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幼儿阅读的兴趣引领与能力培养
2019-09-10江丽
江丽
摘 要:阅读是抓好学习的基础,阅读兴趣的引领和阅读能力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早期的亲子阅读会让孩子受益终身。莎士比亚曾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书可以滋润心灵,启迪心智,增长才干,提升素养;《劝学》教育我们: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本文就针对幼儿阅读这一课题展开了一系列调查与分析,探讨在早期阅读这一领域中值得重视和尚待解决的问题,最终去寻求有建设意义的结论。
关键词:幼儿阅读;问题;成因;建议
【中图分类号】G 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2-0017-02
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推孟研究表明:孩提时代是培养阅读习惯和提高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四成的男性天才和五成的女性天才在5岁时就已经拥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由此可知越早养成阅读习惯往往就能越早的开启孩子们的智慧之门。正因如此,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向全世界发出开展“阅读社会”建设的号召;我国教育部也非常有前瞻性的把幼儿阅读纳入国民语言教育体系的《纲要》,为了深化教育改革,教育部决定将把高考的阅读量至1万字以上,较现在增加百分之5到百分之8的阅读份量,阅读内容(即知识面)将涵盖哲学、历史、科技、文学、时政等各个方面。从某种意义上将得阅读者得高考,将来如果孩子能够掌握优秀的阅读能力,那么他就能够把握住更大的机遇。
1.存在问题
所谓早期阅读,是指孩子依靠着变幻的色彩,图形,文字,或者通过成人生动形象的讲读来实现对读物的理解。早期阅读这一行为可以让孩子养成乐于读书与勤于思考的优秀品质,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也有着很好的效果,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在早期阅读的这一过程中,幼儿和家长之间会产生一条以书为媒介,以阅读为纽带的奇妙关系,所以早期阅读也称为亲子阅读。因为孩子识字有限,只有在亲人的帮助下才能让孩子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但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整个社会都变得浮躁不安,对书本阅读仅仅是一种浅尝辄止的态度;加之随着电视、电脑和智能手机等各类电子产品的普及,在给人们生活、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的阅读引进了一个"文化快餐"时代,受社会氛围以及家长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亲子阅读现状令人堪忧。
近日,就此问题我在本园开展了一次亲子阅读的专题问卷调查:
(1)亲子阅读数量的比例
调查显示:偶尔陪孩子共读的达66.67%、经常陪孩子阅读的占31.88%、从不陪孩子读书的占1.45%。由此可见,能够经常开展亲子阅读的只有三分之一、偶尔亲子共读的也不堪细化深究。同时,从陪读主体上看:妈妈占73.19%、爸爸占11.59%、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占15.22%。
(2)亲子的阅读内容
从调查情况来看,当孩子有了阅读意愿、或是家长一时兴起,也不管孩子喜不喜欢、有没有兴趣,就囫囵吞枣、敷衍塞责一番;要么信手抓来一本书让孩子自己天马行空。在阅读内容上普遍存在着无规划、无主题及不了解孩子兴趣的现象;这个方面还体现在购书环节上,家长仅凭自己主观臆断,根据个人喜好,无的放矢地随意购置儿童读物。
(3)亲子阅读方式
从家庭走访了解到,在亲子阅读的方式上主要存在:一是方法单一、耐心不够;二是家长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存在着两天打渔三天晒网的现象;三是阅读方式普遍存在"三多三差"—家长大多根据自己意愿主动发起,强制多、且说教多、填鸭多,孩子被动应付,积极性差、参入性差、学习效果差。
(4)亲子阅读效果
由于受家长自身素质的制约、或是思想认识不到位等问题,许多家长将阅读仅仅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上,即通常所说的唱白嘴歌(即无理解背诵)。不能通过感受阅读的快乐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2.成因分析
(1)思想认识问题
在本次问卷调查设计中,其中有道多项选择题,即"你认为孩子需要早期阅读吗?"选择:"暂时并不需要"的占比51.43%、"那是学校老师的事"的占68.14%、"孩子尚小,不要活的太累"占43.72%、"忙于工作,没时间陪孩子阅读"占59.85%、"等识字多了再学不迟"达54.12%。从以上数据不难发现,一半以上的家庭对早期阅读的重视、理解、责任等出现严重偏离。所以说,思想认识不到位,是导致孩子早期阅读不尽人意的重要原因之一。
(2)阅读方法问题
