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升小学美术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2019-09-10刘丽
刘丽
摘 要:本文中的小学美术教学有效性,从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欣赏和创作,从而由浅入深地让学生掌握美术学习规律,提升他们的美术学习兴趣度。与此同时,本文主要从手工制作、绘画写生以及自主欣赏三个角度,对达到上述的教学效果进行解析,旨在提升小学美术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有效性;有效策略
在现阶段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有些教师只是鼓励学生进行照本宣科式的学习,忽视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和审美的独特性,从而造成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被严重挫伤。针对以上情况,小学美术教师不仅要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更要从教学形式上,进行彻底更新,并给予学生较大的美术学习空间,培养学生对美的独特理解和创造能力,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一、从手工制作着手,增强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手工制作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可以提升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度,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手工制作引入课堂,教授学生手工制作的技能,并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创设他们心中所想的手工作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自信,获得美术学习的兴趣,提升美术教学质量。
例如,在上周,教师收集生活中不用的矿泉水瓶,开展手工制作课程,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提升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度。教师主要从以下四点进行着手。第一,以境激情。小学美术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其他学生的瓶子手工作品,在为学生提供思路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动手操作热情。第二,引导思考。教师引导性地对学生说:“你们可以想象瓶子的形状,和生活中的哪些物品类似?你们可以大胆展开联想!”第三,实施引导。教师可以走入学生的手工制作过程中,并适时地对学生的制作思维进行引导,提升学生手工操作的正确性和高效性。第四,展示成果。在大部分学生探究结束后,教师进行提问。小陈积极地举手说:“我将瓶子制作成了一个笔筒,并上面贴上了自己最喜欢的喜洋洋的卡通人物。我打算将这个笔筒,放到我的桌子旁边,真正地运用起来。”小学美术教师在手工制作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树立自信心,提升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度,获得良好的美术教学质量。
二、从绘画写生着力,提升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绘画写生不仅可以让学生亲近自然,还能培养他们细心观察的良好品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然而,绘画写生教学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也会有很多的小插曲。这些小插曲更主要的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教师应利用这些小插曲,进行创新性的绘画教学,提升学生观察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上节课的绘画写生中,教师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存在绘画不专心的状况,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因为绘画不走心,导致画板上出现很多黑点。针对这种状况,教师并没有斥责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观察草丛中有小黑点的植物或是动物,并用这些生物充分地与画板中的小黑点进行结合,提升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学生的绘画作品中,给教师印象最深的是小宇的作品。小宇说道:“在绘画的过程中,我发现地上,还有草叶上,趴着很多的蚂蚁,因而我以黑点为参照点,在画板上,绘画相应的蚂蚁,从而让整个画面更加协调。”小学美术教师从绘画写生处着力,创造性地解决学生在绘画中的小插曲,提升学生的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三、从自主欣赏切入,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因为每个人对美的感受力不同,所以他们的审美角度也千差万别。小学美术教师在对此深入理解的前提下,应注重培养学生对美的独特审美力,更注意适时地对学生的艺术审美进行引导,增强他们的美术鉴赏力。
例如,在欣赏《层林尽染》这部作品时,教师引导学生从他们审美的角度,欣赏这幅作品,并给于学生相应的视频赏析,在降低学生美术作品欣赏难度的同时,引导学生从绘画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升他们的绘画欣赏水平。在欣赏这幅画的过程中,给教师印象最深的是小燕和晓月的回答。小燕说:“我最喜欢这幅作品中‘万山’氛围的营造。大家可以觀察这幅画的左上角。左上角处有一个门板。这个门板像是打开了一扇可以观察外部的窗。我们可以通过这个门板,看到远处层层叠的远山,以及还有更为深远的空间。”晓月说:“我最喜欢的是这幅画作中对于明暗的处理。大家可以看到画作中的‘挤白’。它在一定程度上点亮了万山,营造出更为静穆的氛围。”教师给与学生充足的赏析空间,让学生运用独有的审美视角,赏析作品,感受美术作品给与他们心灵的美感,培养学生的独特审美力。
总而言之,在提升小学美术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教师既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又要懂得“留白”的艺术,即给予学生充足的思维想象空间,让学生在美术的世界中,展现自我,释放自我,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1]师兰香.论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西部素质教育.2016(04).
[2]翟秀宏.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构建[J].美术教育研究.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