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

2019-09-10季红芬

颂雅风·下半月 2019年3期
关键词:杜甫语文课思政

季红芬

摘要:语文课虽然不同于思政课,但语文课本身具有“文以载道”的教育功能,在语文教学中适当融入思政教育责无旁贷。本文以诗歌《登高》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

关键字:高职语文 课堂教学 思政教育

《登高》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晚年作品。诗歌描写了作者重阳时江边登高所见所闻、所感,寄予了身世飘零之感,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忧国伤时的情怀。学习这首诗时,教师可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关心时事、关心国家、奉献国家的品质。具体可以在以下几个环节中融入:

一、在介绍作者时融入

在介绍诗人时,教师可提醒学生:诗人是个关心民生、关心国家的爱国诗人。

作者杜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经历了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政治抱负难以实现。尽管这样,杜甫依然十分关心百姓生活、社会时局,写下了许多爱国主义诗篇,如《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三吏三别”等。当诗人流浪四川时,遇到茅屋被秋风吹破时,喊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在自己遭遇不幸时依然心系民生、心系国家,伟大胸襟可见一斑。

二、在赏析诗歌时融入

《登高》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两句写景,高远的天空、凛冽的急风、凄楚悲哀的猿声、清冷的沙滩、盘旋的飞鸟勾勒出了一幅凄清、冷寂的画面,诗人触景生情,悲愁之情油然而生。教师带领学生品读出这悲愁之情后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探求诗人悲愁的原因。学生通过下文的赏析很容易发现诗人悲愁的原因是多重的,有“常作客”的漂泊之苦,有“百年多病”的身体病痛之苦,有“独登台”的孤独无依之苦,有“繁霜鬓”的年老之苦,有“新停浊酒杯”的生活之苦。

在这些悲愁的原因中哪个才是诗人悲愁的根本原因呢?可从“艰难苦恨繁霜鬓”中的“苦恨”这个词上找到答案。“苦恨”也就是深恨的意思,诗人直抒胸臆,表白自己最愁的是年老白发。这与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诗人感叹宇宙的永恒、人生的短暂是一个呼应。

进一步提问:诗人为什么那么恨自己年老呢?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就能明白:安史之乱虽已结束四年,社会依然动乱,民不聊生,国家需要重建,需要人才,而诗人年老多病,无法再为国效力,壮志难酬,因而深深地为人民与国家的命运担忧。

通过层层分析,学生可以看到诗人自身处境艰难,还处处为国为民忧心、希望兼济天下的博大情怀。此时此刻,谁能不为这种伟大情怀深深感动呢?

三、在布置作业时融入

杜甫,不仅给我们以诗歌之美的享受,他的人格精神也是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课后通过布置摘抄杜甫著名诗句来进一步巩固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再次阅读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春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蜀相》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前出塞九首·其六》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小至》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九日五首·其一》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

当然,语文课不是思政课,语文课有自己的特性,教师在高职语文课堂融入思政教育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把握时机。在高职教材中,有很多经典文学作品,名家名著也较多,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善于吃透教材,找到合适的作品,挖掘出作品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因素,在教学设计中把握融入思政教育内容的时机。

2.要适可而止。并非每一堂语文课的内容都适合融入思政教育。当前,高职语文的教材大致分为两类:文学作品类和应用文类。一般来说,文学作品比较适合融入思政教育,但也并非每一篇作品都适合融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考虑语文课要体现语文味,始终记得语文课有自己的任务目标,在选择融入思政教育的内容时要注意把握尺度,要适当,要适量,不要喧宾夺主,本末倒置,把语文课上成思政课。

3.要自然融入。语文课融入思政教育除了要适当,还要量力而行,要自然融入,不要勉强,不要盲目。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巧思,要“润物细无声”,要寻找融入的契机,要恰当选择融入的教学环节,要自然而然地融入思政教育的内容。每个教师的教学能力、语文素养不一样,融入的方式方法、融入的课堂时机也不一样。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时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

参考文献:

[1]米卿.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J].语文建设,2014(14).

作者單位: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张家港办学点

猜你喜欢

杜甫语文课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语文课文
登高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绝句
语文课代表的病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