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2019-09-10高靖海
高靖海
摘 要 社会经济的发展让广大群众的生活得到了充足的物质保证,汽车开始走进寻常百姓家,城镇交通也日益发达。随着城镇道路交通建设的日新月异,人们开始把目光转向了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社会方面也对人们的行车安全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并且,面对日益复杂的道路交通情况,行车安全的客观保障需要对车辆驾驶人员进行过硬的技术培训,较高的职业素养要求。除此之外,日益复杂的道路交通变化和种种不确定因素,让驾驶员的行车心理压力日益增大。并且,我们知道在影响行车安全的诸多因素中,人的心理因素占有较大比重。因此,本文将以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作为主要论述点,结合笔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发展和走访相关专家给出的结论对提高驾驶员的心理抗压能力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行车安全;心理素质;抗压能力
道路交通方面的安全行车对驾驶员的体力、脑力、技术、心理素质有着一定的要求。从驾驶员方面来说,驾驶汽车不仅是一项技术操作过程,更是一项复杂的心理活动,他们需要结合道路状况和行人的一举一动对自己的操作做出及时判断,从而保证行车安全和行人安全。并且,駕驶人员的喜、怒、哀、乐、惧等诸多心理状态都会影响其进行汽车驾驶操作的安全性。因此,为保证驾驶员在行车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避免不必要的交通事故的发生,笔者对影响驾驶人员心理变化的情况及其原因做出了具体分析,希望对广大驾驶员有所帮助。
1 影响驾驶员心理变化的情况及原因
1.1 长时间驾车所产生的疲劳和厌倦心理
机动车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需要集中全部注意力,身体方面通常会经受较为严苛的体力消耗,心理方面也会表现出积极的适度紧张情绪,在面对急速的行车环境、车辆、道路、行人等变化,通常会给驾驶员造成一定的紧张气氛。如果在这种氛围下进行长时间或者长距离的行车,极易对驾驶员的心理或者生理机能造成一定的损伤,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驾驶人员头脑不清醒,驾车操作反应迟钝;2)注意力不集中,身体四肢懒散,哈欠连天;3)情绪低沉,烦躁不安,驾驶状态通常表现为疲劳或者厌倦;4)自控能力降低,根据行车情况不能够及时作出反应等。
1.2 行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情况所引起的心理变化
在行车过程中,驾驶人员会受到各种行车情况所造成心理变化,主要表现和原因为:1)紧张,造成紧张的心理原因主要是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突然出现的意外事件,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突然在路口驶出,行人因各种原因所作出的不适举动等;2)恐惧,造成恐惧的心理原因主要是驾驶员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看到了较为悲惨的场景如各种意外交通事故;3)急躁,造成驾驶员急躁心理的主要时他人的强行超车,换道,造成驾驶员紧急操作;4)疲倦,驾驶员疲倦心理造成的原因有两种一是长时间长距离的疲劳驾驶,二是驾驶人员在行车前没有得到足够的睡眠保证。
1.3 行车过程中不文明行为所引起的侥幸和紧张心理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有部分驾驶员不能自觉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去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驾驶机动车,遇到可能发生的交通事故时不能够按照正确的处理方法去避免,而是通过各种可以逃避的侥幸心理去做“碰运气”类的尝试。在明知不能超载超重或者醉酒驾车或者带病驾车而偏偏去这么多,他们总会认为只要运气好就能够逃避处罚,交通管理部门的管理缺失也助长了他们这种侥幸心理,但是这种侥幸心理通常会带给他们一定的紧张气氛,这种紧张气氛将直接让部分驾驶员在面对复杂多变的行车情况中,不能够做到驾驶机动车的全神贯注和沉稳操作,从而遇到事故惊慌失措,反应迟缓直接造成事故的扩大化。
1.4 营运车辆司机所具有的逆反和竞争心理
据近几年的交通事故调查分析,笔者认为营运车辆的事故发生率远高于一般家用或者公用机动车。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营运车辆驾驶人员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逆反和竞争心理,形成这种心理的主要原因有:1)路上路道以外超车、加塞变道,驾驶人员的不忿所引发开“斗气车”的现象,这主要跟驾驶人员的心理素质和品德修养有关,在机动车驾驶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到“宁等一分,不证一秒”;2)遇到同行业营运车辆,因为社会舆论扫造成的竞争心理,这个原因分析较为复杂,主要发生在物流行业,比如两辆同一公司的运输车遇到其他公司的运输车正常超车,驾驶员感到心里不平衡从而进行反超,这么一来二往就极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
2 易发生行车事故的司机分类
易发生行车事故的司机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脾气暴躁,对他人的正常或者非正常超车能够表现出极大的不满和气氛的,这种驾驶人员具有的气质被我们一般称为“路怒症”;第二类是反应较为迟缓的,在行车过程中遇到意外情况不能够及时作出正确判断,从而容易造成行车事故的发生;第三类是机动车驾驶习惯不文明的,恶意超车、变道不按照正确规定使用行车灯等情况极易造成各种交通意外事故。
3 提高驾驶员心理素质的有效措施
提高驾驶员心理素质的有效措施有:1)在驾驶员取得驾驶资格时对他们进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教育,其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请来交通管理部门的人员进行现身说法;2)驾驶人员应保持良好的身体锻炼习惯,从而面对不得以的长时间和长距离开车具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体力支撑;3)驾驶员抗压能力的养成,抗压能力需要从主观意识方面进行培养,主要方法就是对机动车驾驶操作要点的掌控,沉着应对正确操作,在发生交通事故时才能够将损伤降到最低;4)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合理使用灯光,不随意超车,转向灯和喇叭的合理使用等等。
总而言之,心理素质对于机动车驾驶员的行车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要想合理避免只能从我们机动车驾驶细节入手,养成良好的习惯,平和自己的心态,遇事不挣沉着应对才能将交通事故从根源处理,将交通事故的损伤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吴自力.汽车驾驶员心理素质与安全行车的关系分析[J].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2018(06):90.
[2] 黄天昌.论驾驶员心理与安全行车的关系[J].时代汽车,2016(3):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