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家书看毛泽东如何做父亲

2019-09-10

文萃报·周五版 2019年38期
关键词:河伯毛岸英家书

对毛岸英严慈相济

1938年3月4日,得知有人去苏联,毛泽东放下手中事,赶紧给在苏联的两个儿子写信。开头便是“亲爱的岸英、岸青”,非常亲热。“时常想念你们,知道你们情形尚好,有进步,并接到了你们的照片,十分的欢喜。”“……我是盼你们来信啊!”“祝你们健康、愉快与进步!”浓浓的父爱,跃然纸上。

1946年1月7日,得知毛岸英由苏联回国,毛泽东喜出望外,抱病亲自到机场迎接。毛岸英到延安没几天,父亲提议,儿子爽应,去一所新式学府“劳动大学”学习。在毛泽东看来,岸英是个有志青年,是棵好苗子,但要多经受摔打和锻炼,尤其是要补上农村和基层这一课。岸英明白父亲的心,他脱下皮鞋,换上粗布衣服,到陕北吴家枣园和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睡一样的土炕,干一样的农活儿,很快和农民兄弟打成一片,毛泽东为之感到欣慰。

1947年10月8日,毛泽东在给岸英的信中深情地写道:“一个人无论学什么或做什么,只要有热情,有恒心,不要那种无着落的与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个人主义的虚荣心,总是会有进步的。”这段话意味深长,很深刻。岸英将其视为“家训”和“座右铭”。

对李讷的“骄娇二气”给予教育和引导

从查阅的相关资料看,毛泽东写信较多的当是给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和大儿媳刘思齐。给小女儿李讷算是写得最多。其中,不乏毛泽东对李讷身上时有的“骄娇二气”给予的教育和引导。

中學时代的李讷,读的是实验中学,干部子弟比较集中,但是,上了大学之后,身边都是一些普通群众的子弟,因为毛泽东一再严格要求她,不要特殊化,不要自以为是,不要骄傲,但她身上还是多多少少有这些东西。正好,大学有一门课讲到《庄子·秋水篇》,这篇寓言记述了自高自大的河伯在与虚怀若谷的北海神之间的对话中,意识到了自己的狭隘和浅薄。李讷读后,思想上很有触动,她觉得自己挺像河伯的,应该彻底地改变这一切,和同学们打成一片。于是,她给毛泽东写信汇报了自己读《庄子·秋水篇》的体会。

毛泽东看后,深为女儿的进步感到高兴,他给李讷回信予以鼓励,信是这样写的:“痛苦、忧伤,表示你认真想事,争上游、鼓干劲,一定可以转到翘尾巴、自以为是、孤僻、看不起人的反面去,主动权就到了你的手里了。”李讷在给毛泽东的复信中,再次进行自我批评,并决心痛改缺点。之后,毛泽东给李讷回信:“读浅,不急,合群,开朗,与同学们多谈,交心,学人之长,克己之短,大有可为。”

期望邵华多体谅岸青的特殊情况

1962年3月的一天,正在南下视察的毛泽东,利用清晨时间,专门给二儿媳邵华写了一封家书,且有些特别。“你好!有信。拿来,想看。要养好身体,立志奔前程,女儿气要少些,加一点男儿气,为社会做一番事业,企予望之。《上邪》一篇,要多读。余不尽。”

这篇正文不到60个字的短信,没有抬头,未见昵称,且以“余不尽”戛然收尾,却是一篇分量很重、含金量很高、影响邵华和毛岸青一生的家书。原来,这与岸青的病体和小两口一段时间发生口角、闹小矛盾有关。母亲就义后,幼小的岸青和哥哥岸英一度流浪街头,受尽苦难。因此,岸青早年得了严重的精神和神经方面的疾病,日常生活中不能受一点刺激。但小两口过日子,怎能没有点小矛盾乃至磕磕碰碰的事?当两人都向父亲“告状”时,在情感和心理的天平上,毛泽东更多地希望儿媳邵华能有所改变,多些理解和包容,和岸青一起好好过日子。于是有了上述家书。

这封信,全篇言简意赅,寓意深刻。《上邪》中列举了五种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来喻指女子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和矢志不移。毛泽东以其渊博的学识巧妙地告诉儿媳,夫妻间患难与共,相濡以沫,方显弥足珍贵。鼓励并期望邵华多体谅岸青的特殊情况,积极面对和担当,用美好的爱情化解和战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及烦恼。

聪明的邵华读懂了父亲的人生至嘱,体悟到父亲的不易。渐渐地,邵华较之前豁达开朗很多,对岸青更加关心体贴,彼此间的感情愈来愈深。

(综合《学习时报》《前线》)

猜你喜欢

河伯毛岸英家书
春节家书
一封家书
家书( 连载一)
人小鬼大狄仁杰
毛岸英修改《国际歌》
人神传说之河伯
赤子情怀
毛岸英在朝鲜战场的34天
“毛岸英”谈毛岸英
相差二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