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素凯:抬头靠实力
2019-09-10舒年
舒年
在我国核电工作者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低头靠勇气,抬头靠实力”。这是因为,我国商用核电站起步建设较晚,没有成熟的技术,建设和运营初期,离不开外方人员,低头请教在所难免。
1994年,正式投入商业运营的大亚湾核电站,是中国内地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意义重大。乔素凯正是1992年从山西临汾电校毕业后,进入大亚湾核电站工作的。
喬素凯工作的地方,位于核电站的最深处,是一个如同大海一样的蔚蓝水池,在这美丽的水面之下,就是核燃料。核电站每18个月要大修一次,三分之一的核燃料要被置换,同时还要对有缺陷的核燃料组件进行修复。
众所周知,核燃料棒有很强的放射性,必须放置在含有硼酸的水池中屏蔽辐射。正因如此,核燃料棒的修复工作,必须在那个如同大海一样的蔚蓝水池下完成。
多年的工作积累,让乔素凯一次又一次顺利完成了水下精确度为0.1毫米级的操作。
核燃料修复工作的第一步,需要打开组件的管座,在水下拆除24颗螺钉,且要用一根4米长的专用长杆,伸到水下3米进行操作。任何1毫米的误差,都会造成损坏。
要知道,一个拧螺丝尚且如此,在核燃料修复过程中,一共有400多道工序,其中200多道是关键点操作。这些操作都是不可逆转的,一旦失败,就代表整个燃料组件修复工作失败,损失将达1000多万元。更为重要的是,最关键的燃料棒取出步骤中,稍有不慎,就可能会造成裂变气体释放,直接威胁工作人员生命。
乔素凯的团队,是国内唯一能对核燃料进行全方位水下修复的团队。截至目前,乔素凯团队为国内22台核电机组完成了140多次核燃料装卸任务,创造了连续5.6万步操作零失误的纪录。
在科技创新方面,乔素凯团队也填补了诸多空白。多年来,他积极推进并主持完成了十多项重大技术改进与研发,其中“燃料组件上管座间隙测量系统”“堆芯水下无线高清视频传输”等5项技术目前属国内核电站首创,部分核心技术为国内外领先技术。去年,乔素凯研发团队历时10年开发的核电站乏燃料组件水下整体修复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在核电站正式实施,一举填补了国内压水堆核电站核燃料组件维修领域的空白。
为加强团队实力,乔素凯组建了中广核换料专业化队伍,长期主持核燃料换料人员培养工作。近10年,中广核先后完成了5支大修换料队伍的人员培养,基本满足中广核22台在运机组的独立换料操作及设备维修工作。
如今,这支不断壮大的专业化队伍,正主动承担起中广核旗下各电站的堆芯换料重任和新机组的首接首装任务,为公司和集团的可持续发展及中广核“走出去”重大战略规划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乔素凯还频繁往来于各个核电基地,指导各电厂换料项目组的工作,为培养更多燃料技能人才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
“带好青年员工,做好技艺传承。”对于未来,乔素凯计划继续利用“核燃料维修工匠工作室”研发平台,为中国核电走出国门做好基础和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