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引领
2019-09-10李书丽
李书丽
摘要: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是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是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汇的地方,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要深刻认识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意义。为了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新时代构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要在高校实际情况基础上,从理论基础上推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落实、落小和落细。
关键词:高校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目前极端重要的工作。一方面,意识形态工作我国走什么样的道路、举什么样的旗帜的问题,关乎着国家的政治问题和国家安全。高校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接班人的重要场所,是当今意识形态思想的前沿宣传阵地,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对办好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另一方面,从国际局势来看,很多国家的思想传播速度过于频繁,各种思潮间的摩擦与碰撞也对当今高校大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建设,动摇了大学生乃至人民的信仰。因此,必须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引领,确保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中的指导地位不动摇,提高大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力和认同力,不断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意识形态”作为一个概念,其形成有着深厚的历史。早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就对意识形态进行了猜测和思考,他对意识形态的理解是一种“观念世界”,而第一次将“意识形态”这一概念引入哲学的是来自法国的托拉西。在托拉西看来,观念学就是研究认识的起源、界限以及认识的可靠性程度的学说,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意识形态。在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是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重要代表人物。在《精神现象学》中黑格尔引用的“意识形态”是广义上意识发展的六个阶段,这个概念的诞生为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研究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最早使用意识形态这个词是在《博士论文》中,指出:“我们的生活需要的不是意识形态和空洞的假设”,在這里实际上是把“意识形态”等同于“空洞的假设”。只不过,这时候马克思并没有对意识形态进行专门的研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将意识形态看作是一种观念的上层建筑,并且研究了意识形态的产生和作用等相关问题。在这里,马克思系统地论述了意识形态的内涵,将之表述为“虚假的意识”或者“幻象”,即把意识形态理解为一系列虚假的观念体系。这种意识形态的“虚假”性主要表现为没有正确认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另外,马克思指出意识形态本质上是统治阶级的思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决定,在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必然反映统治阶级的思想主张。同时,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就意识形态而言,意识形态是随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在马克思看来,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在统治阶级内部也出现了分工,其中一部分专门从事意识形态工作,这可以看做是意识形态的发生史。而意识形态的消亡也是需要条件的。在马克思看来,在资本主义社会,以私有制为主导的社会结构不仅造成了城乡之间的严重对立,而且也直接造成两大阶级的对立。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成为掩盖人与人之间真实的社会关系的工具。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无产阶级必将起来推翻资本主义,消灭资产阶级。基于此,马克思强调:“只要阶级的统治完全不再是社会制度的形式,也就是说,只要不再有必要把特殊利益说成是普遍利益,或者把‘普遍的东西’说成是占统治地位的东西,那么,一定阶级的统治似乎只是某种思想的统治这整个假象当然就会自行消失。”换言之,只有在剥削制度消灭,阶级消亡,只有人类的普遍利益得到真正的实现,意识形态的对立才能得以消亡。
综上,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的阶级、集团基于自身利益对现存社会关系自觉反映而形成的认知体系,由一定的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社会学说、观点构成,反映了一定阶级或集团的利益取向和价值取向,并为其服务,成为其政治纲领、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社会思潮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本质特征和高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我们在新形势下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我们才能在高校建设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才能弘扬高校文化建设,才能符合高校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目标的深刻认知和清醒判断,卓有成效的意识形态工作也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法宝。
二、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发展新形势,对我国如何进行意识形态建设、如何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等问题作出了科学解答,形成了一个科学的意识形态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召开了一系列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文艺工作座谈会、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等座谈会,在会议上习总书记多次阐述了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性、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等重大问题,为新时代如何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引领作用。
习总书记意识形态理论中包含了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目标、重要地位、主要任务以及重要领域等内容。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同时强调了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的工作,“意识形态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意识形态会议上,习总书记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应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宣传思想工作能力,构建中国的国家话语权,推进道德和家风建设。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重点领域,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阐明了意识形态建设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党组织意识形态建设、军队意识形态建设、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文艺界意识形态建设、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等。
三、加强高校意识形态理论引领的途径
从高校自身建设来看,马克思主义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基础,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研创新成为高校的重要发展目标,越来越注重科研项目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另外,高校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宣传方式等过于固定和陈旧,缺乏创新性和新颖性,将意识形态的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分离开来,使得很多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貌合神离”。
面对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失语”危机,我们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高校意识形态建设。首先,着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必须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锲而不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能够反映中国国情,与社会主义中国的国情需要相契合;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能够反映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新时代要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现实相一致;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我国人民乐于认识、乐于理解和乐于接受的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华民族的思维特点、理论旨趣、价值取向和情感状况相吻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一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讓我国社会各界更多地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实践特性和创新价值,这些事实不仅使得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变得更加鲜明,而且极大地强化了我国社会各界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知和价值认同,彰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认识和实践认知达到新高度,为我国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
其次,要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意识形态工作,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保障。始终坚持“两个巩固”为基本目标,服务于党与国家中心工作,将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作为出发点与落脚点,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及“中国梦”,提供思想、理论与舆论引导。与此同时,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广大人民,坚定“四个自信”,将这一思想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及方法论中。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伟大成就,为新时代全面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文化软实力、中国影响力稳步推升,社会更加和谐。
最后,是要明确坚持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成功推进必须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意识形态工作事关政党的生死存亡,因而在政党政治中普遍受到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具有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的优良传统,在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是推进该项工作的关键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因为它“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当今中国的主流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人民在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建构的先进文化,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及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价值取向和精神特质。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得到进一步落实。通过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之以恒加强党性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党员干部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感得到进一步强化,这为我国社会各界重视和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起到了积极有效的示范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持续推进和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价值引领。
参考文献:
[1] 王维.新时期我党意识形态领导权问题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院报,2014
[2] 李雪佳.新形势下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5
[3] 李玉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问题与建议[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4
[4] 朱春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3
[5] 陈大勇.切实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
[6] 陈先达.论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