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孝心不能等待

2019-09-10宋丽娜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3期
关键词:孝敬父母孝心长辈

宋丽娜

摘 要:“人之行,莫大于孝”,“孝”成为人的道德之本。“孝”按汉字的结构组成分析,是“老”与“子”的结合。“孝”字的上半部为“老”字的半边,下半部为“子”字,两者结合即为“孝”!从意形上分析,由上而下看为老子抱儿子,由下而上看乃儿子背老子。可见,“孝”是晚辈对长辈的尊敬。在现代社会,独生子女成了家中的“皇帝”,六个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心肝、宝贝”成了孩子的代名词。“皇帝”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以为这都是理所当然,丝毫体会不到长辈的辛苦。试想,泱泱大国怎么放心交给他们?

前不久,看了何庆良的《孝心不能等待》,深感于那一句话:“别忘了时间的残酷,别忘了人生的短暂,别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别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否则你将永远无法尽孝,因为孝心不能等待!”是的,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生命的链子,一旦断裂,永远无法连接。培养孩子的孝心应从小开始,要让孩子明理、要给孩子机会、要做好孩子的榜样。

关键词:孝心;培养

我国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在他的《怎样做父母》中曾这样说过:“父母,不是容易做的,一般人以为结了婚,生了孩子,就有做父母的资格了,其实不然。我们知道,栽花的人,先要懂得栽花的方法,花才能栽得好;养蜂的人,先要懂得养蜂的方法,蜂才能养得好;育蚕的人先要懂得育蚕的方法,蚕才能育得好。可是一般人对自己的孩子,反不如养蜂、养蚕、养牛、养猪看得重要。

一、让孩子明理

孝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到今,有很多动人的故事,值得我们去讲给孩子听。如子路借米孝敬父母、东汉黄香在寒冬为父晤被窝、包公辞官照顾父母,13岁少年照顾失明妈妈等故事,让生动丰满的人物形象教会孩子怎样尽孝。

与此同时,我还用身边真实的事例,让女儿懂得父母的不易。一次,女儿缠着问我自己是从哪儿来的,我借题发挥,向她讲述了从怀孕到分娩,从半夜醒来把尿到教她学说第一声“妈妈”的经历,我发现她听着听着,竟感动地流下了泪水。我知道,她一定是体会到了做妈妈的那一份苦。永远也忘不了女儿生日那天,她一本正经地对我说:“妈妈,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第一个要感谢的就是妈妈,因为今天是妈妈最痛苦的一天。”我动情地抱紧了她:“宝贝,妈妈觉得真幸福!”至此,她变得格外懂事、贴心了。

我是一名幼儿教师,早晨踏着露珠而去,傍晚披着晚霞回家,她爸爸在银行工作,一天到晚也不得空。有时,女儿也会抱怨我们很少陪她,撅着小嘴闹脾气。有一次还正儿八经地对我们说:“我给你们最后一次机会,你们是要“我”还是要“工作”?”真让我俩哭笑不得。我想,该给女儿讲讲我们的工作了。那天,我让同事把我一天的工作流程拍了下来,回家后,我和女儿一起看。当她看到我为呕吐的孩子清理杂物、为大便失禁的孩子擦洗小屁屁时,女儿突然用她柔嫩的小手在我的肩头轻轻揉捏,“妈妈,我错了,原来你工作这么辛苦啊!你干一天能挣多少钱?”我笑着回答:“妈妈挣的钱不多,但一定可以把你好好地养大,吃饱、穿暖。”这以后,每次看到我和她爸爸下班,女儿都会主动跑上来,亲亲我们,有时给我们揉揉肩、敲敲背。

二、给孩子机会

孝心的培养不能光靠说教,还要通过实践去培养,平时在家可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如老人孤单时,想办法为长辈带来快乐;遇到长辈不高兴时,主动嘘寒问暖,做好家庭的“润滑剂”等。

