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壮族扁担舞的表演形式与艺术特征

2019-09-10黄芳楹

青年生活 2019年33期
关键词:壮族艺术特色

黄芳楹

摘要: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源远流长,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下,各个民族依据自身所处的独特的自然环境,在劳动过程中创造出形式丰富,类型各异的文化与艺术宝藏。壮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文化等对于丰富我国的民俗文化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将对壮族文化的代表“扁担舞”进行简单介绍,以供参考。

关键词:壮族;扁担舞;艺术特色

引言:

扁担舞是壮族文化中特色鲜明的组成部分,壮族人民在劳动过程中,运用当地简单材料,依据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等,综合创造出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表达了壮族人民对于劳动的赞美以及对于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下面将围绕扁担舞的起源、扁担舞的表演形式以及扁担舞的艺术特色等展开介绍,具体内容如下。

一、扁担舞的起源与介绍

扁担舞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由于时间过于久远,其具体的起源时间缺乏准确的事件记录,已无法考据[1]。但是根据壮族地区流传下的故事,扁担舞的起源具有偶然性。很久以前,雷山县大塘乡掌批村的祖先被逼南迁,路途困苦不堪。南迁过程中的劳累、困顿等无法得到合适的疏解。在一个晚上,有人拿起随身携带的镰刀与扁担进行敲击,不曾想到,敲击声竟悦耳动听,逐渐有人加入,敲击声愈大,女人与小孩随着敲击声起舞,人们在路途中的劳累感一扫而空。这种敲击式音乐,节奏活泼,声音明快,给人以鼓舞,在那个劳累的时代给予人欢乐,得到人们的喜爱,得以留存下来,同时形式也逐渐固定。直至今日,在广西的某些地区,仍可看到在某些时间,例如农历正月处一至农历正月十五,会有民众进行扁担舞的表演,声音整齐,颇具气势。

扁担舞之所以能就存到今天,其材料的简单化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扁担舞刚产生的时候,人们主要利用扁担与石槽进行表演,随着其逐渐改进,在今天人们舍弃了不易移动的石槽,而多用长条凳进行敲击[2]。扁担舞源于广西地区,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舞蹈形式简单活泼,没有过于复杂的舞蹈姿态或者是表演形式的转换,同时舞蹈表演的具体内容也是源于该地区的插秧、收割等活动。这种舞蹈蕴含了壮族人民在劳动过程中的辛勤姿态,是对民众们辛勤劳作的赞美,同时也反映出壮族人民对于劳动的重视。其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将艺术与生活结合的典型代表。

二、扁担舞的表演形式

扁担舞的表演形式灵活,没有太过复杂的形式规定。表演时由身穿壮族传统服饰,头戴花巾的舞者手持扁担立于长条凳两侧,按着一定的节奏,有规律的敲击,同时也会通过锣鼓等进行辅助敲击,敲击形式多样,有时是舞者分别敲击长条凳两侧,有时手持扁担相互敲击,具体的敲击形式根据节奏等进行灵活变化。扁担舞的节奏也分几种类型,现在运用较多的有“插秧”、“车水”、“打谷”等,由节奏的名称我们也可以看出扁担舞与农民的劳作密切相关,表演者手持扁担,通过扁担不同的敲击节奏以及舞蹈动作的变化等去展现农民劳作的具体过程。扁担舞的动作比较丰富,但是都与农民劳作活动密切相关,同时扁担舞的队伍形式以及在舞蹈过程中队伍的像是转换等都比较简单,它注重的是舞蹈的整体节奏、气势以及对观看者情绪的带动与渲染。扁担舞在人数方面限制较少,人数多少对于其表演方式等影响较小,但是由于其在表演过程中需要雙方配合,所以扁担舞的表演人数必须是双数[3]。现在扁担舞的表演者多为女性,她们通过灵活的舞蹈动作、富有节奏的敲击声等展现出农民在劳作过程中的形态,调动观众的热情,为观众展现出具有独特民族特色的壮族舞蹈。