众所周知,态度是想干事的内生动力,方法是干成事的必要条件。通过家庭走访发现,在幼儿早期阅读的方法上同样存在极大误区:一是包办型,即父母全程包办,至于学什么、何时学、怎么学等皆有家长决定,且无计划、无目标,孩子被动参入;二是放养型,即全由孩子自主决定,表象是尊重幼儿的选择,但孩子终究还是孩子,其理解能力、欣赏能力、知识储备等毕竟有限,阅读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3)部分家长文化素养有限
由于每位家长接受教育程度有高有低、經济收入有好有差、工作性质千差万别、教育理念参差不齐等原因,毋需讳言,就部分家长的自身素质来说,让其开展亲子阅读确实有点勉为其难;特别是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全园356个小朋友,其中留守儿童132人、占37%),均由年老体弱的爷爷奶奶或是外公外婆监护,仅能维持在解决温饱、注意安全这个层面上,亲子共读就难以实现。
(4)家庭氛围问题
有一句名言众所周知:人可以改变环境,同样环境也可以改变人。儿童阅读推广人、深圳"2016年全人教育奖"获奖提名人胡红梅讲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家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从实地走访来看,家庭亲子阅读主要存在两个方面:一是家庭藏书本来不多,特别是针对孩子的读物更是少之又少,因为高企的房价76%的家庭没有专职书房;有些父母为了哄孩子开心,把电子产品给孩子消遣时光,这也一定程度上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了影响。
3.对策建议
(1)要解决家长的教育理念
亲子阅读或是亲子共读,从字面上不难看出,说到底是以家庭为主导、以家长为引领的早期启蒙教育范畴,没有家庭(家长)的积极配合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有且只有解决了家长的思想认识问题、教育理念问题,其他诸如:方式方法、家庭氛围、学习效果等才能落到实处,由被动变主动、由消极变积极。
(2)要注重阅读方式方法的改进
亲子阅读必须要遵从孩子的天性和特点,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由表及里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操之过急。首先是以引导激发阅读兴趣入手:例如,我们班的小朋友洋洋,他平时很少去阅读区看书。有一次我带了几本关于恐龙的图画书充实图书角。洋洋非常感兴趣,一有空就去阅读区看书。还不停地问我关于恐龙的知识。后来我向孩子们介绍了恐龙的种类,生活习性等等。孩子们阅读情绪高涨,抱着图书爱不释手。洋洋也从此迷上了阅读。孩子的兴趣点不一样:有的男孩喜欢看探险,百科全书。有的女孩喜欢看手工,美食类图书。亲子阅读中家长也要了解孩子在阅读兴趣方面的差异,多提供多种类型的书籍,引发和支持孩子的自主学习。有了阅读的兴趣再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家长们要树立学习的榜样,自觉关掉手机,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安静的阅读环境。特别是爸爸们,调查报告反应陪读主体:妈妈占71.56%、爸爸仅占11.35%。年轻的爸爸们教育的缺位不容忽视,你们更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到亲子阅读的阵营中来。然后是培养掌握阅读能力为目标;先共讀、后带读、再自主阅读的发展路径,最后可由孩子做家长老师,让他讲出来,借以考察自学效果、激发阅读成就感;例如,家长可以和老师沟通,让孩子当小老师,把学到的故事讲给班上小朋友听。可以参加各种形式的讲故事,朗诵比赛或表演等。还可以利用孩子喜欢的美术手工活动带领孩子亲子自制故事绘本,画出自己想说的故事。装订成册,注上页码,署上小作者自己的姓名。这样不仅提高了孩子阅读兴趣,还加深了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再者是当孩子的阅读兴趣与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实行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例如,家长可以定期制定阅读成长计划:一月看几本书,"21天打卡"等活动养成长期阅读的好习惯。
(3)要通过家园联动弥补家庭不足
针对家长群体的多样化的现实,幼儿园要借助网络平台,延伸到家庭、服务到校外,通过建立"家园互动微信群"来弥补不足、指导家长。例如,制定计划、名家讲座、推荐书目、经验交流、解疑答惑等方式帮助家长做好早期阅读。在这个方面浙江象山县大目湾幼儿园做的很成功,他们建立"亲子共读社群",开启线上线下联动模式,并借助"亲子共读社群"延伸出了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使社群成员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值得借鉴。
总之,在早期亲子阅读上,只要我们做到方法得当、家园互动、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有心人天不负,百二秦关终属楚;有志者事竟成,三千越甲可吞吴。深信在全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下,让我们播下希望,收获成功。
参考文献
[1]袁宇俊.发挥亲子共读社群的作用[J].幼儿教育,2018(06):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