婆婆有两个儿子,但没女儿,平时我们又都忙着上班,婆婆常觉得孤单。我对女儿说:“人老了,最怕孤单,你在家,一定要好好陪奶奶,要让她高兴哦!”女儿郑重其事地点点头。每天女儿都尽心陪伴,瞧:婆婆杀鱼,女儿剥豆,婆婆炒菜,女儿在一旁唱歌。怪不得婆婆做的菜特别香,我想,这大概与做菜时的心情有关吧。一次,婆婆出去买菜,因为没带雨具,淋了雨,高烧不退,全家人都很担心,女儿也紧琐着双眉不高兴了好几天。那次全家看天气预报,她忽然急冲冲地拿起电话机,“奶奶,明天有冷空气南下,你早上去买菜,可别忘了多穿点衣服。” “你也是,明天早上早点起床,奶奶给你下饺子。”这份浓浓的深情让我们全家感动又惭愧。于是,看每晚的天气预报成了女儿雷打不动的一个好习惯。而婆婆呢,感冒的次数似乎也少了。

家里的老人是个宝,婆婆整日张罗一家八口的饮食,忙得不亦乐乎,而公公则包了女儿上下学的活,三百六十五天,每天25分种的车程,不管刮风下雨,公公总是按时接送,日子久了,祖孙俩竟也互通了性情。你看,爷爷坐下看报了,女儿就会提着个小篮子给爷爷表演“买菜”;爷爷假装叹气说:“唉,今天的背怎么有点酸?”女儿总会在最短的时间里,跑到爷爷背后,咬着牙舞动着两个小拳头为爷爷敲背。女儿真细心,居然发现爷爷爱听越剧,还私下跟我们商量,说要用自己的压岁钱给爷爷买两张碟片,作为爷爷的生日礼物。现在,只要你一上爷爷的汽车,第一件事就是帮爷爷播放越剧碟片,然后熟练地选择爷爷喜欢的唱段。

在我们家里,数公公的脾气最倔,只要他一生气,我们大人都会很紧张,但只有女儿,常能游韧自如,替我们大人解围。记得那次公公婆婆为了养猫的事吵了起来,女儿一本正经地站在爷爷奶奶中间,拉住他俩的手,说:“老师说了,拉拉手,就成好朋友了。你们的老师没跟你们说吗?环翠公园里的爷爷奶奶可亲热了,男的叫女的“老太婆”,女的叫男的“老太公”。”逗得公公婆婆哈哈大笑,矛盾也一下烟消云散了。女儿,你真的好棒!拥有你,是上帝赐的福!

三、当孩子榜样

儿女有无孝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从小对他们的影响。父仁母慈,子女肯定会懂得为孝之道;要是父凶母狠,得饶人处不饶人,子女见之,哪有不学着“时习之”?孝不自生,因慈而起,仁慈父母,对自己的长辈尽忠尽孝,就是不說教,孩子耳濡目染,也会从你无声行动中学会做人。我们都会记得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则公益广告,一位年轻的母亲,在晚间端来水帮父母亲洗脚,五六岁大的儿子看见了,也踉跄地端来一盆水,要帮妈妈来洗脚。看似平常,但它却反映了现实生活中榜样的作用。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活的教材,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父母对祖辈的孝心如何,直接影响孩子。现在的中青年夫妻冷落自己父母的情况大有存在,不仅不照顾自己的父母,反而千方百计“搜刮”老人们的财物,这会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我们不仅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还要时刻不忘照顾年迈的父母、公婆。如果说平时因居住地较远或工作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处,那么在休假日要尽量抽时间“常回家看看”,帮老人做些家务,与老人共聚同乐。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时时处处以自己美好的言行来培养孩子的美德,孩子的孝心就全在良好的言传身教中慢慢培养出来。

孩子小的时候,最善于模仿,一言一行都喜欢参照大人。孩子的爷爷和我们一起生活,我们对公婆非常尊重,不管大事小事,都会听听他们的意见,吃饭时,老人不上桌子,决不开饭。平时嘘寒问暖,照顾得非常体贴周到。我们的一举一动,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尊重长者、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无孝敬父母的习惯,不单单是子女对父母的关心,其实质是一个能否关心他人的大问题。在家里能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到社会中,才有可能做到关心同事,也才有可能做到对祖国忠诚。因此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培养孩子尊敬长者、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同时也要把握培养的关键期,以使事半功倍。

猜你喜欢

孝敬父母孝心长辈
《弟子规》小绘本
《弟子规》小绘本
什么是给父母最好的爱?
孝心歌
孝心地图
我的孝心
3G手机送爸妈
多彩的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