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策略的探讨
2019-09-10曾定海
曾定海
摘 要:文言文是我们中华文化的重要体现,但文言文距离我们现在的生活毕竟非常遥远,所以说文言文教学还是有很大难度的,尤其是高中文言文教学。首先,最重要的问题是学生没有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仅仅将其当作背诵任务来完成,不会去深入学习一些理解文言文的方法。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一定的学习氛围,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导入课堂教学。其次,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字词句型,减轻记忆负担。最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言文的美,如语言美、思想美。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诵读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所以开展好文言文教学还是十分重要的。受时空的限制,文言文跟我们的生活还是有一定距离的。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障碍,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有效的指导。针对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兴趣不高,理解困难,无法体会文言之美等问题,笔者尝试从以下三方面来开展教学,以期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效率。
一、创设相关情境,导入课堂教学
首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高。高中阶段是为升入大学做准备的关键阶段,受升学的影响,高中生的学业压力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大的,而文言文的学习是比较枯燥的,需要学生付出一定的心力来完成,所以学生缺乏一定的兴趣是在所难免的。对此,高中语文教师就需要设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笔者认为在兴趣激发方面创设情境是经得住考验的一种有效方法。现在大部分的高中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设备,播放一些视频或图片、音乐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有效导入文言文的学习。
例如,在开始《鸿门宴》的学习之前,笔者找了一些有关鸿门宴的电影片段在课前的几分钟内进行了播放,学生对于这一形式很感兴趣。在这一视频中,学生能够对人物的形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讲《苏武传》的时候,笔者又播放了《大汉天子》里的苏武牧羊片段,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苏武坚持、爱国等品质。又如,在讲《滕王阁序》时,学生很可能会因为文字生疏而望而却步,所以为了更好地导入教学,笔者播放了表演艺术家孙道临在滕王阁录制的现场配乐朗诵,再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看到滕王阁的壮丽景色,从视觉、听觉上产生审美的兴奋感,获得审美的愉悦,这样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兴趣去进行这篇文章的学习。
二、讲解字词句型,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之所以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低下,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有些文言字词难理解,产生理解方面的障碍。所以扫清文言文中的字詞句型的障碍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前面创设情境的基础上,接下来教师就应运用有效的方法来仔细讲解文言文,让学生在兴趣和理解的基础上来深入体会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的共通之处,有效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例如,在《鸿门宴》的学习中,笔者为学生梳理了需要掌握的字词运用情况,如词类活用:以身翼蔽沛公,先破秦入咸阳王之,数目项王;宾语前置:不然籍何以至此,客何为者;重要虚实词:请以剑舞,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入前为寿等等。这样为学生做好整理更有助于学生掌握,有利于学生在脑海中建立一个知识体系,从而今后再碰到这种字词句型时能够凭借自己的知识储备做出一定的理解,而不是一直依赖教师的讲解。
三、加强诵读训练,体会文言之美
加强诵读在文言文教学中是不可或少的,因为诵读是几千年来我国语文教学中所延用的教学方法,由此可见其无与伦比的有效性。但诵读也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没有方法的一遍遍的诵读重复的只是文字而已,有效的诵读需要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文言文的语言之美,使学生产生继续学习的热情。笔者在教学中十分注重诵读的方式方法。
例如,在开始文言文的诵读之前,笔者会为学生提供范读,将其读得有气势,有抑扬顿挫之感。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时,笔者还组织学生进行了分角色朗读(四名同学分别扮演佚之狐、郑伯、烛之武、秦王),然后要求他们在准确把握人物语言、性格的基础上进行对话表演,通过对白、动作,使教育教学内容更加现实化、形象化。这样学生在分角色读的过程中能够体会人物语言。又如,《劝学》这篇课文短小精悍、琅琅上口,运用了很多的排比,充满了节奏美,非常适合学生诵读,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就能够有效记忆。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诵读,笔者要求学生变换不同的节奏来诵读,体会在文章的语言之美。
总而言之,文言文学习是高中生和高中教师需要付出不断的努力的。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要思考怎样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以上只是笔者在教育教学中一些实践经验,希望能够为广大的高中语文老师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参考文献:
[1]胡茂菲.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与手段探微[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5):49.
[2]卢亚丽.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探索[A]. 中学教育科研2018年第4期(总第227期)[C]: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