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铁道工程实训基地建设,促进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发展

2019-09-10张同文谭春腾

科学导报·科学工程与电力 2019年31期
关键词:建设思路

张同文 谭春腾

【摘 要】随着专业改革不断深入专业已形成“项目导向、角色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订人才培养方案,在“工学交替”过程中实现学中做——做中学——岗中学,实践教学占到总课时52%。通过实训基地建设,建立一个与现有高速铁路技术同步的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一个能满足需要的实境育人的专业技能训练场所,能强化学生技能的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湖南地区铁道工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教学中心。

【关键词】建设目标;建设思路;主要举措

一、项目建设的预期目标

1.形成校企“共建、共管、共享”合作体制、机制

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共建、共管、共享实训基地,实现校企从学生招生到学生毕业全过程的紧密合作,实现教师与师傅一体、基地(教室)与企业现场一体、学生与员工一体,专业课程与企业培训课程一体的共同育人方式,形成适应市场需求和职业教育规律的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和后勤管理制度。实现使企业从关注用人到关注育人转变,形成校企全程合作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育人体制机制。

2.构建完全面向市场的实习实训课程体系

校企双方按照企业工艺标准、工艺流程等制订实训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通过课程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形成“基于工作任务”的实训课程体系。实现100%学生顶岗学习,对口就业率95%以上;毕业生企业评价满意率90%以上,优秀率在30%以上。

3.满足专业实践教学需要

基地实习实训设施设备完全按照企业标准建设,设施设备项目达标率和实习项目开出率100%,根据我院铁道工程技术专业1500人的办学规模,每一年级为500人。实训基地及实验实训室能同時满足铁道工程技术专业高铁工务维修150人同一项目的教学、100人高速铁路线路精测精调的教学、100人钢轨探伤实训的教学及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其它实训课程300人的教学。校外实训基地能满足500人以上的顶岗实习规模。对于共享专业城市轨道技术专业、道路桥梁技术专业、桥隧检测加固专业,可覆盖70%以上的岗位技能实训项目。实现教学做合一,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的对接。

4.建成专兼结合、业务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对院内铁道工程专业教师利用基地开展岗位练兵,提高业务技能。通过“外引内培”,形成一支数量足够、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实习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及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高级职业资格,“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100%,直接从企业聘请的技术人员达到40%以上。

5.提升技术服务与应用技术研发能力

依靠实训基地平台为铁路局、地方铁路、城市轨道地铁工务系统在岗人员提供高铁工务维修、高速铁路精测精调、钢轨探伤技术培训,完成我院对在岗人员每年10000人·天的培训任务。

6.成为引领同类院校建设的省级重点实训基地

服务于铁道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校内外实训基地、学生就业、社会服务和应用技术研究等方面,建成技能人才培养质量高,综合实训能力与办学效益突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形成资源共享、辐射区域,引领同类院校建设的华南独有、全国一流的省级重点实训基地;成为高速铁路、常速铁路、地方铁路、城市地铁工务维修养护、高铁精测精调、钢轨探伤等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实训基地。

二、项目建设的主要过程

1.基地建设理念

实训基地建设按照“系统设计、功能完善、投资多元,服务开放“的建设理念,服务铁路行业、对接高铁产业。结合我院办学特色与自身实际,借鉴并创新国内外实践实训教学模式,校企共建集“前瞻性、先进性、系统性、生产性”于一体的社会服务能力强、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实训师资队伍水平高、教学资源丰富的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

2.基地建设模式

铁道工程技术实训基地采用“校企共建、校企共管”的模式。基地建设由副院长曹毅牵头,系主任何奎元负责,联合广铁集团公司工务处邓方铁和衡阳工务段副段长李章凤等企业负责人共同组成建设团队。企业调拨基地设备相应材料,学院自筹资金,产权以学校为主体,校企双方共同设计、共同施工、共同管理、共同验收、共同育人,联合建设“企业实验室进学校、企业标准进实训室”的“厂校一体”生产性实训基地。

4、基地软件建设

(1)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实训基地制度引入企业管理模式,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与现场生产企业一致的组管理制度。包括实习生产管理体度、安全操作规程、技术规程、质量管理标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

(2)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依靠基地条件与企业合作,构建了“基于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体系”,建立了“以项目为载体、任务驱动、分组实施”的模拟教学模式和教学做合一的“工区、班组”真实教学模式,建立了“分阶段、多渠道”教学组织模式,借助企业真实的工程项目,实现了学生、教师与企业员工角色互动,创新“项目导向、角色互动”人才培养模式。

三、具体措施

1.加强项目建设领导组织,保证建设项目有序进行

成立实训基地建设指导委员会、重点项目建设项目部及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对各个建设项目层层划分责任,把具体任务落实到每个人,同时,对各个建设项目制定进度计划和保证措施,使建设项目的落实具有可操作性。

2.政行企校良性互动,确保基地顺利建设

依靠衡阳市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学院新校区的选址、土地划拨非常顺利,依托南方高速铁路人才培养与技术合作基地,与广铁(集团)公司、广州南方测绘仪器有限公司、华南铁路监理公司衡阳分公司、上海先科公司等多家企业的密切合作,保证了基地的建设。

3.“校企”合作机制运作,推进基地建设顺利开展

依托南方高铁基地、先科学院、校中企,广铁(集团)公司、广州南方测绘仪器有限公司等企业调拨基地所需大量设备,学院自筹资金,省财政给予支持60万,校企双方全程参与基地的设计、施工、监理、验收及管理,使基地成为名符其实的生产实训基地。

4.完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保证实验实训有序进行

以学校为主,聘请行业企业人员,制定实训基地建设及管理制度,参与学生(学员)实训、生活保障、安全管理等工作,保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确保学生(学员)按教学计划完成实践环节学习任务。

5.建立健全基地建设项目保障体系

(1)建立项目资金运行管理及监督机制,保证专款专用。

(2)建立项目教学管理规范,保障各教学环节规范有序地进行。

(3)实行项目建设目标管理,建立层层责任制,保证项目建设的实施。

(4)制定学生实习、实训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学生实习、实训环节顺利进行。

四、基地今后建设设想

1.为适应轨道交通行业、高铁发展,基地建设需及时收集新技术、新标准、新设备、新工艺信息,对基地硬件和软件不断完善,使实训基地与企业完全对接。

2.拓宽基地建设视野,加强与港、澳、台地区及国外铁路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3.随着行业、企业设备和管理制度的更新,及时优化实训制度。

4.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不断完善实训指导老师建设制度,不断提高实训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

5.利用实训基地平台,扩大产学研服务领域,不断提高涵盖国内外常速铁路、高速铁路、地方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轨道维修养护、测量和钢轨探伤等领域的技术服务水平。

6.深化校企合作,加大应用技术的研发力度。

参考文献:

[1]龙德毅.建设全国智能型人才培养基地【N】天津教育报,2015-12-15

[2]江利民,谢远光.高职学院专业实训室建设标准的研究【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3]洪亮,宿高明.浅析高职院校实训室文化建设【J】现代企业文化2009(6)

(作者单位: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建设思路
新常态下南京港生态型干散货码头建设思路与发展对策研究
大学英语教材数字化出版建设思路
浅议我国管理会计现状及建设思路
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索
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思路及体系
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提升汽修专业内涵建设
《基础化学》课程调研分析及建设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