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管理变革着眼点分析
2019-09-10罗永留
罗永留
摘 要:农村小学管理不同于城市小学,其特点是学生状况较为复杂以及由于地区的偏远特性经济状况较差,管理起来较为为困难,这就要求学校负责人在进行学校管理时必须要考虑全面,从农村特性及学校环境出发对学校变革着眼点进行系统跟进。本文笔者从“基础设施建设、人文关怀、师资力量”三个方面为出发点,对农村小学管理变革的着眼点进行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农村;小学管理;變革
农村小学的变革着眼点要依据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开展,首先,笔者认为要解决农村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包括硬件设施的管理、卫生、安全条件等方面的管理,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以及反馈给上级部门,制定双向标准来完善建设;其次,要强化农村小学的人文文化环境建设,依据农村小学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地特色人文历史形成基于本校特色的文化追求,提升师生荣誉感;最后,要强化农村小学师资力量的建设,与相关部门沟通加大乡村教师薪资制度,同时学校管理者更要积极主动地了解教师的客观需求,最大化稳定乡村学校的师资管理。
一、强化农村小学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小学基础设施建设是强化农村小学管理的重点,农村小学的发展最大阻碍就是基础设施建设的简陋,尤其是学校房舍建设、教学设施建设、仪器建设方面较为普遍,现在的农村教育设施还是很陈旧的,没有相应的多媒体教室,有的学校就算有多媒体教室也形同虚设,而从各方面加大农村小学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成为了当务之急,虽然现在国家政策一直在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进程,但是对于学校管理者而言也需要“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追求。
例如,从强化农村小学基础设施建设的层面上来看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政府方面、社会方面、学校方面”,其中政府方面需要学校领导向上级反映加大经费的投资以及资源的整合,通过统筹城乡一体化的方式来实现缩小城乡差距的局面,另外最好要有一定的政策倾斜作支撑,进行系统性的改变,社会方面则需要加大社会关注度,对于一些有能力的人而言可以申请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如网络筹资以及教学补助等来强化学校资源引进,学校方面需要合理使用有限的资源,包括资金、硬件设施等,学校管理层要对学校的情况进行统计,在筹备好一定的资金后按照所需力度进行筹备,以此实现教育资源收益最大化。
二、强化农村小学人文关怀建设
农村小学人文关怀建设主要包括学校人文环境建设、文化环境建设等方面,学校管理者可以根据学校的人文环境通过课程的研发以及教学方式的转变来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荣誉感,学校方面要建立起独特的学校文化,创造更具发展潜力、更具发展目标的生态环境,校长可以采用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来优化人力资源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学校教学管理质量。
例如,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结合当地人文历史、民俗风情等,突出重点,注重创新,与时俱进。通过认真学习借鉴其他学校的先进经验,继承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提炼总结,不断丰富其内涵。同时,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打造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校园文化。同时在人文环境的建设上校长要尽最大的努力为学校教师创造舒适、优美的教学环境,使学校形成一个和谐、融洽的殿堂。同时,根据学校教学资源的实际情况创建学习型学校组织,定期组织学校优秀教师职工进行培训学习以及交流,使更多的教学经验深入到教学实践中。另外,学校管理者在学校课程研发方面可以积极地利用周围环境的优势进行教学,作为校园文化的一种表达方面,课程的研发可以以符合本体环境及人文历史环境为主的模式,如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在初次建立阶段可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制定,最终实现“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共性需求。
三、强化农村小学师资力量建设
在实际学校管理中学校方面必须要强化农村小学师资力量的建设,通过政策的引领以及活动的展开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参与到农村小学建设中。
例如,农村学校的物质条件差,教学设备落后,使教师的一些教学设计不能实现,大大地影响了教师的情绪。我们学校根据教师教学和成长的实际需要努力地改善物质条件。另外,学校方面搭乘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列车,对于农村小学的一些执教教师在聘职称、待遇方面可开展一些绿色通道,对于长期坚持农村小学一线教育的工作者要给予一定的补贴,同时学校方面的管理者要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切实保护农村小学教师的安全。另外,学校管理者也应坚决执行第一责任制,对于农村小学教师的一些师德修养评比以及提升要坚决做到全方位的评价,学校管理者也要依据实际情况逐步完善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成互联互通、多级分布、覆盖全省、协同服务的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为乡村教师提供更多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总之,农村小学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管理中必须要认清农村小学的特性,着眼于农村小学的本质问题,为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打下牢固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文博.农村小学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0):170-171.
[2]杨新寿.关于农村小学管理的几点思考[J].甘肃教育,2018(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