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情况现状分析

2019-09-10董冰

河南科技 2019年33期
关键词:专利权河南省专利

河南省从2007年河南省实现第一批专利质押融资贷款50万元以来,十年间共实现专利质押贷款41.5亿元,惠及企业217家,专利质押融资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

河南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概况

河南省从2007年河南省实现第一批专利质押融资贷款50万元以来,十年间共实现专利质押贷款41.5亿元,惠及企业217家,专利质押融资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2017年,河南省通过专利质押融资金额达15.5亿元,惠及88家企业,较2016年增长翻番。2018年第1季度,河南省完成专利质押融总金额达到5.39亿元,位列全国第九位,排在靠前位置的大都是东部沿海地区,如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地。如图1和表1所示河南省专利权质押融资无论是数量还是金额都呈现出较快的增长态势,涉及的专利数量由2008年的8件上升到2017年的740件,专利的价值开始突显,河南省专利权质押金额呈现倍增形态,2017年的融资金额是2016年的两倍有余;截至2017年河南省已经有多家企业通过专利权质押融资渠道获得上亿的资金支持,如河南科信电缆有限公司连续多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位列全省首位,达到1.8亿元,2017年林州光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获得1.7亿元贷款,这表明知识产权的价值开始为金融机构所认同[1-2]。

河南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主要举措

完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

《河南省关于开展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融资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河南省多部门共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平台正式建立。设立河南省专利权质押融资专项资金。2017年11月,出台了《河南省专利权质押融资奖补项目管理办法》,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帮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

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培训

一是加大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培训力度。二是组织巡讲,促进各地全面开展质押融资工作。2016年起,更是将专利质押融资巡讲列入全省知识产权强省巡讲内容,扩大巡讲规模和覆盖面,取得显著成效。截止到2017年6月,全省知识产权局系统共举办各类质押融资培训班240余次,培训企业1 600余家,培训质押融资工作人员3 300多人次。

积极探索推出“专利贷”金融产品

河南省知识产权局联合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课题研究,推出“专利贷”金融产品。2014 年 8 月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出台了《关于发送〈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分行中小企业(新模式)“中银专利贷”授信业务指引〉的通知》,为河南省银行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探索出了一整套便捷、高效、可借鉴的模式。

设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补贴专项资金

为保证河南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河南省知识产权局设立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巡讲培训,融资利息补贴和企业资产评估、担保、保险的补贴,并专门制定了《河南省专利权质押融资专项资金管理规程》。

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项目数据库

河南省知识产权局自2011年建立全省专利权质押融资需求项目库,每年都会征集专利权质押融资需求企业对项目库进行充实,及时全面掌握省内企业专利权质押融资需求和工作现状。

搭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银企合作”平台

一方面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开展较好的省市引进有丰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经验的机构,为银企双方提供咨询、专利权价值评估等专业服务;另一方面协调省政府金融办等相关部门、银行、企业及中介机构等,通过召开对接会、座谈会,组织专题调研等多种形式加强交流合作,发现并及时解决融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取得明显成效。河南省知识产权局先后与交通银行河南省分行、郑州银行、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民生银行等四家银行签订了总额为 130 亿元的支持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引导培育河南省综合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机构

河南省知识产权局积极协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知识产权融资服务公司与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签订《河南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利贷”授信业务三方合作协议》,初步形成一套规范、易上手的操作流程。

河南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存在的问题

目前,河南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还难以有效满足企业的现实需求,表现在:一是“冷热不均”,政府积极推动,企业、银行“亲热度”不高,信息不对称、供需难对接;二是“规模不大、质量不高”,虽有些成功的配对,却总体数额不高、配比不纯;三是“持续性不强”,个案性很强,模式块不足,可复制性不尽如人意。

企业与银行对知识产权及其质押融资认识不足

据统计,2018年河南省30多家商业银行中,仅有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郑州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8家银行开展了知识产权質押融资业务,多数银行从业者乃至部门经理对知识产权知识缺乏细致的了解、对于知识产权风险管控缺乏具体的应对方案,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的专门人才亦是不足,限制了银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的开展。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风险分担不均

由于对知识产权价值难以做出有效的判断,银行通常会采取规避风险的态度提高贷款的门槛,如中国银行与河南省知识产权局签订的“专利贷”额度中,纯专利贷款的比例仅为30%,其他还需要企业提供土地、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或担保等,无形中提高了知识产权融资的门槛。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遭遇风险后变现不易

一般而言,在财产抵押贷款中当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可以通过拍卖、租赁、转让等形式及时补偿贷款以弥补债权人的损失。就目前而言,虽然河南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由于采用严格的评审的标准以及混合贷款模式,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风险尚未有实例出现,但是知识产权变现所需要的信息交流平台、机构与渠道仍储备不足,防范应对风险的具体方案不够翔实。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公共服务有待加强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作为新型的融资方式,区别于传统以不动产作为抵押物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方式,因此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离不开政府背后的推动。从目前看,平台略显单薄,活跃度不够,功能与作用难以有效真正发挥,我们应该以河南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平台建设为契机,提高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公共服务能力。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社会服务不充分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即是新型的融资方式,更是知识产权运营能力的体现,需要諸如知识产权评估、担保、运营、管理、法务、保险等一系列的社会服务作为支撑,当前河南省提供社会服务的中介机构大多仅仅提供代理、诉讼等基本的业务,对于知识产权评估、运营等新型业务缺乏细致的研究。

