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与创新:职业教育文化之源与流

2019-09-10陈晓杰张宝成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传承创新发展

陈晓杰 张宝成

摘  要:职业教育文化是启迪和引领发展职业教育发展的精神动力,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软实力。传承是职教文化之源,创新是职业教育文化的生命力,职业教育应通过文化再造,建立起富有职业特色的教育文化体系。

关键词:传承;创新;职业教育文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19)03-037-04

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莱斯利·怀特认为,文化是联系个人与社会的一种外部力量,因此决定文化与社会是相互联系的[1]。文化对内是一种精神的凝聚,对外是一种价值的传播。我国职业教育经过近20年的大发展之后,教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作为与普通高等教育并列的独立体系逐渐成形,尤其是提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全新办学思路。然而当前职业教育仍存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无法深入、职业教育规模大而不强、社会认可度低等突出的问题,职业教育文化的缺位是重要原因之一。职业教育文化是职业教育精神的凝结,其建立既是职业教育由大到强的过程产物,也是做强职业教育的标志。

一、建设职业教育文化是职业教育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

(一)职业教育文化的要义

职业教育文化是在职业教育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的文化体系,也是教育文化的组成部分。其要义包括:首先,职业教育文化的基础概念是“文化”,因此具有“文化”的基本内涵;其次,教育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第三,职业教育文化是教育文化的一部分,体现的是教育文化的本质特征,高等职业教育文化属于广义的大学文化;第四,职业教育文化融入了职业文化,这正是职业教育文化的活力与魅力所在,也是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本质区别。但是职业教育文化不等同于职业教育校园文化或院校文化。职业教育文化的含义更广泛,是一种向外的精神体现,而校园文化或院校文化是向内的文化,它是构成教育文化的一部分,主要作用是在于育人作用。高等职业教育文化与普通高等教育文化关系可以用图1表示。

(二)职业教育文化是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积淀的产物

职业教育文化是职业教育在办学过程中积淀的精神与物质的总和。一方面,职业教育文化是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具有独立性,是独立教育体系的重要标志;另一方面,职业教育文化的形成是推动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动力。职业教育发展至今,文化的发展远落后于物质的发展。文化的形成不只具有自发性,还具有自觉性,职业教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仅靠自然沉淀难以形成优秀的文化体系,还要有外力推动与引导,弘扬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品质。

(三)职业教育文化是职业教育之“魂”

教育文化的意义正越来越受到更多的关注,如早期人们所关注的隐性课程,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教育文化的含义,因为学校隐性课程能完整地呈现文化的基本结构,它能对人生态度、价值观、理想信念和行为规范等起到教育作用[2]。职业教育发展至今,在物质层面上已经积累深厚,但是,社会认可度不高,有可能成为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因为社会认可度高低直接决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职业教育往往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就业质量便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死线。那么职业教育为何社会认可度不高?职业教育目前真正缺的是“魂”,这个“魂”正是职业教育文化,职业院校课程的内容与教学过程是单纯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授受,不能使职业教育的意义提升到应有的高度。建设职业教育文化就是为职业教育铸“魂”,提高职业教育的文化自信。通过文化建设,对内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使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职业特色明显,契合社会的需求;对外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優质生源和优秀教师,让全社会更认同职业教育。

二、职业教育文化的本质是以人为本的育人文化

(一)职业教育文化的本质是育人文化

尽管职业教育文化对内、对外具有不同的功能,但在讨论或构建职业教育文化时,始终要抓住“育人”这个牛鼻子。由于文化是集体价值观的体现,所以对人的约束、引导作用是巨大的,职业教育文化可以让所有职业教育参与者都主动遵循某些特定的规则,如学生为了掌握一门技术而自觉地学习、研究。即使职业教育文化中有企业文化的内容,但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所以职业教育文化中的职业属性也要服务于“育人”这个功能。

(二)职业教育文化倡导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在学校教育中,就是以学生为本。职业教育文化倡导的以人为本的价值观,首先是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把培养学生简单当作是知识的授受过程;其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人格发展,逐步从能力本位转变为人格本位;第三是树立以“职业”为培养核心的教学体系,教学核心从“专业”到“职业”的转变,意味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培养的内涵更具外延性,从时间维度上不仅着眼现在,还关注学生今后的发展。

(三)职业精神是职业教育文化的核心

职业教育文化作为育人文化,首先要明确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职业教育的理念问题。职业教育不能仅以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作为目标,学习一门技术通过各种培训机构就可以达到,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培养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共同构成了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职业教育一度以能力本位为主导思想,而这种思想至今仍甚嚣尘上,一度出现有些毕业生就业取向功利化,在工作过程中缺乏职业精神,职业道德水平偏低等现象,导致毕业生既不符合企业的期望,也影响自身的发展。在职业构成的新的文化体系中,职业不再仅是谋生的手段,职业塑造着“作为一个人的意义”[3]。

三、“传承”是职业教育文化的溯源

(一)职业教育文化是对教育文化的延续

职业教育文化本质上属于教育文化,其形成首先是源于教育文化,所以教育文化是职业教育文化的“核”。文化具有复制的功能,职业教育文化是对优秀教育文化的传承,是职业教育思想的呈现形式。它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积淀形成的,也是教育文化发展与选择所形成的。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一个原本简单的问题却变得越发复杂,这便是“高等职业教育”是不是“大学教育”?以此便衍生类似的问题:“高等职业教育”是不是“大学文化”?其实这两者只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始终要以大学精神作为核心价值观,如果认为发展职业教育,过分强调“职业”,而忽视大学精神的内涵,这种文化不能称为职业教育文化,可以称其为“培训文化”。

