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汤姆•索亚历险记》和《捣蛋鬼日记》中的顽童形象及其成长

2019-09-10余伊蔓

青年文学家 2019年30期
关键词:索亚顽童成长

余伊蔓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汤姆·索亚和加尼诺这两位主人公的顽童形象和人物特点,探寻其成长路径,认为只有给予顽童充分的关爱、理解和适当的引导,顽童才能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潜能,健全地成长,最终完成个体的社会化,成长为成熟而有担当的人。

关键词:汤姆·索亚;捣蛋鬼加尼诺;顽童;成长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30-0-02

一、前言

《汤姆·索亚历险记》和《捣蛋鬼日记》的出版时间前后不超过半个世纪[1]。它们都塑造出了极具特点且备受喜爱的主人公形象,在儿童文学的宝库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两部作品的主人公汤姆·索亚和加尼诺都具有活泼顽皮、不愿受到拘束的特点,总是会犯错、闯祸,但在不断闯祸的过程中,他们也都收获了不同程度的成长。最终,汤姆成长为了成熟而且优秀的人;而加尼诺则仍处于成长的过程之中。这两位主人公的成长过程值得进一步对比分析,因此,本文将着眼于他们的“顽童”特质,对他们的成长路径进行探讨。

二、《汤姆·索亚历险记》和《捣蛋鬼日记》中的顽童形象解析

汤姆·索亚幼年丧母,由波莉姨妈收养,跟同父异母的弟弟希德、表妹玛丽住在一起。希德和玛丽都很听话、乖巧,只有汤姆整日调皮捣蛋,经常惹姨妈生气。他鬼灵精怪,在犯错后总是能想出各种各样的主意逃避惩罚。比如偷吃了姨妈的果酱后藏在壁橱里,被姨妈逮住之后又用计逃跑;他乐于武力游戏,曾作为“一拨孩子的将军”,和另一群男孩子“约好干一架”[2];他经常企图通过装病以逃避上学,也总是在课堂上闹出各种各样的花样;他厌恶教会学校的千篇一律,时常幻想着能过上跟海盗一样的新奇冒险的生活。后来他真的和铁哥们一起离家出走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过起了海盗般的生活。最后还特意挑选了亲人们伤心欲绝地为他们举行葬礼时出现在大家面前。一方面,汤姆·索亚确实是个典型的顽童,不服管教,顽皮粗野。但与此同时,他身上也具备着许多过人的潜质。例如,他聪明机智,反应敏捷。在被罚去粉刷栅栏时,汤姆巧妙地吸引了别的孩子来帮忙,甚至还得到了许多额外的礼物。在面对自己喜欢的女孩时,汤姆积极争取,并凭借自己画画的才能成功吸引了对方的注意;汤姆还富有正义感。目睹墓地凶杀案的他,虽然心中充满畏惧,却仍在良心的指引下去牢房看望了“替罪羊”波特;后来又勇敢地主动上法庭作证,指证了真正的杀人凶手。此外,汤姆还具有不畏困难、勇于探索的品质。在闹鬼的屋子里偶遇了在逃的凶犯后,汤姆想出了一系列的计策,最终不仅阻止了凶犯再次行凶,还成功找到了凶犯窝藏的财宝。从汤姆在一系列事件中的反应和行为来看,他其实是一个聪明勇敢、善良正直并且充满智慧的孩子。

《捣蛋鬼日记》的主人公——九岁的加尼诺出生在都市中产阶级家庭。他是家里唯一的男孩,有三个姐姐。他好奇心旺盛,偷偷从姐姐露伊莎的房间里翻出了一大堆追求者的照片,并私自将这些写有私密评语的照片还给了那些追求者,让他们既难堪又伤心,也直接使得姐姐们精心筹备的舞会变得冷冷清清。因为害怕父亲责罚,他一个人逃到了乡下姑妈家。结果趁大人不在家時,把姑妈的宠物狗和打谷场里的家畜全都用油漆刷成了马戏团里的野兽,甚至把一个两岁半的孩子挂在树枝上扮演猴子,惹得姑妈大发雷霆。在姐姐露伊莎的婚礼上,他把烟火插到新郎燕尾服的纽扣眼里点着了,把新郎、新娘和客人们吓得惊慌失措。在经历了数不清的事故之后,他的爸爸忍无可忍,将他送入了寄宿学校。在环境闭塞、思想陈旧的寄宿学校里,加尼诺遇到了一群性格相仿、遭遇相似的朋友,并加入到了他们组成的一个叫“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秘密组织里。当加尼诺偶然发现了学校食堂令人发指的龌龊做法——用洗了五天盘子的脏水做瘦肉汤时,他和组织成员一起与利欲熏心的校长、厨师等人斗智斗勇,终于在一个夜晚将他们狠狠教训了一番。加尼诺虽然总是闯祸,给家人带来了不少麻烦,但是他小小年纪既有正义感,又忠于朋友、乐于助人,做事有勇有谋,既有超乎同龄人的胆识,又有超强的动手能力和行动能力。

