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大家庭(四)

2019-09-10

关键词:傈僳族佤族黎族

“人心齐,泰山移”,正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精神,才创造了如今和谐稳定的中华大家庭,让我们在这样的民族大家庭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吧!小朋友们,本期我们将一起来了解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希望我们都能互帮互助、相亲相爱,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山族

曹俊彦

高山族主要居住在我国台湾省的中部山区和东部山区的纵谷平原及兰屿岛上。

高山族传统房屋一般用竹子和树枝做房屋的围墙,用木棍做主柱与横梁,以茅草搭建房屋。高山族喜欢一个同宗同住在一处,每一个村庄都建有未婚男子的集体宿舍——公廊。未婚男子在公廊接受生理、道德方面的教育,婚后才可以离开。公廊建在村寨中央,公廊广场也是村里活动的中心。

高山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被誉为“歌舞繁荣的社会”。杵舞源于舂谷劳动,参加者环绕大臼边唱边击臼而舞。长发舞一般在月光下进行,跑到高潮时,弯腰以发触地,舞姿优美,气氛激烈。

我也非常喜欢唱歌跳舞,有几回梦里我和高山族的人们一起唱歌跳舞,高兴极了!真希望有一天我能到高山族人生活的地方去看一看。

黎族

王艺佳

黎族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在黎族人的眼中,牛是财富和吉祥的象征,家中设“牛魂宝盆”,村中设立牛神庙。每年七月的“牛日”(黎族历法),举行招牛魂仪式。

在牛日这一天,修建牛栏,给牛喝酒补身,晚上集众敲锣打鼓,欢跳牛魂舞蹈,祝愿牛成群家富足,每逢牛日禁忌杀牛。

黎族服饰,主要是利用海岛棉、麻、木棉、树皮纤维和蚕丝织制缝合而成。远古的时候,有些地方还利用楮树和见血封喉树的树皮作为服饰材料。这种服饰材料,是用从山上砍下的树皮,经过拍打去掉外层皮渣,剩下纤维层,以紫甘蓝(螺壳烧成的灰)浸沧晒千而成。黎族服饰没有季节之分,黎族男子一般头上缠红布或黑布,形状有条状盘状。黎族女性习惯头戴花巾,头发扎成球形,插上银簪或骨簪,下身穿筒裙。

黎族一日三餐以大米为主,“山栏”香米是黎族特产。常把生鱼、肉掺入炒米粉,加少许食盐,用陶罐封存制作而成的肉茶、鱼茶是黎家腌制的特色风味食品。

拉祜族

王晨曦

拉祜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拉祜族自称“拉祜纳”,拉祜族因捕虎而得名。而现在的拉祜族有了新的含义,“拉”即代表手拉手,“祜”则是幸福的意思,代表族人可以团结一致、幸福美满的意思。

拉祜族一直游牧于滇西洱海地区的昆明或昆明之属,文献中称他们为“果聪”,《楚雄府志》称他们为“倮黑”。拉祜族服饰美观、宽松、大方,极富有民族特色,黑色衣服是拉祜族服饰的一个突出特色,服装以黑色衬托,用彩线和色布点缀上各种花边图案,再嵌上洁白的银泡,整个色彩既浑沉又对比鲜明。拉祜族一族中出过许多伟大的人物,如反抗封建统治的英雄——清末云南孟连县的拉祜族头人扎法;杰出的爱国人士李通明,原名扎俄;拉祜族文化研究专家、舞蹈家李扎约,编创了《快乐的姑娘》《猴子舞》等。

拉祜族真是一个奇特的民族啊!

傈傈族

王正鑫

泱泱华夏,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盛开着56朵民族之花。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和语言文字。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祖国大西南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傈僳族。

傈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后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傈僳族为氐羌族后裔,即藏缅语族的一支,傈僳族有自己的语言,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傈僳族民间文学丰富多彩,《创世纪》《我们的祖先》等神话、传说,是研究傈僳族远古历史的宝贵资料,也是中国民间文学宝库中的珍品。傈僳族能歌善舞,每到收获结婚、出猎和盖房等时节,他们都要尽情地歌舞。傈僳族相信万物有灵,崇拜祖先。传统节日有阔什节(过年)、刀杆节、收获节等。傈僳族以从事农业为主,种植玉米、水稻、荞麦等。

每一个民族,都有着不一样的节日和不一样的习俗。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我们这些“花朵”要为祖国去创造出更美好的未来!

畲族

李佳乐

畲族,中国南方游耕民族。一千多年来,畲族不畏艰难险阻,从原始居住地——广东省潮州市凤凰山四散迁徙到福建、浙江、安徽等省份,有的还迁徙到贵州和四川。SC8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的广大山区,其余散居在江西、广东、安徽等省份。畲族早在唐永泰二年就从福建罗源迁居浙江景宁。南宋末年,史書上开始出现“畲民”和“拳民”的族称。“畲”,意为刀耕火种。1985年4月22日,即畲族传统的三月三节,中国首个畲族自治县——景宁畲族自治县成立,这也是中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有“中国畲乡”之称。畲族有自己的语言——畲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通用汉文,唱畲歌,且畲歌是潮州歌谣的源泉。

同学们,有机会我们可以通过书籍、网络等更深入地去了解畲族,了解祖国母亲更多的“儿女们”!

佤族

王轩

佤族主要居住在中国云南省西南部地区,境内人口数约为43万人。佤族以从事农业为主,以稻谷(大米)为主食,肉类以家养的禽畜为主,喜欢喝酒,有“无酒不成礼,说话不算数”的说法。

佤族舞蹈题材广泛,舞风古朴粗犷、热情奔放,主要的舞蹈有圆圈舞、木鼓舞、竹竿舞等。其中的木鼓舞和甩发舞,展示了佤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浓郁的民族特色,享誉中外。

佤族以尊重长辈、孝敬老人为荣,尊重老人的言谈、行为。若老人失去劳动力,儿女们则负担赡养费用,或代为劳动生产。同时佤族特别注重对儿童的爱护与养育。佤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忌讳打骂儿童,父母在幼儿满月及儿童五岁时要举行两次育儿仪式,带儿童参加各种宴会,让其懂得美好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

佤族真的很美,真希望大家都能到佤族去做客!

猜你喜欢

傈僳族佤族黎族
云南佤族音乐文化意蕴的传承分析
《黎族母亲》等
地方高校该如何传承海南黎族音乐
为句承诺,守边1720年的少数名族
黎族元素在校园美术教学中传承的思考
沧源佤族民歌音乐形态特征研究
少数民族音乐
傈僳人的阔拾节
黎族网为传承黎族文化尽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