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动力点,让“链”快速转起来
2019-09-10蒋仁乐
蒋仁乐
学校的“初中生学习动力机制研究”省级课题组安排我承担其子课题“个人兴趣、个人经历、个人交往对学习动力的影响”的主持人,凭着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尤其是对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的厚爱,我欣然应允。回顾几年的探讨与研究,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动力成因越来越清晰:学生的学习动力来自于丰富多彩的个人经历,来自于丰满广泛的兴趣,来自于丰盈广博的与人交往之中。因此,就子课题的主旨,简略地从三个方面作个小结。
1、个人经历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告别了小学的幼稚时代,来到了一个崭新的广阔天地—初中生的成人感、自豪感油然而生,因为他们又迈向了人生的又一个更高的阶梯,对新的环境充满好奇,一切顿感新鲜。作为一个领路人,主动地接近孩子,与他们一起生活:早读课上置身于琅琅的读书声中而忘情;教室中的擦窗、扫地、排桌凳有老师忙碌的身影,擦洗吊扇等高空作业,老师独当一面;“阳光体育”跑步中与学生共呼吸、同流汗;哪怕是在食堂里用餐也与学生一起吃得有滋有味。生活的磨合,师生间熟识了,老师写了《“家”有孩子初长成》一篇报道,用“初现端倪”“初露锋芒”“初展才艺”为小标题,对班级同学作了“群像谱”的颂扬。学生陈敏也仿写成《班级花絮》一文,经老师的指导,在《兴化报》上登出,师生文章同时现于报端,一时成为校园美谈。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个个跃跃欲试,争当小作家。
当然,成长的孩子,也有烦恼,同学间的不愉快之事时有发生,老师应做有心人,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写之以文。用刚发生的亲身经历的事写成文字,真实可信,同时折射出学生的心灵历程。如一次课间阮杏桃与张明两同学发生争吵,致使教室窗玻璃被打碎了,造成了不好的负面影响,两同学在老师的说服引导下,及时把即时发生的事写了文章《玻璃被打碎了》,后来两学生互换看文,不经意间面带愧色。自然而然地他俩没多久就很快地把玻璃安好了。这样既解决了矛盾,又使学生心灵受到了净化。像这样的事不胜枚举,俯拾皆是,这样的事又是原汁原味,用自己经历的事来教育自己。因此说,经历是财富,是学生成长的契机,从真正意义上来说,经历才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2、个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助动力
学生认识到了个人的经历就是一本本活生生的教科书,就更加热爱生活,充实生活,乐于在班集体中做自己能的事,那老师就应顺势利导地把学生从热爱生活引向学习兴趣上,从生活经历中培养学习兴趣,反过来学习兴趣又丰富了生活经历。兴趣从哪里来?从学生自己的举手投足、言行举止中来,从切身的经历中来。作为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读书、作文是自己的天职,使他们养成浓厚的读写兴趣。如一年一度的冬季阳光体育长跑活动,学生的兴致很高,一到活动时机,一个个生龙活虎,走出教室,沐浴着阳光,放飞着心灵。我每周确定一个主题,要她们把跑步的感受再现于日记之中,如《阳光体育、阳光感触》《校园生活不能没有跑步》《越跑越有精神》《线路改变了,感
觉新鲜了》等特色日记上传在网,使学生自得其乐,情趣盎然。
日积月累,学生慢慢地领悟到文品即人品,日常生活也是学习知识的源泉,关键是把兴趣培养起来。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就大有奔头,所以说,兴趣是学习的助动力。
3、与人交往是学生学习的推动力
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了,学生的学习劲头不可估量。随着年龄的增长,与人交往日益迫切,与家长的亲情,与老师的“爱”情,与同学的友情很容易在交往中建立起来,这无意中使学生形成了一股积极向上、热爱生活、追求知识的推动力。老师有计划的、有目的地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使他们轻松愉悦地交往起来,使他们体会到凭自身的能力,也能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来获取知识。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我心中的合格母亲应该怎样?这些问题又有谁当面对母亲品头论足的呢?对此我借助興化市妇联的“我心目中的 合格母亲”的征文活动,让每一个同学与母亲书面交流,学生赖晓晨的《搓板》,张少华的《人间处处有妈妈》成了佳作,获得市妇联嘉奖。通过活动每个学生又一次投进了母亲温暖的怀抱,其乐融融。
扩大学生的交往范围,老师若能见缝插针,学生的交往随时就可见效。我利用新年临近之际,发动全班学生抒写对老师感激的祝福语并冠名“仁者而乐”,一则则别出心裁的话语道出了孩子对老师的敬佩和感恩之意,老师及时把这祝福语上网传递,并放大张贴学校宣传栏,学生们尝到了成就感,喜不自禁。
教育主管部门也时刻关心学生的成长,不是么?市教育局的“四星·楚水”杯书信比赛来了—《小伙伴,我想对你说》,在老师的启发后,积存在心中很久的疑团,埋藏在心里的难于启齿的秘密……,一下子倾诉出来了并形诸笔端,这是同龄人心与心的交流,同学们就在这样的交流中愉快地学习着,成长着。
家庭、学校、社会都是学生学习、成长的课堂,这里有学生学不完的知识。只要老师培养学生的机制完善得当、有梯度,无形之中就可以推动学生求取知识的能动力。
个人的经历、兴趣、与人的交往互相渗透,同时又是三位一体。在个人的经历、与人的交往中培养兴趣,经历、交往中孕育着兴趣;个人的兴趣、与人交往离不开生活(经历);而个人的经历、兴趣往往在与人交往中自然而然地形成。老师的根本任务是有目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灵活地把三者有机地循环起来,使之形成一条密不可分的紧扣的“链",共谋学生成长之大计,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