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众创空间的发展政策研究

2019-09-10王怡宇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3期
关键词:联盟众创空间

【摘要】:众创空间是我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载体,也是互联网和共享经济发展的产物。本文归纳了武汉市众创空间的现行政策,并结合其发展现状提出有助于武汉市众创空间未来发展的创新策略,为武汉及其类似的高速发展城市建设众創空间提供意见与参考。

【关键词】:众创空间 发展政策 资源匹配 联盟

随着我国对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粗放式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转型迫在眉睫[1,2]。2015年,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希望通过结构体制的改革,消除传统企业发展模式对创新创业活动的束缚和桎梏,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新方向、开拓新市场、并注入新动力[3]。由此,一种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宗旨的创新型孵化器“众创空间”蓬勃兴起。其中,武汉作为近几年经济飞速发展的城市之一,在创新创业方面也不甘落后。为了进一步了解武汉众创空间的发展现状,本文将武汉市发布的众创空间有关政策进行归纳,并提出了有助于众创空间长期有效运营和发展的相关建议。

一、国家及武汉市政府关于众创空间发展的现行政策

2015年发展众创空间的要求首次在政府公告中被提出,倡导顺应网络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加快构建众创空间,充分发挥政策集成和协同效应,为广大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

随后,湖北省、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积极相应国务院号召,相继出台有关实施意见。在资金方面,加强财政引导。探索对众创空间的补贴奖励机制,加强普惠性政策的实施推广。在技术方面,鼓励支持众创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完善专利申请快速通道,对小微企业亟需获得授权的核心专利申请开通绿色通道。在人才方面,鼓励各类人才创新创业。以青年大学生、高校院所科技人员、大企业高管及连续创业者、留学归国创业者等为重点,不断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加快构建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在市场方面,加强电子商务基础建设,为创新创业搭建高效便利的信息共享平台、服务平台,提高小微企业市场竞争力。在管理方面,规范众创空间的认定标准,提高相关服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整合政府政策发现,众创空间的发展需要政府引导、社会协同配合和良好的创业投资氛围。首先,政府对众创空间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规范,使众创空间的发展有法可依;细分下属机构在众创空间方面的服务职能,使众创空间的运作便捷明晰;对入驻众创空间的创业企业给予后勤补助,激发有意图创业的群体主动入驻。其次,众创项目需要多方参与,众创空间的发展自然离不开社会各个方面的协同配合。例如,政府对众创空间构建的引导、协调和监管作用,企业对众创空间的载体和主导作用等。结合当代大数据和“互联网+” 的时代背景, 众创空间的发展可以充分利用科技技术和设备等有利条件,利用线上平台互助,资源合理共享,为众创空间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最后,众创空间的发展需要良好的文化氛围。在政府引导及社会各单位的协同配合下,为创业者提供敢于尝试、永不言败的创新文化环境,为创业消费者完善客户体验渠道,促进创新创业活动品质的提升,打造全民参与的创业氛围。

三、众创空间的未来发展建议

国家和各级政府机构为众创空间的发展制定了完整的规划蓝图,但是众创空间发展的实际进度如何还有待实践检验。为促进武汉及其类似城市中众创空间的健康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充分发挥政府在众创空间的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多个渠道实时传递最新政策,同时给予众创空间一定的管理自主权,并从政策上激励更多高级管理人才投入孵化管理事业中[4]。另一方面,社会团队或个体的创新创业需要政府政策的指导。政府政策在为创新创业活动设置绿色通道的同时,也要制定“警戒线”。既要杜绝“搭便车”等状况的出现,也要防止创新创业资源的浪费。

(二)各类众创空间之间联盟合作。不同类别的众创空间之间各有优势,因此可以与相关性产业的众创空间进行相关性联盟,将部分基础的项目外包出去。联盟之间也可以相互推荐与联盟成员更为匹配的创新创业团队入驻孵化[5],这样既缓解了众创空间和创新创业团队之间的供求矛盾,又使创新创业资源得到了更加合理的使用。

(三)创新创业团队在选择众创空间入驻孵化时不能盲目跟风,应当从众创空间所能提供的技术、资金、设备、区位等进行多方位的前面考量,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的众创空间。众创空间在帮助创新创业团队进行孵化时,最好能做到管理服务人员对创新创业团队的一对一孵化服务,提高创业孵化成功率。

(四)武汉市拥有的高校和大学生资源,为创新创业事业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契机。一方面,众创空间可以与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进行对接,将科研成果产业化[6]。另一方面,高校的大学生群体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既是潜在的创新创业者,也是潜在的高级孵化管理人才。如果政府能加以引导和激励,将能很好地解决现有孵化人员不足的困境,并且为武汉市创新创业事业注入新活力。

【参考文献】

【1】张玉利, 白峰. 基于耗散理论的众创空间演进与优化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7, 38(1): 22-29.

【2】李燕萍, 陈武. 中国众创空间研究现状与展望[J]. 中国科技论坛, 2017(5): 12-56.

【3】刘志迎, 陈青祥, 徐毅. 众创的概念模型及其理论解析[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5, 2: 52-61.

【4】赵亮. 网络平台众创空间研究[J]. 创新科技, 2016, 11: 24-25.

【5】王海军, 邹日崧, 温兴琦. 组织学习与模块化嵌入的产学研合作联盟研究——来自家电产业的多案例实证[J]. 科学进步与对策, 2017, 34(24): 55-63.

【6】郭东明. 落实创新驱动战略促进高校科技协同创新[J]. 中国高等教育, 2014(20): 17-20.

作者简介:王怡宇(1994—),女,汉族,湖南邵东人,管理学硕士,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

猜你喜欢

联盟众创空间
基于众创空间视角下的传统孵化器发展思考
沈阳地区众创空间发展现状分析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众创空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