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三个问题

2019-09-10徐匡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3期
关键词:中职学校翻转课堂

徐匡

摘 要:翻转课堂课前自学、课中内化、课后升华的教学组织形式,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都进行了翻转,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得到了许多教育学者和一线教师(尤其是高校教师)的认可。然而翻转课堂在中职学校实施过程中,其表现出的功能边界效应必须引起警示。如课前学生群体自主学习不充分导致的翻转负功能边界;教师视频教学和视频采集加工能力不足引发的教学效度功能边界;学校多媒体环境和设备等支撑条件不足造成的环境功能边界。

关键词:翻转课堂;中职学校;功能边界

翻转课堂(F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教学模式自2007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州高中率先实施以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借着“互联网+”的春风,近十年在全世界的课堂教学中被广泛推广和应用。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和学习内容,将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视频讲座、阅读相关学习资料、开展讨论探究,完成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教师采用基于问题或项目的讨论、练习、汇报等形式学习。通过翻转课堂教学,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个性化学习,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的学习需求。

对翻转课堂开展的实践教学研究,翻转学习网络(The Flipped Learning Network)团队发表了他们设计的四柱模型(Four Pillars Model,F-P-I-L)翻转方法。杨晓宏等国内学者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模型成果,并在其研究成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土化策略研究——基于中美教育文化差异比较的视角》一文中提出了七柱模型(F-L-I-P-P-E-D,Flipped),即灵活的环境(Flexible Environment),学习型的文化(Learning Culture),精心策划的学习内容(Intentional Content),专业化的教师(Professional Educators),渐进的网络学习活动(Progressive Networking Learning Activites),引人入胜并且有效的学习体验(Engaging and Effective Learning Experience),多元化和无缝学习平台(Diversified and Seamless Learning Platforms)。

通过七柱模型,结合多年的课堂实践,我们知道,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现,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并具有长期坚持的品质;教师具有较高的翻转课堂教学能力,并具备一定的视频教学和视频采集及开发能力;学校有完善的能满足学生课前课后自主学习的多媒体环境和设备,及相关的配套政策条件。

对比中职学校情况和学生特点,及近几年翻转课堂在中职学校开展情况,整理归纳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学校实施存在的三个问题:

一.中职学生不具备较高的群体学习自主性。

众所周知,相比高校和普通高中,中职学校学生学习态度相对消极,学习习惯相对较差。而翻转课堂要求学生长期在脱离外界压力推动下开展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内驱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显然这不符合中职学生特点。

翻转课堂是“课前-课中”翻转,按照其教学组织模式特点,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是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当课前自主学习不充分时,课中根本无法开展有效的讨论、练习和汇报等学习。中职学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异性较大,学习内驱力差异更大,课前各自分散的自主学习,难以确保群体自主学习成效,也便不具备长期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的充分条件。

针对学生课前自学情况,笔者对名师工作室的23位中职一线教师开展面谈调研,就布置具体任务的课前自主学习状况展开调查(见图1),其中21位教师表示效果较差,9位教师表示学生根本不会自觉进行课前自主学习,仅2位教师表示课前布置自主学习内容有效果。排除教师个体教学能力的差异,中职学生学习动机缺失、学习力不足,导致课前学习自主性薄弱,尤其是群体自主学习整体欠缺,是中职学校难以长期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的根本原因。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坚持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将必然触碰翻转课堂负功能边界效应,导致教学效果恶化。

二.教师基本不具备较高水平的视频教学能力和视频采集及开发能力。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供给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资料通常为教学视频(一般称之为微课)和电子学材。微课是教师根据学习内容,按照学生认知规律,结合ppt、实操演示、过程分析等拍摄并进行素材加工处理的教学视频,一般是5-10分钟,表现为片段化、主题化、情景化、趣味化等特点。从微课的呈现结果看,要求录制视频的教师具备较高的视频教学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视频拍摄、采集和后期编辑开发能力。

笔者对着23位一线教师就微课开发时长做了调研,统计数据见图2。作为名师工作室成员的教师(学科带头人)尚且平均用时3天以上,教学一线普通教师,开发一个微课则正常需要1-2个星期的时间。若持续开发一整套高质量的、受到学生欢迎的微课视频,一线教师精力有限,能力不足。而学生在翻转课程课前若使用低质量的微课视频自主学习,必然自学效果大打折扣,触及翻转课堂教学效度功能边界,教学成效断崖式下降。

三.学校不具备较完善的课前课后自主学习多媒体环境和设备,或没有相关的配套政策条件。

实际上,多半的中职学校不允许学生在校期间使用手机、平板等多媒体互联网设备,校园多媒体图书馆、绿色网吧等又受限于开放时间限制和电脑设备有限的约束,学生课前课后不具备观看微课视频的环境和设备条件。

此外,许多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赖以开展的互联网教学平台,由于学生使用的手机、平板等设备的缺失,也导致翻转课堂无法有效收集学生学习反馈信息和形成实时的互动,從而导致课堂实施时失去数据支持,教学针对性不够明确。也就是说,中职学校当前多媒体教学环境和设备,或相关政策,已经触及环境功能边界,无法满足翻转课堂需要。

上述三大问题,在不同的中职学校中呈现不同的情况,有的三者皆备,有的具备1-2个。而实际上,要在中职学校中长期开展翻转课堂教学,以上三个问题都急需解决。

参考文献:

[1].李西顺(2018).翻转课堂的理论局限及功能边界[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4):41-48.

[2].王秋月(2014).“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实质及其应用[J].上海教育科研,(8):15-18.

[3].严文法等(2016).国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11):120-128.

猜你喜欢

中职学校翻转课堂
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试论如何提高中职学校职业指导质量
德育工作浅谈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