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五行学说与健康保健

2019-09-10阳文燕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7期
关键词:展望

阳文燕

摘 要: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精髓,对我国社会发展、风俗习惯、医药卫生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篇浅谈五行学说在健康保健中的应用,让人们认识到五行学说的重要性,也为我国五行学说提供一些发展方向。

关键词:五行学说;健康保健;展望

五行学说源自将一年分为五季[1],是我国中医基本理论之一。它将古代哲学理论中金、水、木、火、土五类物质运用于中医学,连接着人体器官、情绪以及五味与环境,并用此来解释人体器官之间的相互联系,脏腑器官的特性、运动变化以及人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人体肺、肾、肝、心、脾这五脏,悲、恐、怒、喜、思这五绪以及辛、咸、酸、苦、甜这五味都具有五行的特点。五色中,金、水、木、火、土分别主白色、黑色、青色、红色、黄色。此外,由五脏还延伸到了人体其他的器官。机体各器官之间,机体与环境之间都处在一个大循环之中。若顺着循环,便五行相生;如若逆着循环,即五行相克。当克制太过,乘虚侵袭,便五行相乘;被克强势,反欺侮主,就会五行相侮。相乘相侮是人体平衡被打破时出现的病理状态,不论是正常人日常健康保健,还是病人的治疗,都应该尽量避免这两种现象的出现。

健康保健是指人体在疾患之前的预防,疾患之中的紧急处理以及饮食搭配等。《“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战略主题”中又提出“落实预防为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說明国家也对健康保健予以高度重视,加强疾病的健康保健已成为目前一项重要任务。

1 五行学说与疾病

1.1五行学说与疾病的预防

“三早预防”是疾病预防中的重要理论,其中,一级预防指病因预防;二级预防指“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级预防指临床治疗。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对于疾病的预防,最重要的还在于前面两个阶段。五行学说认为,人体五官与五脏的关系密切,鼻为肺之官;目为肝之官;口唇为脾之官;舌为心之官;耳为肾之官。人体五官不似五脏,它显露于外表,故出现改变也比五脏察觉得早。当人体五官出现病理变化时,应该高度怀疑与之关联的器官是否出现了问题。此外,五行学说认为,人要健康,其五脏之间必须达到平衡。某一脏器出现病变时,若不加以治疗就会牵连到其他器官。当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体平衡便会被打破,从而引发更多的疾病[2]。如此,便可实现“察言观病”以及治“未病”,实现疾病的“三早预防”。

1.2五行学说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五行与五色、五味也有重要联系,医生可以利用这一原理,将疾病定位至某一器官,对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都有重要的意义。如当人体出现面如青色,喜食酸味的情况时,可以怀疑肝脏是否发生了病变,然后通过查血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血浆白蛋白、球蛋白等生化指标的变化以及B超等手段来对肝脏进行全面的检查。这样不仅更具有针对性,对被怀疑的器官也可进行多方面的检查,减少疾病误诊、漏诊的几率。

目前,“排除异己”的西医治疗模式已被广大群众认可。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是西医内科疾病治疗的三大原则,其中,病因治疗为主要原则。不可否认,自西医传入中国以来,给无数患者挽回了生命。可是,当前已成功消灭的疾病只有天花,而且主要还是得益于疫苗的推广和使用。这说明,单用西医对于疾病的治疗依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而且,要采取有效的病因治疗,就必须正确探索病因。将某一疾病的病因及其机制阐明清楚,可能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可是患者每天都有可能出现。因此,对于某些疾病,病因治疗也许暂时就无法实现。病因治疗往往会将某一致病物质杀死,从而达到疾病治疗的目的。比如,癌症化疗中的细胞毒药物就是基于杀死体内的癌细胞这一原理而研发的。可是,癌细胞在被杀死的同时,也会损伤人体正常的细胞。五行学说强调“天人相应”,其不阐明物质本身的存在,而在于提供一个宏观系统的思维模式,它认为人与自然处在一个平衡的状态之中,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人体便会出现病变。在治疗疾病时,它不局限于某一个器官,而是依据相生相克的原理,“虚则补其母,实则泄其子”。韩玉霞等、许珊珊等辩证地将五行学说用于小儿肺系疾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中,均取得了明显的疗效[3-4]。这说明对于疾病的治疗,五行学说也不失为一种重要的治疗理念。

2 五行学说与膳食养生

膳食养生是基于养生学的原理,在辨明个体体质的基础上,按照一定原则与方法,对健康人一日三餐进行合理搭配,从而达到增进健康、延长寿命的目的[5]。膳食养生萌芽于远古时期火的发明和使用[6],当时的祖先们发现食用经火烹调的食物,可使某些疾病症状得到缓解或消除。西周出现的食医可谓是目前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营养师”[7],在我国膳食养生的发展史上,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在膳食养生理论发展阶段,《黄帝内经》聚集了先秦诸子百家时期的理论成就,不但为我国中医学,更为膳食养生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后出现的《黄帝内经.素问》、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孙思邈的《千金方》以及忽思慧的《饮膳纲要》对膳食养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以上著作不仅推动了膳食养生理论的发展,更是我国重要的中医学指南。在饮食疗法的相关著作中指出,人的生理变化与环境关系密切,而人的新陈代谢又依赖于饮食调节[8]。那么,五行学说亦可用于膳食养生方面,在不同季节增加五行相应颜色和性质食物的摄入,有针对性地对五脏进行养护,最终实现膳食养生的目的。

