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和挑战
2019-09-10卢安婧
卢安婧
摘要: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处于格局演变、动力转换、秩序重塑等三大深度调整的交织期,各种挑战和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因此,如何减少与消除其他国家对中国倡议的疑虑、如何规避化解争端与风险、如何减少投资风险和损失,这些都将成为中国企业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路途中所存在的巨大挑战和风险。本文具体分析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所遇到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提出相对应的应对措施,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走出去。
一、引言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由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的合作倡议。该倡议东牵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穿越非洲、环连亚欧,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现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该倡议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结构向全球经济合作的转变迈出了一大步。其双边、多边、多区域的互通原则,为我国经济发展拓宽了道路,为中国的企业打开了对外经济贸易的大门,同时还保障了其对外贸易交流的安全性。“一帶一路”的经济本质是加快推进中西部发展的步伐,实现东部和中西部梯次联动发展,也有利于中国把对外经济合作与深化国内改革、扩大开放紧密融合。其涉及到的政策沟通、基础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大领域,与沿线的每个地区、每个产业、每个企业和普通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一带一路”应该是沿线每个国家(地区)、每个产业、每个企业和普通民众可随时接触到的促进发展的新机遇。
二、时代背景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深层次的影响持续发酵,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正在进行深度调整,各国所面临的发展问题依旧严峻。在国际经济形势低迷,地区动荡持续,恐怖主义蔓延肆虐的当下,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的严峻挑战正摆在全人类面前。在新挑战新问题的面前,中国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提出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一带一路”新理念。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其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同时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充分挖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力量。
三、中国背景
30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以开放促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通过主动融入世界市场为公司治理、政府治理引入外部监督从而提高治理效率是其成功的秘诀。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能过剩、外汇资产过剩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而中国油气、矿产等资源对国外的依赖程度又较高,同时中国边境地区整体状况处于历史最好时期,邻国与我国加强合作的意愿普遍上升。“一带一路”倡议既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也是中国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既有助于缓解我国相对过剩的产能和资本,还能将我国的基础货币推向国际化市场。
三、中国企业所面临的机遇
(一)为交通运输企业带来的投资机遇
中国有句俗语说的是“要致富,先修路”,只有加强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才能推进交通运输一体化,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先决的交通运输保障。中国的港口建设以及铁路的建设实力位居世界前列,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下,亚欧铁路运输网计划也已经被提上议程,未来铁路设施的建设力度将会大大提高,相关领域的龙头企业在港口及铁路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前景上是非常可观的。
(二)为基础设施企业带来的投资机遇
基础设施产业主要涉及建筑业、基建材料业以及装备制造业。由于近年来国内经济增速缓慢,趋于平稳,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减少,实体企业发展受阻,使我国的建筑业和制造业出现了日趋严重的产能过剩等问题。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正处于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上升期,他们拥有较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一方面又缺乏建设基础设施的能力,不少沿线的国家希望通过一带一路融入未来的区域经济合作,与中国进行企业合作,改善公共服务水平,同时引进更多的外资在本国进行投资兴业。而通过基建输出,可以使我国建筑业、制造业有规划地往其他各国输出材料和技术,来缓解其在国内的产品需求压力,进而改善相关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同时还可以支援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民众生活水平,走出“双赢发展”的道路。
