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润清逸 古拙苍劲
2019-09-10李艳红
李艳红
《富春归棹图》为山水手卷,纸本,浅绛设色,横121、纵20.5厘米,是一幅送别之作,作者江士相是新安画派后期的代表画家。江士相字得禄,号景伯,清乾隆、嘉庆年间歙县江村人,侨寓扬州。善诗画,精鉴别书画古器。为诸生,尝官刑部员外郎,著有《二分明月楼集》。其父江蕃,字君佑,一作君佐,号春圃,江家累世业盐于扬州,生活富足。江蕃好诗文书画,尝购扬州黄氏容园,以为觞咏之地。出生于富裕的盐商之家,又受徽商“贾而好儒”之风影响,江士相自幼诗文书画无不涉猎,自然成绩卓著。
江士相为新安画派第三代画家,又称之为“新安变派”,他一方面吸收新安画派寄情自然、师法家山的传统精髓,另一方面又积极借鉴其他画派的技法和风格,一改新安画派枯笔淡墨、清冷孤寂之风,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山水画作,面貌也随之焕然一新,为新安画派的生存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江士相存世作品数量极少,笔者在国家文物局公布的全国馆藏文物名录里仅发现这一件《富春归棹图》山水手卷,现收藏于安徽博物院。
《富春归棹图》山水手卷分为引首、画心和后跋三个部分,引首为洒金纸,上有许承尧(1874 - 1946)隶书“归棹图”三个大字,右边小字书写“也园吏部遗物”,左边款题:康侯仁兄属题,乙卯春许承尧,钤“许承尧印”白文、 “檀干村人”朱文、 “玉堂青琐”白文三枚方印。许承尧字际唐,号疑庵,晚号苞叟,安徽歙县西乡唐模村人,近代著名方志学家、诗人、书法家和文物鉴藏家,尤其精于古籍、书画、碑拓的鉴赏。他一生致力于徽州文物的保护、收藏、整理和研究,对于新安画派的作品收集比较齐全。为了保护其收藏的珍贵文物,先生筑“檀干书藏”以贮所得书画典籍,并遗命子孙不得分散。 “檀干村人”之印即来源于此。许承尧诗文书法兼擅,其隶书具有汉魏风骨,得力于汉代张迁碑,风格近清代隶书名家伊秉绶,劲健古拙,金石意味浓厚。
江士相的这幅《富春归棹图》拟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笔意,写新安江两岸夏季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的欣欣向荣之景。作者以平远法构图,浅绛设色,淡施青绿,采用散点透视法,物随景移,引人入胜。画卷起首处江士相篆书“富春归棹”四个大字,并楷书题跋: “黄子久富春山图,余惜未之见,丁巳夏也园吏部假归新安,途之所经览江山钓滩之胜。余因意为之以赠其行并系短章于后。”钤“江士相”朱文、 “孟卿”白文二方印。也园吏部即程振甲(1759 - 1826).字音田,号也园,歙县人,清代书法家、制墨家,词翰亦妙。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召试举人,后入京为官,屡次随同查办事件, “雪冤却贿,不附权势”,后因与和珅不和告归,时年39岁。程振甲家境富裕,因其乐善好施,家财散尽,老而为客,游历天下。道光六年(1826),卒于广东。嘉庆二年丁巳夏(1797),39岁的程振甲从京还乡,同乡友人江士相作《富春归棹图》为其送行。
随着画卷的徐徐展开,一幅优美的新安江山图赫然映入眼帘,峰回水转,山清水秀,令人赏心悦目,心驰神往。起首处,一弯溪水将画面分割成两个部分。近处缓坡堤岸,林木丛生,姿态各异。湖面水平如镜,波澜不兴,水面以大片留白来表示,仅在岸边绘出水藻波纹。近处岸边,水榭孤立。小舟扬帆起航,舟人執篙立于舟头,红衣高士独坐船内,欣赏两岸世外桃源般的绝妙风景。在作者心目中,这就是离京还乡的程振甲,他独坐舟头,望着家乡的山山水水,想着即将回到分别已久、日夜思念的新安,心潮起伏,思绪万千。放眼望去,远处峰峦绵延,溪山无际,水天一色,渐行渐远。
