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探析
2019-09-10邱昆
摘要:在新时期下,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时刻陪伴学生、随时回复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努力帮助学生、科学转变学生、主动凝聚学生是我们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径。
关键词:网络思政;思想政治工作;路径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利用网络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政工作的时效性和吸引力,是我们必须要面临的时代课题。
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想要更具时效性和吸引力,就需要通过专业性、针对性和灵活性的方式,使学生乐于学、热于学,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和思政工作的形式多样化。
一、时刻陪伴学生
学生是高校思政工作的主力军,学生在哪里我们的思政工作就要做到哪里,学生有诉求、有困惑、有意愿,我们的网络思政就要有回应、有解答、有帮助。实实在在把网络思政做到学生身边,做到学生内心,充分利用和发挥团学组织优势,围绕学生关心和热爱的问题,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拓宽学生学习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明晰学生热爱的网络聚聚环境和空间,逐步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泛在能力。
二、随时回复学生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除了要时刻陪伴学生,让学生感受线上工作的存在以外,还要随时回复学生,通过情感的回复,抓住学生精神上的寄托,引发学生对网络思政工作的热爱。当前各种信息错综复杂,学生辨别是非能力弱,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主动出击,主动占领学生思想阵地,主动传播青春正能量,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学生心里,切切实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表达学生的真实心声。
三、积极引导学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说到:“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想要提升网络思政工作的引领力和影响力,功夫必须下在潜移默化引导学生身上,学生的教育不能仅仅只是单纯的说教,教会学生用富有哲理性思辨精神的理解方式思考问题,往往更能激发学生自身的认同度,培养学生科学理性思考的方式。
四、努力帮助学生
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我们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目标,也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落脚点和最终结果所向。利用网络途径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就要求网络思政工作的内容和方式要符合青年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所有新思路、新载体、新设计都要紧紧围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决杜绝只有形式没有内容的创新,只有内容没有引导的创新,只有把握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握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才能真正实现思政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目标。
五、科学转变学生
青年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身体和心理发展不平衡,容易受各种思潮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线上优势,密切关注青年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警惕不良网络信息给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通过线上互动、线下交流等方式与学生展开双向沟通,充分尊重学生的诉求,在沟通中了解学生、认识学生,并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运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转变成长过程中不正确的认识和思想。
六、主动凝聚学生
十九大以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应紧紧围绕在党中央周围,立足工作实际,切实提升思想政教育的时效性和感染力,不断塑造自身优良政治素质,用内在魅力感染学生;除此之外,围绕青年学生感兴趣的热点社会问题,通过网络思政内容创新、网络教育方式改进,形成一股合力,主动将学生凝聚在党中央周围,引导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大放异彩。
网络思政工作說到底也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照顾到青年学生的个性特点,把握当下青年学生的成长规律,主动弘扬主旋律、正能量,积极为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源源不断的营养源泉。
参考文献
[1]达珍.新媒体对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分析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9(19)
[2]郑琼.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途径研究[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01)
[3]时丹,黄航.高校思政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研究——以体育大专院校为例[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12)
[4]贾金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策略探析[J].亚太教育.2015(24)
[5]徐磊.高校贴吧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以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
[6]付传,谢敏敏.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机制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09)
[7]谢敏敏.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J].办公室业务.2018(10)
作者简介:邱昆(1991—),女,山东滨州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