可以看出,汤姆和加尼诺都有淘气、顽皮的一面,但与此同时,汤姆勇毅、机智,加尼诺耿直、纯真,这些难能可贵的品质也为他们的成长增添了许多色彩。

三、汤姆·索亚和加尼诺的成长路径分析

《汤姆·索亚历险记》属于成长小说,凸显了主人公的成长轨迹。《捣蛋鬼日记》不属于成长小说的范畴,作者塑造加尼诺这个人物形象意在讽刺成年人的虚伪及其粗暴的教育方式。但《日记》记录了加尼诺半年来的心路历程,将加尼诺与汤姆的成长路径进行对比,有助于我们加深对顽童成长的理解。关于“成长”的定义,本文借鉴张国龙《成长小说概论》中的说法:成长是“个体的社会化”过程,是“心灵、人格、个性的成熟”,是“逐渐确立自我在社会体系中的位置”。[3]下面我们从“心灵、人格、个性的成熟”及“个体的社会化”这一视角来分析两位主人公的成长路径。

汤姆在目睹了凶杀案后,由于害怕凶手报复,他和朋友约定保守这个秘密,但最终他还是选择出庭作证、指认凶手,即使这让他每天都生活在恐惧之中。这说明汤姆意识到了真相和正义的重要性,他的善良和正义感使他战胜了恐惧。他和同伴贝姬在岩洞里迷路时,在不见天日、缺少粮食的情况下,汤姆保持冷静,靠自己的聪慧和毅力带同伴摆脱了困境。在他和流浪儿哈克找到财宝成为富翁后,哈克因受不了拘束而想离开收养他的寡妇道格拉斯时,汤姆劝哈克结束自己的流浪生涯,适应新的生活。这些都意味着汤姆的心灵和人格走向了成熟,说明汤姆的自我意识已经觉醒,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体系开始有所认知。

与汤姆相比,9岁的加尼诺仍处于心灵和个性都不够成熟的阶段。他屡次因恶作剧给家人带来不小的麻烦,自己却很难意识到自身行为的过激之处,家人也没有对他进行耐心、适当的教导,而是把他送去了寄宿学校。从寄宿学校归家之后,加尼诺又在无意间毁了姐夫马拉利律师的前途,导致又要被送进教养院。加尼诺天真、大胆,他的奇思妙想经常给家人造成麻烦甚至伤害,而他还不能意识到自身的问题,故而也就无从修正自己的行为。因此,年纪尚小的加尼诺和成人之间的矛盾没有解决,加尼诺仍处在成长过程中。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理论和自我中心理论指出,“在青少年阶段,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认为别人都像他们自己一样关注他们,以为自己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无所不能的。”[4]儿童的认知水平决定了他们经常以自我为中心,难以接受师长的教导。因此,在孩童的成长道路上,合适的引导者至关重要。汤姆虽然缺乏直接的引导者,但却拥有非常自由的成长环境,并且还获得了姨妈的无私关爱。而加尼诺虽然拥有优渥的家庭条件,但家人对加尼诺一直缺乏耐心和理解,导致他一直没有得到适合的引导,仍然处于自我中心的阶段中。

四、结语

综合以上对两位顽童的形象分析和对其成长路径的探讨,可以看出,在孩童的成长过程中,成年人应该给顽皮的孩子更多的理解和包容,尤其需要对顽童的心理成长给予更多的关注。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需要多重因素,如果能在尊重孩子天性的基础之上,给予充分的空间,加以适当的引导,顽童也能发挥自身的特质,成长为成熟而有担当的人。

注释:

[1]《汤姆·索亚历险记》出版于1876年;《捣蛋鬼日记》于1906年开始在报纸上连载,1920年成册出版。

[2][美]马克·吐温著,张峻巍译:汤姆·索亚历险记[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7.

[3]张国龙:成长小说概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3:26.

[4]周芳:论皮亚杰自我中心主义及其对教育教学的启示[J].广西教育学报,2015(6):188.

参考文献:

[1][美]马克·吐温著,张峻巍译:汤姆·索亚历险记[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

[2][意]万巴著,杜勤功译:捣蛋鬼日记[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张国龙:成长小说概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3.

[4]杨会勇:解析《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的顽童形象[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2):113-114.

[5]林琴瓊:重读《汤姆·索亚》:不只是一个顽童[J].海外英语,2016(06):158-159.

[6]周芳:论皮亚杰自我中心主义及其对教育教学的启示[J].广西教育学报,2015(06):187-190.

猜你喜欢

索亚顽童成长
A Loving Brother
《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
孔子劝顽童
百年畅想
一只小海狗的使命
中外文学中的“顽童”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