部分省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特色工作

河南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近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核心难点——“估值难、风控难、处置难”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有必要通过研究其他省份的政策为河南省质押融资政策的完善提供借鉴。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纳入全省重要文件

以四川省为例,在省委和省政府出台系列重要文件中提出关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任务和要求。以江西省为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金融工作,将其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考核指标体系。

设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

广东、山东、辽宁、四川、安徽均设立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广东、辽宁、安徽等省份还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设在地市一级。

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工作机制

以广东省为例:(1)从省级层面上看,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制定了《广东省设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方案》。(2)从市级层面上看,广州等5市分别印发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管理办法》;引入商业银行、保险机构、担保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形成了贷款、保险(担保)、财政风险补偿捆绑融资服务模式。

不断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新模式

如“政府+保险+银行+评估公司”风险共担融资广州模式;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再担保体系的深圳模式;鼓励银行金融机构、担保机构、风投机构、评估机构等开展专利质押融资产品或专利保险产品创新,提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创新性专利质押融资、保险珠海模式;专利权组合质押贷款、专利权质押直贷、专利权质押入股、专利权质押续贷的安徽省灵活质押贷款模式。

有效提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公共服务水平

一是以广东省为例:加快中国(南方)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广州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横琴国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建设。二是以安徽省为例:开通了“专利权质押登记绿色通道”。抓好宣传和培训工作,在主流媒体相关刊物上宣传专利权质押的有关政策、典型案例等,提高专利权质押融资工作的社会认知度。

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监管机制

以安徽省为例:一是开展对知识产权质押评估的监管机制。面向全国筛选高水平专利评估机构为企业专利质押贷款服务,为银行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合理确定质物价值提供依据。二是强化专利质押贷款企业贷后管理。知识产权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定期检查借款人贷款使用情况及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查询专利权的法律状态,督促借款人维护被质押的专利权合法有效。

河南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问题的解决策略

提升企业与银行知识产权意识与融资参与度

利用省内主要媒体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宣传,让更多社会主体知晓知识产权融资渠道,提高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一是全面提高企业知识产权自我保护意识与融资积极性;二是举办银行从业者知识产权专题培训,提高银行从业者知识产权素养;三是完善银企对接渠道,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深入开展。

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协同工作机制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开展离不开政府工作模式的优化,一是设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知识产权局牵头,财政、版权、银监、银行、企业、中介服务机构等共同参与的协商工作机制,共同协商解决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过程中的问题,优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目标企业筛选步骤,简化业务办理流程,提高协同效率;二是进一步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覆盖面,重点发挥河南省农业大省特色,解决农业型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三是加强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财政支持。设立专项经费,引导金融机构与中介服务机构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多方分担机制

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快速发展的关键环节,我们应该综合风险补偿机制、担保机制、保险制度、风投机制等构建多维度的风险分担机制,以分散质押融资中较高的风险,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知识产权贷”河南模式。一是设立河南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以此为杆杠撬动更多银行参与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具体而言可采取1+X方式,省级层面推动省财政厅出资设立河南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各地市根据情况设立子资金,与金融机构协商风险补偿比例,合理分解金融机构的金融风险;二是运用担保机制控制业务风险,有效引导担保机构的数量与规模,避免担保机构之间恶性竞争。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企业担保联盟,降低银信机构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时的经济风险;三是建立新型知识产权保险机制,对担保机制进行有效的补充,引导企业积极为自身知识产权融资业务投保,同时鼓励保险公司加强保险品种的创新与研发,满足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的需求;四是鼓励金融机构、投资机构结合“投贷联动”模式,引导河南省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和郑州市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筛选合适的、市场前景良好的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在有效降低企业贷款门槛的同时更进一步降低了贷款风险。

搭建多功能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平台

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平台建设为契机,构建多功能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一是继续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平台的职能,增强平台为企业、银行提供信息的沟通作用,加强与相关中介服务机构的连接,减少企业、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搜寻时间与谈判成本;二是搭建知识产权质权处置的新功能,构建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三是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与远程教育。

培育具有市场公信力的知识产权社会服务机构

知识产权社会服务机构助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与数量的进展,河南省要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一是加强高端复合型知识产权质押人才的培养,为河南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储备人才;二是积极引导与吸纳北京、上海等地知名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到河南省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积极支持培育专业化的本土第三方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为河南省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提供便利;三是通过引导服务机构与企业对接,构建多元化服务体系,为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提供解决方案。

总 结

知识产权社会服务机构助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与数量的进展,河南省要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一是加强高端复合型知识产权质押人才的培养,为河南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储备人才;二是积极引导与吸纳北京、上海等地知名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到河南省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积极支持培育专业化的本土第三方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为河南省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提供便利;三是通过引导服务机构与企业对接,构建多元化服务体系,为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提供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吴汉东,胡开忠,等.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产权[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2] 田虹.专利战略特点及国际比较研究[J].知识产权,1999(2):24-26.

作者简介:董冰(1984—),女,硕士,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猜你喜欢

专利权河南省专利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KD494:基于区块链的专利权证券化方法及装置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试论棋例裁决难点
杞人忧天
“世界工厂”希望成为“世界大脑”
论专利权滥用的判断
2007年上半年专利授权状况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