中部绘两岸奇峰耸立,怪石嶙峋,陡崖峭壁,岌岌可危。谷壑、峰尖处杂树丛生,红枫绿柳、苍松翠柏交相辉映,千姿百态,生意盎然。两岸水榭亭阁并立,遥相对望。卷尾空白处江士相楷书题七言诗一首并跋: “忆昨冁辕别玉京,春明烟树不胜情。如兰之臭谁能并,为写同心赠我行。(甲寅余南旋,君写墨兰见赠。)九捧南还觐省时,隋堤小驻慰相思。富春江上人归去,一路云山访大痴。羡君摇艇入新安,叠叠层峦叠叠滩。如此溪山皆粉本,不须仍向画中看。二分明月隔江关,千里云程一棹还。笑我欲归归未得,为君点笔写家山。嘉庆二年六月望后一日,练溪学人江士相识。”钤“江士相印”白文方印。江士相题诗楷书中带有隶意,工整道劲,古拙质朴。
从题跋可知,甲寅年(1794)江士相南旋时,程振甲曾作《墨兰图》相赠。三年后程振甲南归,江士相作此《富春归棹图》并题诗相赠,题跋中有对新安山水的赞美以及友人旅途的期许与遥祝。其诗语言质朴平实,无华丽辞藻,皆是作者真实情感的流露,与画意十分契合。同时,大段题跋位于卷尾空白之处,也起到了平衡画面构图的作用。
作者以苍劲有力的线条勾勒山石轮廓,干笔皴擦,疏松清逸,淡施赭石花青,色不掩墨,明快透澈。山石边缘点以淡墨小竖点,上细下粗,似点非点,似树非树,以示草木之蓊郁茂盛。喜用方形棱块累积成山,与新安画派领军人物渐江一脉相承。大片留白以示水面,与山体相交接的浅水处用长线条皴擦表示。树木造型各异,画法也不尽相同,或双钩,或点染,笔法各异。人物则逸笔草草,信手拈来,意到即可。
卷尾另附纸,分别书许承尧和黄少牧(1879 - 1953)的题诗并跋。许承尧隶书五言诗一首: “竹窗歌吹太纷纷,饯别偏能驻墨芬。吏部写兰今未见,且留乡里作珍闻。民国第一乙卯,歙许承尧题。”钤“疑庵”朱文长方印。民国第一乙卯(1915)年春,许承尧在江士相《富春归棹图》山水卷前引题字后跋题诗,流露出其对干乡贤前辈以文会友、以画饯别的思慕与爱敬之意。
江士相和许承尧的题诗中都提到程振甲作墨兰图,安徽博物院藏程振甲《墨兰图》一幅,纵78.5、横31.5厘米,纸本,墨笔绘兰草文石,兰草俯仰有致,婀娜多姿,文石岩岩,玲珑剔透,款署: “竹楼大兄属,弟振甲作”,钤“也园”朱文方印。构图简洁明快,恣意渲染,率性洒脱,颇具文人气韵。
黄少牧楷书题七言绝句四首并跋: “当日名流聚旧京,绘图赠别志交情。富春江上风涛靖,挟浔青山压棹行。吏部官声显一时,名贤书札叙怀思。江君诗句言情切,山水清幽是大痴。片帆稳顺一篙安,撑上浙江十八滩。路转峰回皆画本,笔端收入尺图看。宦游不出玉门关,鹏翮高飞倦自还。大好新安归隐好,晚年颐养乐家山。康侯先生出所藏也园程吏部《富春归棹图》属题,即用江士相画家赠别原均成七绝四首并希睑正,民国二十九年夏弟黄少牧题。”钤“黄少牧”朱文印一枚。黄少牧一名荣廷,又名黄石,字少牧,以字行,安徽黟县人,清代篆刻大师黄士陵(1849 - 1908)长子,精金石文字及书法篆刻,其书法也颇有金石篆籀之气,笔力苍劲,浑厚隽永。
江士相此幅《富春归棹图》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新安江两岸夏季时优美风景,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亭阁,布局疏密有致,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笔墨清润,意境幽远。作者用秃笔干墨,边皴边擦,渴中见润,点景人物逸笔草草,面目不清,略见身形,意到即可。树的造型也不尽相同,近处双钩树干,枝叶随意点染,远处用墨笔苔点表示,点于山石边缘,排列整齐,疏密有致。
《富春归棹图》山水卷是江士相为同乡友人程振甲所画的一幅送别之作,二人皆为乾隆、嘉庆时期徽州名人。图中有江士相的题诗,蕴含着对新安大好河山的赞叹、对友人归途的期许与遥祝。卷后又有徽州大收藏家许承尧和书法篆刻家黄少牧的题诗,也是对于此图的补充说明,点明画旨。这是新安画派晚期的一幅诗、书、画三绝的作品,其中涉及到的如程振甲、许承尧等皆是微州名士,它对于研究新安画派的流变及徽州传统文化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