(三)为贸易与文化旅游产业类企业带来的投资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到现在已经过了五年的发展建设,沿线一带经济的交流逐渐加深,贸易互通更加频繁。随着长期可持续的交流互通,沿线国家在文化、环境、旅游等非经济领域的交流也会不断加深。通过推进交通建设、基础设施建等一系列措施,打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通道,为开通文化产品的出口提供高效低成本的条件,从而提高了我国文化产业对外贸易水平。同时,沿线各国致力于消除贸易壁垒,减少对外投资的阻碍,增强贸易交流的便捷性,积极参与签订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加强海关间的交流合作,使国际贸易合作发展更趋于公平、透明。同时,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组织开发银行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相继启动,推进参与国家开展进一步的金融合作,不断完善投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的建设,增强了货币的稳定性。良好的投融资环境为贸易、文化旅游等企业保驾护航,同时也给中小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四)为能源类企业带来的投资机遇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资源的储备量比较丰富,但是由于企业能力有限,开发利用率较低。以巴基斯坦为例,其主要的资源是煤炭和水电,但是其紧缺的电力问题已经深深影响到了当地日常生活以及经济发展,巴国政府正采用一系列的措施加大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来解决用电问题。中国能源开发类企业正好可以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抓住此次机遇,充分利用有利的政策支持,发挥企业自身的优势,让企业走进巴基斯坦,走向国际舞台,同时可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将各类资源引进国内,实现资源互补。
四、中国企业所面临的挑战
(一)沿线国家政治、宗教、生态环境等复杂多变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且各个国家国情不尽相同,有的国家正面临着政治更迭导致政策不稳定,有的国家宗教极端事件、恐怖事件频发,其中隐含的破坏性和突发性都会给项目运营带来不可估量的风险。沿线国家的生态环境也复杂多变,如我国新疆的塔克拉玛干、西部地区的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等,伊朗的卡维尔,里海的卡拉库姆等,这些复杂、恶劣的生态环境都会给“一带一路”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对基础设施的铺设,铁路的建设带来不小的阻碍。
(二)抵御风险的能力相对欠缺
“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巨大投资机会很可能会使一些企业缺乏风险防范意识,进而给企业带来一些意外的风险。在战略的推动下,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为企业自身、母国、东道国、社会责任这四个关键要素,而新增的社会责任要素对于投资企业的要求非常高。国内的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时,缺乏风险意识,重利益、重经验、重机会,缺乏对风险的管控,进而导致投资失败。大部分国内企业自身对投资决策的制度并不完善,没有完善的风险预测、监督、管控机制,导致对投资风险的影响因素判断不足,缺乏对风险的抵御能力。并且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时,除了要履行对母国的社会责任以外还要履行对东道国的社会责任。在不同的经济体系、国家制度以及生态环境下,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不同类型的投资风险,比如环保风险、劳工风险和社会责任评价风险等。
(三)缺乏对外投资的经验
近年来我国企业在对外投资中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并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与欧美等已经在投资全球化方面有了几百年成败的经验教训相比,我国企业在对外投资方面已经暴露出信息不对称,缺乏有效资源整合,跨文化冲突,缺乏国际化公司治理理念和企业管理经验等问题。而“一带一路”倡议又涉及多方国家的各个领域,因此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但我国的很多对外投资企业并不具备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储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涵盖了各种社会制度与风俗,这也为我国企业的对外投在带来了很多不可预见的挑战。
五、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相应措施
(一)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能动性,提升品牌意识
国内企业想要更好的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通的建设中,就要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首先,企业应明确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定位,制定如何走出去的规划;其次,对沿线国家的政治、經济、文化状况进行完整的评估,划分可以进入的国家及相关的产业;最后,避免中国企业内部恶性竞争的现象,经营企业良好的品牌形象,实现有效的品牌管理,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加快推进企业资源整合,提高应对各类风险的能力
中国企业应当把握好共建“一带一路”这一重要契机,以优势企业为核心,搭建大中小型企业的协作平台,进一步进行资源整合,增强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推进国内企业与海外华商的合作平台的建设,更好的把握海内外各项政策的差异,建立企业对外投资的风险信息共享制度,降低海外风经营风险。企业自身应当结合其企业发展战略,对投资国进行风险评价和预测,并建立投资风险防控系统,进一步提高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
(三)改革企业管理模式,加强国际化经营能力
国际跨国企业巨头经过百年的发展,已经具备全面的全球资源整合能力及国际资本控制能力,具有成熟的跨国经营体制,以及丰富的开拓、引导市场的经验。中国企业应改革企业管理模式,虚心学习国际跨国巨头的先进经验,借鉴其先进的体制机制,加强其国际化经营能力。
六、结束语
“一带一路”倡议,将促进我国与沿线国家更多方面、更深层次的合作,为我国提供前所未有的复合型对外经济的发展空间,推动国内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并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与此同时,像中东欧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产业环境也对中国企业提出了诸多的挑战,包括政治、监管、市场一些风险以及当地环保和公会等组织的影响。因此,中国企业应该抓住机遇,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能动性,提升品牌意识,改革企业管理模式,加强国际化经营能力,并加快推进企业资源整合,进行多方位的风险管控,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廖萌.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J]. 经济纵横, 2015(09):36-39.
[2]张彦君. 浅谈“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 全国流通经济, 2017(14):26-27.
[3]杨涵.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文化企业“走出去”对策研究[D].
[4]宋军. 中国与巴基斯坦贸易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基于“中巴经济走廊”框架[J]. 价格月刊, 2018(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