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看见了河岸》的形式和新批评主义分析

2019-09-10李明段聪雪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33期
关键词:反讽陌生化形式主义

李明 段聪雪

摘要:《我们看见了河岸》是2001年推出的在剧场和舞台空间思考现代舞的作品。这部作品的出现,引起了我们更多的兴奋,因为它带来的“陌生化”和“文艺性”,不仅吸引了舞蹈界的眼球,更被美国舞蹈节的主席查尔斯先生评价为“中国的现代舞成熟了”,现代舞从西方传入中国开始,中国舞蹈界就不停的在思考和探索这种艺术形式如何在我国的历史语境下生存和发展,如今,终于取得了些许的成功。本文用形式主义和新批评主义的分析方法来分析王玫的作品《我们看见了河岸》,脱离现代舞的历史背景而只从作品的本体出发来理解作品及其文学意义的形式主义视角,更加纯粹的分析其语言、风格和结构的特点与功能,最后立足中国现代舞的实际,探寻它给中国现代舞带来的启发性意义。

关键词:《我们看见了河岸》;形式主义;新批评;文艺性;陌生化;反讽

《我们看见了河岸》是由北京舞蹈学院编舞家王玫作为总导演与艺术总监,于2001年推出,由编导系98级现代舞专业班构成的“北京舞蹈学院实验现代舞团”教学、编创与表演的。这部作品共有六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兰花花》、《红星闪亮》、《也许是要飞翔》、《城市病人》、《我欲乘风归去》、《我们看见了河岸》,它以各种道具和表现形式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和独特的精神心理,既探求舞蹈艺术的技能,更探求人性之本质。这部作品中包含有反讽的新批评主义精神,从形式主义中又能分析其艺术本体的纯粹性价值,本文将从这两方面与作品对话。

一、《我们看见了河岸》的反讽修辞

一些舞蹈作品中的反讽具有着一定意味的喜剧色彩,常常是在观众会心一笑之后引来思考,这是一种显而易见的反讽,而在现代舞作品《我们看见了河岸》中没有任何值得会心一笑的地方,但反讽意味确实那么强烈且深入人心,因为观众已被这种反讽深入心灵、深入骨髓,引发思考和自省,自然笑不出来。  “德国浪漫主义文论家弗·失莱格尔指出,艺术家作为自然的造物,也同自然一样,一边是造力,一边是破壞力,一边是感情炽热的想象创造,一边是自我反省的焦躁不安,作为正真的艺术家要在自己创造的作品中表达出超越性的观照,使之成为对自己的怀疑、揶揄、嘲弄,这就是反讽。”它具有促进发展、突破自我的功能。

二、《我们看见了河岸》形式主义分析

作品《我们看见了河岸》的总编导王玫,作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第一代现代舞人,虽出自学院派,却是特立独行的一代舞人,她最大的勇气就是用艺术的方式直面舞蹈界的“病症”,以及社会的“病症”,《我们看见了河岸》就是在她的这种出发思考下的成果,是一部四段体结构式的作品,要探索这部作品的特性与规律,就需要研究其语言、风格、结构等形式上的特点与功能。

(一)语言结构的“陌生化”

舞蹈是以人的身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综合性艺术,人的身体动作所组成了舞蹈语言。形式主义的研究从作品本体出发,即之研究作品的内部本身,如语言结构。王玫对现代舞的认知及肢体的和文字的表达,都传递了她灵魂的声音,使她的现代舞形式从“范式”走向了“陌生化”。在《也许是要飞翔》中,其舞蹈动作语言打破了打破了原有的主流范式创作技术,而是由充满呼吸韵律的节奏和晃动的中心为主导组成奇妙的动作质感,用自己独创的语言表现现在的心情和状态,走出了西方现代舞的影子。陌生化理论最早是由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他认为 “形式不是相对于内容而言的,而是相对于文艺的另一种模式而言的,因为所有艺术品都是作为一个现有的模式的比较物和对照物而被创造出来的。一个新的形式不是为了表达一个新的内容,而是为了取代已经丧失其艺术性的旧形式”。

(二)风格的特点与功能

作品《我们看见了河岸》的整体风格特点概括来说,基调总体为压抑、悲伤却又极力反抗寻求希望。出现这样风格的原因在于“以心起舞”,作品将心灵反映、审美诉求统统寄托在其中,美的概念在现代舞中早已不是唯一的追求,对时代敏感的动作,在舞蹈中体现哲学和美学命题,以及思想性和哲理性是现代舞的重要特征之一。其功能是排除再现性,而强化表现性,包括表现自我、表现内心、表现本能,真实的自我思考,使创作具有最大限度的任意性。舞蹈风格的体现是运用人的身体感觉与心灵的对话建立起来的既有“意”又有“像”,这样才是舞蹈本体化的正真实现。《也许是要飞翔》是舞者让自己的思绪徜徉在“飞”的和“不飞”之间,以心灵的感觉带动肢体的运动,呈现出飘逸的风格,在“抓住什么”而又“丢失什么”之间翻来覆去,却得到一次次的“坚强”和“希望”。这样风格就被塑造的淋漓尽致,触动心灵。而《我欲乘风归去》也同样在“飞”,它蒋飞当作一个梦想,使大地成为支撑,表现的又是另一种风格,它使飞翔变得生动,从而获得理想的超越。

结语:

《我们看见了河岸》的每一个部分中都有新形式的运用,打破了现代舞的常规手法,带来了“陌生化”的效果,给人以感官的刺激和情感的震动,正真实现了作品的内在审美诉求。

参考文献:

[1].陈建男.《那冷静而超然的一瞥:试析舞剧“天鹅湖记”的反讽修辞》.《北京舞蹈学院学报》J .2014年第4期.

[2].陈建男、吴海清《舞蹈批评方法论》.《南开大学出版社》M.2011年

[3].杨涵.《也许是要飞翔》.《舞蹈空间》  J.

猜你喜欢

反讽陌生化形式主义
悲剧:最有力量的陌生化
形式主义的标准
借助陌生化策略有效开展阅读教学
谁去捉拿“形式主义”?
如果上级不官僚
教学新思维
《小世界》的现实主义革新之我见
《黄色墙纸》的女性主义解读
从陌生化角度浅析《藻海无边》
“反对官场形式主义问题”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