数数的方法;有的用亲自到楼梯上走一遍的方法,在实践中统计出了具体的数;还有的幼儿使用了画图的方法。有的幼儿立即总结出了方法,而有的幼儿需要多次实践探索后才能实现“顿悟”。但无论怎样,将数学与生活建立起密切的联系,都可以有效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当中来。
三、投放丰富的数学学习材料
建构主义是理论认为,学习者是在与学习材料互动的过程中,通过有意义的建构习得知识的。因此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投放丰富而适宜的材料,让幼儿充分与材料进行互动,进而提高他们探究的能力,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教师可以投放自然材料,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孩子们会与这里的一花一叶、一草一木变得熟悉起来,教师可以对这些自然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让他们都成为数学活动中所投放的材料。如教师可以利用秋天大树上自然掉落下来的树叶,让孩子们学习集合与分类的知识。在一日生活中,如早餐后的早点时间,教师来让孩子们通过对盘子与点心之间的关系来学习什么是一一对应,即让孩子们从粉色的盘子取苹果,从蓝色的盘子里取芒果,等。有时为了激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把孩子们的身体变成学习的材料。如在《住家》的数学游戏中,孩子们要认真观察小伙伴的特点,以此来开展集合与分类的学习活动;又如在《抱抱团》的数学游戏中,教师要求孩子们根据自己手中卡片上的数字找到与自己拥有相同数字卡的小伙伴,然后与其拥抱一下;或者在一些游戏当中,教师也可以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身体或者和小伙伴合作做出某些图形,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图形特征的兴趣;在测量活动中,教师还可以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身体来做“尺子”完成测量任务,感受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等等。
四、反复尝试促进数学语言规范化
在数学活动中,我们不但要注重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还要对数学思维的工具——数学语言能力进行培养。幼儿大都会使用自然语言来表达数学问题,并用自然语言进行交流沟通,但很多时候都不会使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我们不但要让孩子们了解数学的意义,还要让他们初步学会使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语言逻辑思维能力。如在数学游戏《图形碰碰乐》中,我们希望让孩子们动手操作来对图形拼搭组合的无穷变化有个初步的感受,促进他们空间能力和方位知觉能力的发展。在游戏中,我们要求孩子们通过合作的方式把12个三角形的图形装到盒子里,在反复的拼接、平移、翻转中,充分体验图形拼搭变化无穷,感受拼图所带来的快乐,积累有关三角形的图形拼接经验。为了训练孩子们的数学语言,教师要这样提出问题:“你是怎样碰出来这个图形的呀?”幼儿应该这样回答:“我转了转两个三角形,转出了正方形”。此时教师要引导孩子使用数学语言表达:“哦,使用两个三角形,采取旋转的方法,可以碰出一个正方形呢!那如果两个三角形不用旋转的方法,用哪种方法可以碰出三角形?”这时,孩子们就会把平移、翻转等数学术语应用在回答当中。
在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大量的数学学习活动来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而数学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为孩子們创设亲身体验的学习情境,让他们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通过认真观察发现数学问题,促使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并努力尝试自己来解决问题,在不断地猜想与验证的过程中,提高他们问题解决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本文结合幼儿园数学活动实践,总结了提高幼儿思维能力的活动策略:一是数学活动与游戏进行有机结合;二是数学活动内容要与生活有联系;三是投放生活化的数学探究性材料;四是反复尝试促进数学语言规范化。
参考文献:
[1]薛丽花.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的运用策略[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02):127+174.
[2]秦小妹.幼儿园数学集体教育活动中的材料发放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6(16):86+88.
[3]任建龙,吴振东,林晖燕.认知冲突策略运用于幼儿园数学活动的实践研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32(1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