3 讨论

3.1 五行学说用于慢性病的护理

虽说五行学说对于疾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目前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是较少,可能与其涉及器官较多、花费时间较长等有关。而慢性病便是这样一种终身性疾病,而且它们的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治愈率低。目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对人类威胁最大的疾病。五行学说既强调人体各器官的平衡,也强调人与自然的平衡,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并非朝夕而就,鉴于其实现时间与慢性病的护理耗时长的特点,笔者认为将五行学说运用于慢性疾病的护理不失为一种方法。

3.2 五行学说与膳食搭配禁忌

依据五行相生的原理,我们可以在秋天食用洋葱、大蒜等来养肺脏、大肠和鼻子;于冬天食用黑豆、黑芝麻等来养肾脏、膀胱、耳和骨骼;在春天食用白菜、菠菜等来养肝脏、胆囊和肌肉;于夏天食用西红柿、红椒等来养心脏、小肠和舌头;在夏秋的过渡阶段则可食用橙子、南瓜等来养脾脏。如此,五行与五脏五色五季都可达到了协调的状态。可是,在《伤寒杂病论》里也提出了食物禁忌的观点,说明在饮食搭配的时候还要小心留意。虽然网络可以用来解决这一难题,可是在日常烹饪中,可实施性仍有待考究。倘若食物搭配禁忌的总规律可被掌握,那么日常膳食便不用担心这一问题了。肾脏五行属水,五味中水主咸味,而过咸的食物往往钠的含量较高,可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那么心脏便可受累,而这一点通过水克火这一原理便可解释。如此种种,皆可在五行相克,即金克木,木可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中找到依据。基于此,五行学说不仅可以用来指导日常膳食合理搭配,还可对食物搭配禁忌提出理论依据。

3.3  五行学说与情绪控制

中医将情绪分为悲、恐、怒、喜、思五种,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9]。由于人类的情绪是存在波动的,就可出现好坏情绪的更替。好的情绪可使心情愉悦,提高工作效率。当受到不良的刺激,坏的情绪便会产生。虽说坏情绪也是机体一种正常情绪状态,可是如果长期处于坏情绪之中,那必会对人类生活造成影响。另外,某一情绪太过便会影响气血的运行,对五脏六腑造成影响,从而导致疾病的产生[9]。以上种种迹象表明,为保持健康,情绪也需控制。清朝著名政治家林泽徐曾在写下“制怒”二字,用自我暗示的方法来控制愤怒的表达。另外,转移注意力、合理宣泄、理性升华等对情绪的调节也大有裨益。以上这五种情绪又有各自五行的特性,基于此,可尝试用五行的方法来控制情绪。如五行学说认为怒伤肝,愤怒的时候,可依据五行相生的原理,食用一些酸性的食物来护肝,又可依据五行相克的原理,食用一些带辛味的食物来降低火气。

4  展望

五行学说是我国先人智慧的结晶,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被研究,不断被诠释。五行学说对中华民族的时空观、价值观、治理观,以及民间风俗活动的仪式安排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10]。最近几年,将中西医联合用于多种临床疾病的治疗方面,大量医学工作者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然而,到目前为止,五行学说对于疾病的预防、诊断,膳食养生以及情绪控制等健康保健方面还未得到广泛的应用。赵学敏等用伏羲先天八卦探索了五行学说的思想源头,又对其哲学原理和规律关系进行了深刻的探索[11-12]。将五行学说用于健康保健时,这些都可以提供理论基础。可是,用示例来验证五行学说用于健康保健的文献还比较稀缺;而且五行学说用于饮食搭配的效果以及具体实施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的探索,这些都说明将五行学说用于健康保健的科学性、可行性还需进一步的研究。笔者希望以后可以将五行学说与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以及实验流行病学等研究方法联系起来,用更加客觀的数据,来证明五行学说对于健康保健的作用,让我国的五行学说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参考文献

[1] 张登本.五行概念源于一年分为五季[J].中医药通报,2018,17(04):5-6.

[2] 于宁.观天察地识五行[J].中医健康养生,2019,5(02):9-11.

[3] 韩玉霞,李刚.小儿肺系疾病病机的五行演变及治疗[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7,9(04):366-368.

[4] 许珊珊,黎军.五行学说指导下的中医健康教育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04):133-135.

[5] 谭兴勇,黄傲,勾玲.养生、膳食养生、营养概念辨析及膳食养生发展概略[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4(02):8-11.

[6] 卻丽萍.中国古代饮食养生发展概略[J].亚太传统医药,2007(04):27-29.

[7] 陈沛沛,孙玲.中国典籍制作材料的发展与早期中医食疗文献的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09):675-678.

[8] 周宇.季节变化与科学合理的膳食养生[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07):207-208.

[9] 周欢.浅谈情志疗法结合五行学说在中医美容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8(18):248+247.

[10] 麻勇恒.制衡观对“五行”学说的阐释[J].凯里学院学报,2019(04):39-44.

[11] 赵学敏,赵永太.中医“阴阳五行”学说体现的自然规律[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摘,2019,19(46):244-246.

[12] 赵学敏,赵永太.中医“天人合一”思想及“阴阳五行”学说之卦理探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05):169-170.

猜你喜欢

展望
中国银行体系改革创新的设想和中外对比
海参人工育苗产业的现状及展望
剖析当前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实践及展望
文学网络时代的狂欢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园林绿化植物应用现状与展望
国内延续性护理现状及展望
流域水文模型综述
“展望” ——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