三、扁担舞的艺术特色

(一)扁担舞表演形式

扁担舞在表演过程中通过表演者的肢体动作、扁担的挥舞、音乐的整体节奏等来构造扁担舞的表演空间,形成整体较为和谐、统一的表演氛围。例如在2019年壮语春晚节目《壮家的扁担会唱歌》中,表演者通过自身的舞蹈动作,与另一名舞者进行扁担的敲击或者是敲击长条凳等动作,进行舞蹈情绪的宣泄以及对舞蹈整体氛围的渲染。当舞蹈进行到节奏较为明快的环节时,舞者可以加快自身舞蹈动作的节奏,与音乐进行配合。当舞蹈进行到节奏稍缓的环节时,舞者可以放缓扁担的敲击节奏,同时通过肢体动作的舒缓情绪等去表达舞蹈的情绪。这种空间的构造形式可以在整体上加强扁担舞的情感表达,使表演者沉浸于自身构造的舞蹈氛围中,提升表演体验与观众观感,进一步增强扁担舞的艺术性与可观赏性。

(二)源于生活,地域特征鲜明

扁担舞是民族元素与地域特色融合发展的产物。例如在扁担舞中,背负粮食的动作就得到充分提现。表演者将扁担放于肩上,双手扶持,在表演过程中时而蹲下,时而起立,为扁担舞增添了壮族地区的民俗特色[4]。另一方面,扁担舞的节奏较为活泼,灵活轻快,也与该地民风较为符合,透漏出一种活泼的自由感,不拘泥于特定的形式,人数不做严格限制,任何乐器也可以与之相配,具有其他地区的艺术活动所不具备的活泼,自由与细腻。但一般情况下,表演规模都较大,这种较为庞大的表演规模也是对农民劳作集体性的展示。在收获季节,民众们在田野间进行扁担舞的表演,节奏欢快,既是对收获喜悦的表达,又是对辛勤劳作的农民的感恩与感恩。

(三)扁担舞中艺术元素的传承发展

扁担舞之所以在今天仍是壮族地区重要的艺术表演形式,与其艺术元素的丰富性等密不可分。相较于其他南方舞蹈形式,例如傣族的孔雀舞,扁担舞更具力量感,表演者通过扁担的敲击呈现出生命力与对未来的期望等,这对相对来说较为轻柔的南方舞蹈是一种突破与创新,同时也对舞蹈的编导与创作等也提供了新思路,创作者通过借鉴扁担舞更加注重舞蹈与环境的融合,不再单纯强调舞者本身的专业性,而是将观众的观感、体验以及与表演者的互动也加入到舞蹈的整体创作过程中。这种艺术元素的多元化赋予了扁担舞较为顽强的生命力和较为丰富的艺术价值,这不仅促进了扁担舞自身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也是对传统民族舞文化的继承,为民族舞在新时代文化需求的创新下提供了更为丰富多样的参考材料。

四、结束语

壮族扁担舞是壮族文化的象征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壮族地区环境、历史与文化的综合呈现,另一方面,壮族扁担舞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对于展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民俗文化的丰富添砖加瓦。在社会告诉发展的时代,相关学者等应加强对壮族扁担舞的研究,促进其传承与发展,增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增强民族文化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1]谢茵汝. 浅论壮族扁担舞的艺术特征和表演形式[J]. 黄河之声, 2013(19):73-74.

[2]蒋波, 何娟娟. 视觉人类学视野中的壮族扁担舞[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2(1):20-23.

[3]佚名. 谈广西马山县壮族扁担舞的传承与保护[J]. 歌海, 2019(2):71-74.

[4]黄洪初. 舞为民族蹈作美——记壮族中年舞蹈家黎晓娴[J]. 民族艺术, 1988(3):149-152.

猜你喜欢

壮族艺术特色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黄翠崇、刘丽华
《Cat’s book》
壮族迎客歌
壮族山歌
基于女性主义批评视域看《啼笑姻缘》的艺术特色
江西安义糕点印模的艺术特色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
田名瑜写景诗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