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
2019-09-10郑建夫
郑建夫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课堂教学是否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成为广泛教育者切实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对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来说,注重提高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培养学生认识大自然,走向大自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基于此,本文将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合作学习,提高能力”“信心技术,有效拓展”“合理评价,树立信心”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谈一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
关键词:小学科学;兴趣;合作;信息技术;评价
在小学教育阶段,小学科学课程的开设,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基本素养和观念,并以学生的认识能力与心理特征为基础,最大限度地发掘小学生的求知欲。另外,小学科学是一门拓展学生视野、完善学生知识体系的重要学科,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小学科学新课程教学理念中指出,学生是科学课堂学习的主体,在传授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以此来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极为重要的,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学生的好奇心较强,只要稍加引导,便可破茧成蝶,使学生对科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但不容乐观的是,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当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模式过去传统、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低落、教师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缺乏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等问题,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因此,如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有效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显然已成为广大小学科学教师都应切实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新课改观念的普及下,教学手段创新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必备功课。而情境教学法以其自身的灵活性和趣味性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当中,合理的教学情境,既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挖掘学生潜能和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应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出发,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其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能够做到“寓教于乐”。
例如:在教学“动物是怎样生活”这一课内容时,为了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学生学习兴趣,我会以问题情境来展开教学。首先,我会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动、植物之间对话”的动画片,并提出问题:“动物的生长和生存需要大量的养料来作为食物,那么,植物生长和生存需要食物来作为养料吗?”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然后,学生们互相讨论说出:“老师,植物肯定需要吃食物的,要不植物就长不活了,但是,我不知道植物生长需要的养料从哪里得到的?”接下来,我会针对学生所提出的疑惑,结合教材知识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植物是从土壤中获得食物的吗?”并以“海尔蒙实验”来带领学生进行验证,让学生进一步猜测植物除了从土壤中获取食物外,还有可能从雨水中获得食物;最后,我会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并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植物在体内制造养料的方法,进而让学生认识到植物能自己制造养料以及制造方法。通过对植物养料的探究,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的提升。
二、合作学习,提高能力
合作学习是一种常见的课堂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课堂效率,达到教学目标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另外,小学科学这门学科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学生合作动手实践、观察、思考的活动比较多,而这些活动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效的合作学习。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提高其学生效率。另外,教师也要借助实验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巩固学生已学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教学“点亮我的小灯泡”这节课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我会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展开教学。首先,在课前,我会准备好做实验所需要的一些材料,并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作为课堂导入,如:“学生们,请看,当我闭合教室墙壁上的开关时,电灯就会亮起来,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然后,我会为学生讲解小灯泡的结构,待学生基本掌握小灯泡的结构后,我会将学生每四人分为一个小组,每组安排一名学生担任记录,在分组的中,我会将班级中学习能力较强的一些学生合理的分到各个小组,以期实现以优带劣、优势互补的教学效果;最后,学生开始做实验,在此过程中,我会加以指导,并鼓励学生尝试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进而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三、信息技术,有效拓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已成了一种高效且便利的教学手段,在不同的学科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而对于小学科学教学来看,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当中,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相关知识,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积极作用,在恰当的时机运用多媒体将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从而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各种各样的花”这一课時,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完全花”和“不完全花”,以及引导学生初步建立“单性化”和“两性花”的概念。我会以多媒体来辅助教学,首先,我会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花的图片(牵牛花、百合花、四季海棠雄花、雌花等),并点名让学生尝试说出植物的名称,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学欲望;然后,我会带引学生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并提问学生:“油菜花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还记得吗?”接着,我再为学生讲解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如,“牵牛花、百合花、四季海棠雄花、雌花这四种花”为教学案例,并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这四种花的根、茎、叶,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向学生展示这四种花的三维景象,接着我再在引导学生进行仔细观察,以此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完全花”和“不完全花”的概念;最后,通过观察,学生得出:“牵牛花、百合花都有雄蕊和雌蕊,四季海棠雄花、雌花只有雄蕊或雌蕊,此时,我在结合PPT课件为学生详细讲解有关“两性花”和“单性花”的相关知识”,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合理评价,树立信心
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评价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助推剂,看似简单的评价,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给予一定的肯定和表扬,让学生树立科学学习的信心。另一方面,也要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爱好出发,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因材施教,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例如:旨在让学生建立长久的科学学习兴趣和信心,我会采用合理评价的方式来激励学生。如,在学习完“做一辆纸车”这一课内容后,我会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如,对于作业完成较好的学生,我会给予学生一定的肯定和表扬,而对于作业完成较差的学生,我会让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并进行个别指导,从而让学生在科学学习中能够获得满足感。除此之外,我还会根据情况让学生相互相互评改作业,让学生认识到差距的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进而提高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时代和学生诉求的变化而逐渐推陈出新的。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不断更新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深刻掌握学生在学习上的误区和学习心理上的不足,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目的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以期促进学生科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刚.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发展策略[J].中国教师,2018(S2):26.
[2]刘晓俐.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A]. .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五卷)[C].:十三五规划科研管理办公室,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