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的隐私保护
2019-09-10焦健梁朝栋
焦健 梁朝栋
摘要:身处大数据时代,每个人都不可能置身于外。大数据它给社会带来了发展,也给人们带来了便利的生活。而与此同时人们的信息变得商品化成为一种可以被交易的物品,人们的信息隐私无时不刻不面临着泄露的危险。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已经得到了国家、社会、个人的广泛关注。在探讨了大数据时代下所有人隐私安全所面对的种种问题与挑战,总结了目前情况下个人信息通过哪些方式泄露。
关键词:大数据;个人信息;隐私安全;隐私保护
一、引言
现如今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不断的发展,以及各种社交网络和智能终端的普及,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催生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迎来了爆发,在物流、电子商务、IT、金融、交通等等需要行业引发的巨大变革,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机遇,改变了人们的生活。2017年我国大数据总体产值规模约4700亿人民币。主要由软件产值、硬件设施产值,服务产值这三部分组成。在中国信通院《2018年中国大数据发展调查报告》中指出2017年我国大数据产业整体规模同比增长三成,而大数据核心产值规模约为240亿元人民币,增速达到四成,预计2018-2020年增速将保持在三成以上。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人们通过数据挖掘,国家和企业可以从大数据获得高额利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被大量数据包围的同时,个人的信息隐私安全问题也越来也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关注点。每当你进行信息录入行为,甚至你只是进行日常行为,你的行为都会被记录下来成为数据,被第三方手机。大数据在为社会和个体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带来的隐私泄露也是在威胁着人们。怎样去解决这个威胁将成为大数据时代的核心问题。
二、 大数据
(一) 特性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给出的大数据的定义是:所谓大数据就是规模很大大到信息数据的录入、存放、管理、解析等等各方面超过了传统数据库作业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大数据具有四大特征即海量数据规模、快速数据流转、多样数据类型以及低价值密度[1]。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和肯尼斯·库克耶则指出大数据具有5V特点:Volume、Velocity、Variety、Value、Veracity[2]。
大数据的数据处理则需要特殊的技术,用于处理单位时间内大量的数据,适用于大数据处理的技术不多,包括數据挖掘、云计算、并行处理数据库可扩展的存储系统。
(二)结构
大数据的结构包括了数据的结构化,数据的半结构化以及数据的非结构化,而非结构化数据则是常用的大数据结构类型。根据报告可知,大数据产业有八成使用的都是非结构化数据,而且这个结果正在以六成的速度增长。大数据并没有那么神神秘秘高高在上,它只是现在网络以及社会发展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形式而已,无需畏惧,云计算等各种技术催生下的大数据,变得更加容易被人采集、利用起来。这在过去是无法实现的。
(三) 来源渠道
大数据的数据获取,一般是从网络以及各种智能设备终端产生的各种行为采集的,如今社会在网络的覆盖下网络活动无处不在,我们每个个体活动产生的各种各样的信息都会成为大数据的一部分,而那些需要连接网络进行网络监测,或者需要定时通过网络连接服务的设备,例如GPS导航、电子家具、智能设备等。这些也会为大数据做出一定贡献。
三、隐私安全
现如今,人们在互联网中的行为都在被监控收集着,当人们在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浏览了某些商品时,打开浏览器就会发现对应的商品广告推送。人们使用例如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时的查询记录也被这些企业记录下来。当人们身处在网络中时,自身发布的各种信息,上网记录甚至是所处的地理位置无一不备第三方监控收集着。街头上各处的摄像头、传感器也会随时监控记录着人们的行踪。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智能设备的普及,我们所生活的地球上的数据正在指数爆炸般的增长。在这些数量巨大而且价值巨大的数据的影响下,第三方通过对采集到的大量的个人隐私数据的分析,可以获得大量的利益,在利益面前有心人也会通过侵害他人隐私安全来获利。大数据时代在为每个人提供便利为社会各界提供机会的同时,也将如何去解决个人隐私安全问题放到了大数据时代的核心问题中。
参考文献:
[1]Manyika J , Chui M , Brown B ,et al. Big Data : 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J] . Analytics ,2011(5):1-19.
[2]Barwick H .The”four Vs” of Big Date[EB].[2016-01-15].http://www.computerworld.com.au/article/396198/is_four_vs_big_data
[3]吴达.大数据发展背景下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7(05):25-43.
[4]中国信通院.2018年中国大数据发展调查报告[R].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8(04).
[5]贺金兰,罗一民,滕丽萍.社交网络用户隐私安全问题及其保护[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7(11):149-150.
[6]杨一名.大数据背景下的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研究[J].电脑迷,2017(02):133-134.
[7]王博.大数据发展背景下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研究[J].软件导刊,2016,15(08):171-172.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