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行为的成因及干预对策
2019-09-10于澎
于澎
互联网时代,手机作为几近全能的通信手段,其功能越来越完善,人们对手机越来越依赖。 对于手机用户主力军的高校学子而言,对于手机的依赖更为严重,课堂上使用手机已经成为常态:课堂上打电话和聊天工具、上网以及玩游戏;这严重影响了大学课堂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
一、高校学生课堂手机依赖行为产生的原因
(一)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对手机依赖的心理因素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手机以高速度、在广阔范围内传播各种新闻,第一时间吸引了社会公众的注意力,高校的学子们也不例外。手机的这一特征,某种程度上填补了大学生精神上空虚而无聊的生活,使他们对信息的渴求得到了满足。当使用手机被高校学生当做下意识的动作时, 这种习惯自然也会被带入课堂。
大学生认知水平相对有限,不清楚该如何规划好自己的时间,如何安排学习计划,一时难以适应倡导自主学习的大学生活。同样,大学生也有强烈的社交需要,而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这些需求很容易得到满足。
(二)课堂缺乏吸引力,手机诱惑胜过课堂
由“老师教”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很好的调动起来,也没能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互动的机会与条件,有些教师上课教学方法老套,学生的听课兴趣与注意力因晦涩难懂的课堂内容而降低,手机便成为打发无聊课堂的最佳工具[2]。
(三)教师课堂管理不严,高校学生自控能力差
高校往往都是开展大班教学,尤其公共课、选修课。这也在很大限度上增加了教师课堂管理难度。任課教师的“视若无睹”与“放任自由”,更让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在课上使用手机变得有恃无恐。
二、高校学子课堂手机依赖行为的干预对策
互联网时代严禁大学生使用手机是不现实的。那么为了使大学生在课堂时间能够认真地学习,合理利用手机,逐步摆脱课堂手机依赖行为,提出以下干预措施。
(一)学校方面
1.更新教育观念,优化课程设置。从教育制度上看,高校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课程设置不断优化,精选专业课程,开设的课程应尽可能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应注重培养。高校对净化风气也应重视,对手机的合理使用问题予以重视,提升大学生整体德育水平,让其自觉养成自我管理意识,以文明、健康的心态使用手机。
2.制定学生使用手机的规章制度,不定期检查。大学应为高校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约束大学生课堂依赖手机行为。如分时段、分区域进行手机信号屏蔽,课堂集中存放手机等。
3.高校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应加强,让大学生自觉远离手机。以培养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高校应注重开展,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号召高校学生广泛参与课外活动。
4.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高校应该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方面的咨询和辅导工作,使大学生有对课堂依赖手机的负面影响的正确认识,帮助其减轻和消除对手机的依赖性,从而让高校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二)教师方面
5.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严格课堂管理。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标杆,要以身作则,以严格的要求约束自己,要养成课堂关闭手机,养成课堂不使用手机的好习惯,进而引导学生课堂不使用手机。此外,高校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不良现象应予以制止和教育,这样才能净化教学风气,提高教学质量。
6.提高课堂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只有对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才能更好地让高校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减少大学生课堂过度使用手机现象。教师应当带头尊重知识,培养有情怀、有人文精神的学生,这是教育的使命和责任。
课堂教学不应是知识的一味灌输或单向传递,学生知识建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切实把握[3]。136
(三)学生方面
1.加强自律意识,提高自控能力。高校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目标要有明确规划,提高自控能力,明辨是非,自主控制课堂玩手机的欲望。
2.培养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高校学生学习受到社会、 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大学生本身才是学习的主角。
3.加强交流沟通,互相监督。大学生在增强自律意识的 同时,也应该增强他律意识,加强相互沟通,课堂上相互监督[5],渐渐摆脱课堂使用手机的不良行为。
(四)家长方面
首先,手机功能越丰富,对学生的诱惑力就越大。高校学生家长在给孩子选购手机时,要选择功能适宜的手机。其次,学生跟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须加强,尽早帮助学生合理做好未来规划,让学生学习明确目标、坚定方向。
三、结语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对青年的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应加强对高校学生的管理和教育,积极引导,形成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同时,高校教师应提升自身授课的吸引性、趣味性,适当调整授课方式,多与学生和家长沟通,从而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动力,帮助高校学生摆脱课堂手机依赖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