(二)职业教育文化是对产业文化的吸纳

产业是同类经济体的集合,产业文化是在产业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及其精神状态的体现,每个产业都有其独特的产业文化[4]。职业院校在对接产业办学的过程中,究竟要从产业中汲取什么?从浅层次来说是知识与技能,即学习产业在发展过程形成的经验与技术;从深层来说是吸纳产业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积淀的文化精髓。产业文化入职业教育文化,是职业教育文化与普通大学文化的本质差别。职业教育为我国产业升级发展战略提供人才支撑,职业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产业文化素养,使学生真正理解产业内涵,使职业教育融入产业发展的潮流中,而不是浮于产业之上。就当前来说,职业教育文化对产业文化的吸纳还远远不够,存在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毕业生职业自信感低的现象。因此,职业教育文化中产业文化的色彩浓度体现了职业发展的水平。

(三)职业教育文化是对企业文化的融合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基本的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对接产业,通常是以校企合作为起点。与企业合作开办“订单班”无疑是校企双赢的合作形式。对学校而言,让培养学生的过程更有针对性,学生就业导向明确;对企业而言,能从“订单班”中获得急需且能用得上的人才。尽管理论的上“双赢”如此明显,但实际上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的积极性不高、合作程度不深、“一头热”“两张皮”。很明显企业能在合作获得利益才是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可见,企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并没有获得太多的利益,也没有更多得到令企业动心的人才,或者说这种方式获得的人才与通过人才市场招聘的人才对企业并无显著的优势。如果在职业教育过程中融入企业文化,使学生在学校期间能熟悉企业历史、制度等,将企业优秀文化纳入专业教学中,不仅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还增加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所以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应补上企业文化这一课。

(四)职业教育文化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蕴含重要价值的思想文化,是促进社会进步和民族发展的伟大精神,优秀传统文化无论是在历史,还是在今天都有着积极的作用[5]。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所有教育的使命,职业教育也不能置身度外,而且职业教育更要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作为培育职业教育文化自信的源动力。“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有助于加强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和内涵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适应产业发展要求,提高相关人才技术技能水平,做大做强民族文化及其相关产业。”[6]

职业教育应该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作为首要任务,然而现实中,有的学校将职业道德仅当作一门阶段性的课程.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无穷的美德,培养职业道德应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缘起。“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灵魂已成为共识,是提升职业教育软实力的精神支柱,是破解职业教育发展瓶颈的内动力。“工匠精神”的源头是在中华老字号企业,浏览众多老字号企业的祖训就会发现这些祖训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工匠精神”也是现代企业所推崇的。在校企合作培养“工匠”过程中,要将“工匠精神”放在首位。

四、“创新”是职业教育文化的再造

(一)职业教育文化的创新

高等职业教育从脱离普通高等教育,成为一种独特的教育体系,教育的创新便从没有停止,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引领高等职业教育前行得更快与更远。职业院校专业的设立往往与地方产业经济密切相关,所以职业教育文化的创新性在于对产业文化的融合,对企业文化的吸纳,使职业教育文化具有产业色彩,同时还具有浓郁的地方性,融入地方特色。对于一个职业院校而言,独具特色的教育文化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毫无专业特色的学校必将在教育竞争与发展过程慢慢被淘汰。

(二)职业教育的创新文化

技术的快速革新既是时代的特征,也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创新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国家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经历教育创新到创新教育的过程,创新文化也渐浓。职业教育不仅要與时俱进地学习最新技术,更要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营造创新氛围、搭建创新平台。职业教育的创新方向要立足于技术的革新,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院校一方可以针对企业一个环节、机器,甚至一个零件进行优化。

(三)职业教育文化的再造

高等职业教育脱胎于普通高等教育,要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需求的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就不能简单地复制普通高等教育的经验,需要具有断指再生的勇气再造,打造全新的职业教育文化,以先进的职业教育文化引导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职业教育文化的再造其行动起点在于,应从学校的校训开始,因为校训很好地反映了一个学校办学理念,是学校文化的精髓,因此校训的“职业化”是职业院校文化的切入点。

(四)职业教育文化应从精英走向大众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教育阶段,因此,职业教育文化要摒弃精英文化的思维。职业教育文化的大众化是培养学生将来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人所具备的精神品质。职业文化的形成在于职业教育的过程,其传播从所有职业教育参与者向整个社会渗透。职业教育文化既要接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地气,也要接社会的地气、行业产业的地气、区域的地气等。

参考文献:

[1]Violeta Dimova, Natasa Sarafova, Education and Culture[J]. 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1(15): 2357-2359.

[2]Ghasem Barania, Fereydoon Azmab, Seyyed Hassan Seyyedrezaic Quality Indicators of Hidden Curriculum in Centers of Higher Education[J].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1(30):1657-1661.

[3]薛栋. 职业精神与中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J]. 现代教育管理, 2017(5):105-111.

[4]马红麟. 高职教育产业文化读本[M].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7: 3-10.

[5]李宗桂. 试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J]. 学术研究,2013(11): 35-39.

[6]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民委.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3]2号)[EB/OL].(2013-06-06). http://www.jyb.cn/info/jyzck/201306/t20130606_540658.html.

猜你喜欢

传承创新发展
区域发展篇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