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之陪伴

2019-09-10刘晓娜

世界家苑·学术 2019年3期
关键词:杨飞刘老师陪伴

刘晓娜

还记得,成为一名正式的教师时我24岁,刚刚迈出大学的校门。花样年华,意气奋发,心怀抱负。对于教师这一职业抱有很大的憧憬。渐渐的发现一切似乎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容易,做一名合格的导师,谈何容易。初为人师的我陷入迷茫,不知该如何教学生,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导师?为此,我阅读过书籍,咨询过前辈。在我查阅的书籍和前辈的解答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做“爱的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的教育是什么?什么样的教育才算是爱的教育,又该如何去实施呢?效果又如何检测呢?爱,何之大,带着爱恰当的教育又非易事。

弹指一挥间,已为人师七年之久。在这七年与孩子们的朝夕相处中,对爱有了一点收获和感悟。模模糊糊也懂得了该如何做爱的教育。

爱是陪伴。

案例:

“刘老师,我来写作业了。”

“好的。”

这样的对话每天都会出现。和我说这话的孩子叫杨飞(化名),父母是个体户,工作繁忙,应酬也多,每天晚上十一、二点回家。与孩子见不着面,他们回来时孩子已经睡了。孩子上学时他们还未醒。这样的工作性质导致他们没有时间陪孩子,也没时间教育孩子。每当孩子犯错误时就靠责骂或殴打来解决问题。这样的教育方法刚开始还能起到一定的效果,后来也就不管用了。所以孩子身上的小毛病特别多。转眼间孩子已经五年级了,家庭作业不完成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多次与家长协商无果。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原来孩子完不成作业的原因是不自觉。杨飞在家写作业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不会的题,又无人指导,只能空着,后来不会的知识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不想写作业了。为了解决作业问题,于是我决定陪孩子在学校写一周的家庭作业。

周一:

本来和孩子说好的,今天开始陪孩子写作业。可是因为我开了一个学部会,回来后孩子早已不见踪影,逃之夭夭了。

周二:

“刘老师我肚子疼。”看看孩子的表情,似乎真的有点难过,算了……

周三:

“刘老师,我—”

“今天不管什么理由,必须留下来写作业。”这是我下的死命令。无奈的杨飞在我的“权威”之下,只好乖乖的拿出作业写了起来。天色渐渐变得昏暗,教学楼里也渐渐的安静了下来。二十分钟后,一本生字作业出现在我的眼前,字写的歪歪扭扭,还有很多错误。看到作业本后,我并未生气。首先夸奖了他,“不错,写作业的速度很快,一气呵成!”接下来我与他进行了长达五分钟的交流。交流的结果出乎我的意料,杨飞认识到了问题,决定重写一遍。又半小时过去了,作业本重新出现在我的眼前。这一遍与之前有了很大的变化,工整了许多,错误也明显少了许多。虽然与我的标准相差甚远,但还是进步了。

“看来你是有能力写好的。这一次不就很好吗?不错,提出表扬,奖励糖块一个。” 我摸着这个大孩子的头说。

他不好意思的看了看我,接着对我说:“谢谢老师。”从兜里摸了半天摸出了一块奶糖接着说“糖您吃吧。”心里一动,看了看表,天色已晚,让孩子回家了,嘱咐他回家记得完成其他的作业。

接下来的陪写作业持续进行中,虽然在陪写的过程中,还是状况百出,但作业的质量和速度都有了提高。一个月后孩子在学校不仅能完成语文作业,数学、英语作业也可以完成了。他因为作业的问题被老师批评的情况也越来越少。两个月之后,不需要我多说,他能主动留下来申请要在学校写作业。

其实没有哪一个孩子喜欢被批评,当他没有完成作业时,从眼神上都会看到孩子内心的忐忑不安。只是他们自己缺乏自觉性和战胜惰性的能力。这样不安的生活折磨着他的内心,他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一点也不轻松。被批评的次数多了,孩子的自尊和内心的荣誉感也渐渐消失了,也就什么都不在乎了。老师的陪伴让孩子的行为有了约束,挨得批评少了,表扬多了。内心的荣誉感又重新点燃。也感受到了完成作业后轻松自在生活。于是久而久之,杨飞就喜欢上了在学校写作业。

这一陪伴就是两年,在这两年中杨飞很自觉的留在班里写作业,很少因为我开会而逃之夭夭。也很少因为作业问题被老师约谈,学习也渐渐有了起色,而我和孩子的关系也越来越好,他还常常主动承担班里的一些事宜。現在,他已是高一的学生了,一有时间他还会回来看看我,和我聊聊天,聊聊他们的高中生活。我想在孩子的心中,我已不只是老师还是他的知音。

陪伴让他不再无助;陪伴让他不再孤单;陪伴重新点燃了他内心的自尊;陪伴让我们的心靠的更近。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不忘自己也曾是个孩子。”班主任实施和谐教育就要用“爱心育人”。一个爱的微笑,一句爱的话语,都可能激起学生潜在的能量,有可能改变孩子的一生。

一个班级中的孩子不少,不完成作业的孩子也不少。很多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是批评、翻倍惩罚,补写等,这样的教育不仅让作业失去了应有的作用,还在孩子幼小的心理埋下惧怕的阴影。甚至会影响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让孩子记恨老师。每一个孩子们都对应着一个家庭,甚至是两个家庭。不同的家庭氛围和家庭环境会教育出不同性格、不同习惯的孩子。特殊的家庭自然会培养出特殊的孩子。有问题的孩子大多数都有一个有问题的家庭。他们缺什么,我们就应该给予什么。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爱的教育。

陪伴是教育的开始,从陪伴开始了解他,支持他,帮助他,成就他。我,一直要做一个带着爱陪伴在“你”身边的“知己”。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乌海附属学校)

猜你喜欢

杨飞刘老师陪伴
陪伴
“咕咚”因何加引号?
借助连环画讲故事
Numerical analysis on the effect of process parameters on deposition geometry in wire arc additive manufacturing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rmal transfer coefficient by a simplified energy balance of fault arc in a closed air vessel
疫区之恋
陪伴
刘老师想开小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