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9-09-10涂敏
涂敏
摘 要:在当前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展开教学活动,并且引导小学生掌握好数形结合思想来进行学习,对于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水平有着很大的帮助。因此,本文也便针对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分析,并且试析几点有效的应用方式,以期能进一步发挥出数形结合思想的有效性。
关键字:数形结合思想;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引言:
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对于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极大的帮助,而对于数形结合思想的有效应用也还需教师结合于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综合的设计与考虑,以能最大化地发挥出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效果。可以说,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为当前时期小学生顺利地学习数学知识带来了更多的有力支持。
一、当前时期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在当前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当中,主要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因此,为了更好地将数形结合思想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便要针对于眼前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考虑,以使为接下来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做出更多实际的计划。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材当中所设计的知识难度比较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但是数学知识本身有着一定的抽象性,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起来则显得有些困难。与此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更加注重对数学理论知識的传授效果,而对于学生是否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却不是非常的重视,在学生开展数学学习时则遇到了更多的困难。因此,教师还需解决好此类教学难题,从而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开展带来更多的帮助。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应用数形结合思想的有效策略
(一)结合实际教学内容,转化抽象数学知识
为了更好地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发挥出数形结合思想的有效性,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当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的前提便是教师要仔细地研读数学教材,并且结合好实际的教学内容,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案来代入数形结合思想,以便有效地展开接下来的数学教学活动。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将数学知识当中的抽象知识结合到教学当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来进行有效地转化,以便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师教学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课时,教师便要结合好分数性质的抽象性来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展开教学,减少数学知识的抽象性给学生带来的学习困难。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个正方形,并且在正方形的对角画出一条直线,使正方形平均地分成两个部分,各为1/2,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效果,对该部分知识产生更为深入的理解。
(二)数与形的完美融合,引导学生掌握隐性规律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设计出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的不同,来设计出更为适合的教学计划,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并且,教师要牢牢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原则,通过将数与形进行完美的融合,来促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当中的诸多隐性规律,从而达到更为理想的教学水平。并且,数形结合思想的有效运用,更加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也能带来更多的积极帮助作用。例如,在教师教学到“位置与方向”这部分数学知识时,教师便要结合学生对于位置和方向的认知不是很清晰的这一现象,将数形结合思想更为巧妙地运用到教学当中。教师绘制出学校的建筑地形图,其中包含学校的教学楼、操场、主席台等所有建筑设施,并且以“上北下南”来进行标记,将学校的地形清晰地展示到地图当中。在教师完成地图的设计后,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观看,而学生也能清晰地认识到关于学校建筑的位置关系,探寻到其中所存在的位置规律。
(三)简化数学知识点,提升学生学习水平
在实际教学当中,教材当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难点知识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水平,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更要将数形结合思想运用到教学当中,来简化数学教材当中的难点知识点,从而更为有效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师讲解分数相关题目时,便可以设计出相应的数学题来进行教学,如下题:盒子里面的苹果被娜娜拿走了3/4,里面还有18个苹果,那么这个盒子里最开始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这时,教师便可以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来展开教学,将一个圆形平均分成四个部分,并且将其中三个部分涂成红色,将剩下的1/4标上18,学生在看到这样的图形后很轻松地便可以发现没有涂红色的部分便是剩下的18个苹果,便可以得出算式18÷(1-3/4),得出正确答案,掌握该部分知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要合理地设计好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方式,通过有效教学方案的创设,来进一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对此,还需要教师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学习能力,所设计的教学模式不能超过学生的接受能力,否则难以起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显龙.浅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7(2).
[2]王昭梅.论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