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调研情况

2019-09-10王冬梅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9期
关键词:团结进步民族

王冬梅

摘  要:纵观宁洱县的历史长河,民族团结就是宁洱的一条生命线,既是宁洱县发展进步的基石,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指导理论。沿着这条拥有革命历史文化路线的路,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谱写了宁洱县的新篇章。本文从宁洱县民族团结的基本情况和建议俩方面来阐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调研情况。

关键词:民族;团结;进步;建议

一、宁洱县民族团结基本情况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是著名的普洱茶故乡和茶马古道的源头,更是 “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 和 “新中国民族工作第一碑”的诞生地;在这里聚集的少数民族人口众多,占了全县总人口的55.5%,目前在县内居住的有汉族、哈尼族、彝族、傣族等14种世居民族。与此同时县内还有1720人分别信仰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共有12处。

民族团结是宁洱县发展进步的基石,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纵观宁洱县的历史,宁洱是思普地区时的革命老区,具有深厚的革命历史文化,这也使得宁洱县的民族团结工作得以不断地推进。1950年12月27日至1951年元旦,中共寧洱地委召开“普洱专区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会议”,普洱专区的26个民族代表与地方党政军领导在剽牛喝咒水后,立碑盟誓歌以团结颂。至今矗立于民族团结园内的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是滇南民族团结的鉴证物,也是解放初期普洱大地边疆民族同胞立碑盟誓团结一心跟党走的标志;见证了新中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折射出的民族团结精神不仅是云南边疆各民族团结的象征,也是全国各民族大团结的缩影。在2003年民族团结园,被省委、省人民政府列为云南省第二批社会主义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2006年5月,被国务院批准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2006年8月又被国家民委授予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称号。1985年12月15日,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成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2007年4月8日,更名为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一直以来,宁洱县都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在2018年9月29日,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经云南省委、省政府研究,批准退出贫困县,同年12月,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又被入选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这些成就都是宁洱县的各民族同胞抱着打赢脱贫攻坚战得决心和斗志,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到目前为止,宁洱县有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共有107个,其中国家级1个、市级35个、县级71个;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17所,其中省级10所,市级7所。同心镇那柯里村也被国家民委命名为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宁洱县民族团结研究所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一路走来,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始终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的“云南要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全面落实省、市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相关要求,牢固树立“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 的信念,紧扣 “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和“两个大同”主题,大力实施“九大示范”和“七进”活动,有力的促进了全县经济蓬勃发展、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二、宁洱县民族团结工作的建议

(一)深化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宁洱的民族团结誓园,墨黑古镇、墨黑中学、杨正元故居、茶马古道、回龙寺等等都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示范基地,应该把这些红色旅游景点串成一条红色旅游线路,成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首先要在这些基地设置专门的讲解人员,为来参观的人做细致的解读。每年的民族团结月,都要分批次带领民族党员、干部去参观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尤其是每年新进的干部人员,做到一边认真切实的感受宁洱的民风民情,一边认真的领悟民族团结教育精神,推动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深入人心。其次把民族团结精神作为活教材,组织民族团结教育进学校的活动,形成“大手拉小手 共建团结幸福家园” 的局面。尤其要紧扣好青少年的民族团结教育这一粒纽扣,逐步完善从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的民族团结教育体系,让民族团结教育真正的做到进课堂、进教材、进入青少年的知识体系之中,形成一个具有整体和特色的民族精神体系。再次要积极发挥好党校的教育引导作用,开展学习民族政策、法律法规等专题活动。各个部门结合群众路线、俩学一做教育落实到各自的岗位上,开展宗教教职人员培训活动,弘扬和培育爱国和尊教的自觉行动,不断巩固各个民族干部群众和信教群众的民族团结意识。最后开辟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专栏,充分的宣传民族民间文艺和民族体育运动,保护和宣扬民族民间艺术。

(二)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经济的发展是做好民族地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首要任务,对此要根据民族地区的具体情况做出长远的规划。首先要贯彻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高森林覆盖率,做好污水排放和管理工作,退耕还林义务保护山林植被,给老百姓营造一个健康文明的生活环境,打造宁洱真正的“绿色宝地”,“天然氧吧”,成为吸引外地游客的一个重要魅力所在。其次围绕建设昆曼国际通道上的“绿色工业重镇、现代物流中心,养生宜居宝地”的目标,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和素质培训,不断的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发展茶叶、咖啡、烤烟,给予一定的补贴优惠政策,使绿色工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最后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下,全县各族人民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聚力,组织干部职工挂包到村和挂包到户,深入群众家中了解老百姓贫困的原因,并予以一定的帮助。政府大力支持民房改造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普惠性政策,建立因病,因学、因灾、收入减少返贫预警机制,贫困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有保障,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大病医疗保险要实现全覆盖。

(三)加强对贫困少数民族的科普工作

政府大力扶持科技下乡活动,引导科技人员深入民族村寨为少数民族介绍关于科技的一些知识,推广一些先进且在当地适用的新技术,并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举办一些有关农业技术的培训班,加强各类实用技术的培训。尤其要鼓励贫困少数民族新生劳动力接受实用技术的培训,积极推进民族村寨“一村一品”培育工程,重点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关人员的培训。努力在民族村寨培养一支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队伍,力争每个民族村寨主要特色产业有1—2名示范带动能力强的能人。

(四)加大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力度

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要常态化、制度化、创新化,对有发展潜力的少数民族干部要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拓宽少数民族干部来源渠道,降低少数民族干部录用门槛。如从一些高校和大专院校选拔一些优秀少数民族毕业生进入公务员系统队伍中;各乡镇公务员在招考时应该适当增加少数民族单列指标;落实优秀少数民族干部双向挂职锻炼措施,快速提升少数民族干部素质;开办各种层次、各种形式的学习班、培训班,不断提高特困少数民族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丁春荣.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探索和实践的丰碑—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4.

[2]  张泽洪.论民族团结誓词碑的宗教文化内涵[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2.

[3]  杨庆武宁洱茶马古道的保护现状及其价值[]J,科技视界,2017,34.

[4]  龙肖毅,尹可丽.普洱民族团结教育修学旅游开发[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4

猜你喜欢

团结进步民族
MINORITY REPORT
发挥好党内政治生活“四大功能”
家园合作共育对幼儿自信心和独立性的影响研究
从城濮之战看参谋的作用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