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与实践
2019-09-10邓明密
邓明密
摘要:在目前,我们国家中小学基础教学中的德育工作,主要以理性思维形式对学生进行理想、道德信念等方面的正面教育,以树立起他们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长期单一的理性教育很难达到预期的育人目的,空洞、枯燥的政治说教难以实现“春风化丝雨”的德育作用。而音乐教育却如久旱的甘霖、盛夏的清泉,能对青少年产生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
关键词:音乐教育;德育渗透;潜移默化;优良素质
本文就自己二十年来在职业学校音乐课教学中的教学心得略呈愚见。分别从加强认识,重视音教;正确引导,冲出误区;强化职能,渗透德育等多方面进行教学分析。从而全面把握音乐教育教学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德育渗透,并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加强认识 重视音教
音乐教育是教育学科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它不但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育教育不可忽视的一种特殊手段。它通过美的渗透来影响青少年的精神世界,达到培养人,教育人的作用。
音乐教学大纲中强调:音乐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音乐教育应以育人为宗旨。
音乐艺术通过生动的内容,优美的音乐旋律,鲜明的音乐形象,潜移默化地达到感染人,教育人的目的。音乐利用各种手段表情达意:鲜明的节奏能使人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动人的旋律能使人陶醉于无穷的联想与想象之中;丰富悦耳的和声使人体会到和谐与丰满;美妙的音色又使人感到快意与满足;恰如其份的配器则使人置身于音乐的独特境界。好的音乐作品能振奋人的精神,直接触及人的感情中枢,震撼人的心灵。陶冶情操,养成美德;丰富生活,培养意志;开拓思维,提高智能,净化灵魂,发挥创造……这就是音乐教育的巨大作用,这就是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因此,音乐是一种情感教育,寓理于情,以情动人;入情入理,以理育人。没有空洞的言谈,没有抽象、呆板的说教,更没有生搬硬套的约束,真可谓“春风化丝雨,育人细无声”。这正是音乐的魅力,音乐的职能,也正是音乐在德育教育中不可替代的特有的育人方式。
二、正确引导 冲出误区
音乐教育的内容丰富多彩,它以音乐为主体,德育为灵魂,智育为脉络,集德、智、体、美、劳五育之大成,寓教于乐,魅力无穷。良好的音乐教育将对青少年学生的言行品性起到早期的奠基和定型作用,让人受益终生。
然而,人类的音乐有优劣、良莠之分,没有德育、美育的音教是毫无意义的教育;只图生理快感,不顾情感智能情操培养的音乐毫不足取;而低下、庸俗、颓废的音乐实乃音教之大忌。
近年来,随着《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的实施和对美育、艺术教育的不断重视与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形成了不同程度的艺术教育氛围,在加强学校艺术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步子,出现了良好的先兆,音乐教育也摆脱了受传统“升学率”影响的“对立型”、“放任型”、“呆板型”等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应有的重视。但是许多学校由于诸多原因受网络流行音乐的影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良莠不分,随波逐流。
时下,鹦鹉学舌般吼唱一些网络流行歌曲,似乎成了学校音乐活动的主体。由于社会音乐风气商品化、低浅化、庸俗化,加之各种宣传媒介为钱驱使推波助澜,致使处于困惑焦虑、好奇心理的中学生盲目崇拜、盲目“发烧”……久而久之,学生中不思进取、学习下降者有之;追求刺激、盲目效仿者有之……追星“发烧”、过早涉“恋”者有之;空虚消沉、厌学厌世者有之……所有这些,不能不说是音乐教育的误区,不能不说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大隐患。因此,只有不断强化音乐的德育职能,以优秀的音乐作品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多方面正确引导,冲出音乐教育误区,才能真正利用音乐教育这一特殊方式完成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情操的德育教育使命。
三、强化职能 渗透德育
(一)、充分发掘教材内涵,利用音乐作品自身美感,达到育人目的。
以音乐课本为基础,认真分析发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内容,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以思想上的启迪和情感上的升华。要充分利用歌词内容和旋律所塑造的音乐形象来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音乐课本中所选歌曲都具有一定的思想教育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掘其丰富的内涵,通过介绍、分析、设疑、讨论等多种方式激发起学生的情感,使之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如课本中所选《小草》、《友谊地久天长》、《感恩的心》等歌曲都具有鲜明的音乐形象和深刻的思想教育意义,教学中只要略加引导,充分利用音乐作品的自身美感,定能达到育人的目的。
(二)重视民族音乐教学,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把我国的民族音乐、优秀的名歌名曲介绍给学生,多让学生接触、了解、欣赏、演唱,使之受到灿烂的民族文化的熏陶,这就是最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着丰厚的民族文化传统,音乐艺术源远流长,独具特色,许多民族民间戏曲、说唱艺术、优秀传统珍品本身也包涵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学生通过对民族音乐了解识,不仅开阔了音乐视野,提高了自身音乐素养,还会对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建立起具体概念和深厚的感情,并逐渐形成本民族文化独特的审美观,从而树立起振兴民族文化的强大动力。
(三)、堵疏并行,加强对流行歌曲的引导。时下,社会音乐环境低浅化,流行歌曲对学校音乐课堂教学冲击很大。作为音乐教师,我们都竭力使学生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但效果往往不尽人意,而流行歌曲却能轻易让学生着迷。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我认为主要是两点:一是课堂内容满足不了学生多方面的需求;二是学生的审美能力较差。正是这两个问题才致使当前许多学校课堂音乐教学长期陷入窘境。
由于学生音乐视野狭窄,审美能力低浅,才良莠不分地跟着感觉走,这并不全是学生的过错。如果我们音乐教师一味强硬阻止唱流行歌曲,反而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会挫伤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听之任之,放任不管会有失音乐教师之责,对学生又会是隐患无穷。因此,只有针对不同流行歌曲堵放并行,标本兼治,去粗取精,因势利导,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堵,设法堵住不适合学生唱的一些歌;放,允许学生唱一些流行歌曲作为课堂教学的调剂与补充,同时进行多方诱导、疏通,通过对比手法分析优劣,使学生提高判断误假力,化外因为内因,培养音乐兴趣,培养审美能力,以期达到消隐患、净化心灵的作用。
(四)、开展丰富的课外音乐活动,体现音乐教育多方面的育人职能。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重视学校美育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体现音乐教育多方面的特殊育人功能,我校除坚持好正常音乐课堂教学外,还开展了“音乐兴趣班”、“钢琴班”、“舞蹈班”等课外活动。根据教师特长和学生自愿,做到了“人员、时间、内容、辅导、考核”五落实,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质,还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性格、意志等各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总之,音乐的魅力是無穷的,音乐的育人作用是多方面的,其潜移默化的育人方式也是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音乐教育更是学校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经。积极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加强引导、冲出误区,培养学生优良的品性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这是我们每个音乐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重任。
(作者单位:临沧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