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安族传统伦理初探

2019-09-10廖尔立

青年生活 2019年33期
关键词:道德建设

廖尔立

摘要:保安族作为中国古老的民族,其传统的丧葬伦理独具特色。保安族人的丧葬伦理要求速葬、实行土葬,忌火葬,提倡薄葬,丧事从俭。保安族人严格的遵守着伊斯兰教关于丧葬的禁忌,对保安族人来说,宗教道德对世俗道德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作用,浓厚的民族宗教哲学特色也就成为保安族伦理道德哲学最突出的特点。

关键词:保安族传统伦理;丧葬伦理;道德建设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老民族——保安族,其民族精神中蕴含有独特的智慧與勤劳。保安族人在日常生活和习俗中,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并且在长期与汉、蒙古、回、土等民族交往过程中,相融互通,形成了本民族独具特色的丧葬伦理。

一、保安族丧葬伦理与习俗

丧葬是一个民族最具特色的习俗之一,不同的时代下以及不同的民族来说,对死亡都有着不同的看法,所以丧葬伦理也有着不同。

对于保安族而言,他们的丧葬习俗、伦理规范也与其他民族不尽相同,“有着浓厚的伊斯兰教色彩”[1](P156),因此,保安族人的丧葬习俗,严格的遵循着伊斯兰教的规定,以速葬为上, “一般是早亡午葬,晚亡晨葬”[2](P112),也就是保安族所称的“埋体”(即尸体),停留最多不超过一天,如遇特殊情况也不能停留超过三天,有实现“亡人早入土为安”之意。另外,保安族人还主张外地逝者就地安葬,“为达到速葬的目的,还遵循‘天下黄土皆可葬人’、死在哪里就葬在哪里的原则”[3](P50),不需要兴师动众的把“埋体”运回家乡安葬,并不强调必须将逝者送回故乡,与祖宗们埋葬在一起,更反对等待吉日,铺张浪费的风气。

“亡人以入土为安,亡人奔土如奔金”[3](P46),伊斯兰教认为,人之构成的原因即是土,人是由土构成的,所以 “死后归土就是返本还原”[3](P46),因此,保安族的丧葬习俗也遵循,伊斯兰教的规定,实行土葬,忌火葬。

在埋葬时,对墓穴也有一定的标准。在选好墓地的地址之后,需要挖一个长约两米、宽约一米、深三米左右的墓坑,并且在墓地西方向凿出一“偏堂”,将之做为土枕,坟墓的底部严禁采用非土质的物品,例如木板、石板、铁板以及烧纸的陶类等材料制品。“亡人头朝西北方向脚朝东南方向、面则朝西方(即向伊斯兰教圣地麦加的方向)”[4](P140)。再之后,用土坯堵严整个“偏堂”,最后填土掩埋墓坑,于此刻,“冢起则礼成”[1](P156)。

保安族的丧葬伦理中,还提倡薄葬,丧事从俭,拒绝繁文缛节,不使用殉葬品,不讲究各种排场。他们认为,“人生下来就是赤身空拳,一无所有,亡故入土,也应赤身回归安拉”[1](P156)。整个葬礼中,逝者的亲属不会设有任何陪葬物品,也不会悬挂逝者遗像,亦不放置花圈,不用棺材,不奏哀乐。

二、保安族丧葬禁忌

保安族人去世时,忌说“死”,而要说“无常”或“归真”,尸体称为“埋体”。人去世后,忌在亡人面前嚎陶大哭,“因为伊斯兰教的教义认为,亡人是顺命归真而去,家人亲朋应相信真主之前定,嚎哭、哀叫被看作是对亡人去世的不满和怨恨”[4](P141)。

“保安族穆斯林认为归真是一种自然规律,顺其自然,不可强求,人在归真之前,一般不留多的遗愿,也不提起他曾关注过的任何事情”[5](P307)。逝者在弥留之际,会请阿訇或者村落中其他有威望、懂经文的人诵念“讨白”(杆悔词),向安拉悔罪。待人去世后,会立即向家人、亲戚和同族人报丧,本村的青壮年若得知消息之后,都会自发集中的拿着铁锹等工具,前往保安族人的公共墓地按照规格挖掘墓地,送葬时全村老少全部出动,由青壮年轮流抬亡人至墓地。

葬后,亡人家属请阿訇晚在墓地诵经,一般持续“一七”(七天为“一七”)或“三七”不等。葬后第三天为较重要的忌日,逝者家属会请阿訇或念经人在家念经,还要给所有曾来送葬的人送去“斯头得目”(油香)与麦仁。“以后每七天请阿訇念经,直至‘七七’,百天和周年也是重要的忌日,一般都要请阿訇或念经人念经”[6](P139-140)。

保安族的禁忌习俗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并在世世代代发展中传承、演变改良、进步。随着社会和人们思想意识的发展,禁忌的形态和内涵也在发展和变化,许多禁忌现在已被人们所淡化。

三、结语

保安族人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为了维护本民族的生存、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形成了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的基本的和起码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作为一个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伊斯兰教伦理道德标准在保安族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均有着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它在保安族人民日常生产生活族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中起着规范与准则的作用,保安族人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个人必须遵守的社会基本义务,以及个人的最高道德追求和终极目标,都是对传统优秀道德因素继承的体现。可见,对保安族人来说,宗教道德对世俗道德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作用,浓厚的民族宗教哲学特色也就成为保安族伦理道德哲学最突出的特点。

参考文献:

[1]董克义编著.甘肃保安族史话[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9.

[2]《保安族简史》修订本编写组编.保安族简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3]李青华编.保安族[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

[4]马少青编.中国保安族[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1.

[5]迈尔苏目·马世仁著.在“田野”中发现历史:保安族历史与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6]马自祥、马兆熙编著.甘肃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概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基金项目:

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少数民族哲学思想与文化传承创新研究基地资助项目(项目批准编号:2019SZJDS01)2019年度基地研究生项目。

猜你喜欢

道德建设
市场竞争下的道德与法制建设
儒家礼文化对彝族道德建设的启示
浅谈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加强高校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对策探索?
道德观建设在英语师范专业教学法课程中实施模式研究
戴尔公司会计舞弊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加强员工道德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如何防止“扶老被讹”与“防讹不扶”
企业伦理视角下的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路径探讨
党纪“官德”内容的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