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好拨动“问”之弦

2019-09-10林丽贞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9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思维

林丽贞

摘  要: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是创造的开始,是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石。培养创新精神,应始于问题意识。然而问题意识不是天生的,它需要培养和激发,需要我们教师好好拨动“问”之弦。

关键词:问题意识;想问;敢问;爱问;会问;思维

一、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想问。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共同探讨知识产生、发展、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要让学生学得扎实,学得灵活,学得轻松、有趣,对没懂的、好奇的、有兴趣的东西有问的冲动,有问问题的信心和勇气。古人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过硬的基础知识,才有可能弄懂、理解新知识、才有可能对新知识产生兴趣、好奇,才有可能有问问题的意识和冲动。所以掌握过硬的知识是产生问题意识的前提,因此,我们要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尊重前辈和他人的研究成果,努力学习,汲取营养。只有学好课内知识,又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和训练,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厚积而薄发,形成敏捷的思维,产生各种真知灼见,从而质疑问难。如果不学无术,却指望“天下掉下一大馅饼”,一下子具备了强烈的问题意识,那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敢问。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是创造的开始,问题是学习的开端。没有问题就没有数学,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外界新异信号的刺激容易产生注意和兴奋。聆听特级教师潘小明的精彩讲座后,让我更觉得问题情境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项有效的教学策略。刚入学的低年级学生绝大多数敢说、敢问,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关键是善于创设宽松的教学气氛,适宜的教学情境。在《有关0的加减法》的一课中,我首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一天,猴妈妈有事外出,它给三个孩子各准备了3个桃,并对它们说:“孩子们,今天妈妈有事外出,每人三个桃是为你们准备的午餐和晚餐。”小猴们一听,可高兴了。中午老大吃了1个桃,老二吃了两个桃,而老三呢,一口气就吃了3个桃……”听着故事,我让同学们说说自己想知道些什么呢?经过片刻讨论,有的同学便能提出:“它们晚上各吃几个桃”?此时我又把问题抛给学生思考,很多学生能回答出老大吃2个,老二吃1个,而老三吃0个。从而引出了来本节课的课题。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营造了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发了同学们发现问题,“敢问”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引趣激思的情境,让学生爱问。

问题是学习的出发点和动力。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问题是思维的灵魂,是引发学生思维的关键,思维又是激发创新的根本所在,是学生渴望主动学习获取知识的表现。新课程倡导开放的课堂教学,于是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10的分与合》一课,我创设这样的情境:“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藏宝袋,里面装了许多漂亮的弹珠,我现在想请两个同学上来和老师一同玩猜弹珠的游戏,规则是:只要一个同学从袋中摸出几颗弹珠,老师就能猜出里面还剩几颗,同学们相信吗?另一个同学负责数袋中的弹珠数来验证,谁先来考考老师……”经过几次试验,学生被我的“快速抢答”吸引住了,学生眼里充满疑惑,心想:老师到底用什么绝招呢?有些学生纷纷寻问:“老师,为什么您知道剩几颗弹珠?”,这样,学生的一股探究的火花被激发出来。这样的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

四、积极引导学生反思,使学生会问。

好问是儿童的天性,好问是智慧的摇篮。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不是不想提问题,而是提不出问题,或者是教师让学生提问题时,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所学内容毫无关联。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一定要善于引导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全班讲评,同学示范等,学习甚至模仿别人的提问。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所涉及的数学问题进行自我反思,通过对学习内容的再认识,找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逐渐明白哪些问题是有价值的,哪些是无关紧要的,使学生在以后的提问中能够根据学习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提问。教师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和技巧,真正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促其得法善问,必须经常性地指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质疑。例如,可从创设问题情景上质疑,从问题证明推理上质疑,从知识应用上质疑,还可以从内容的矛盾处、对比处质疑……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梳理、分析、比较、归纳、筛选,使学生明白什么是有效提问,什么是无效提问,什么是肤浅的问题,什么是深刻的问题,从而影响其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我还会让会提问题的孩子讲讲他是如何设计提问的,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水平,其创新思维得到激发,就一定能提出有创造性的问题。质疑问难不仅仅是在学习新课前,也可以出现在对课文深入理解进行反思后。在数学学习中,有关概念、性质、法则、定律等基础知识,只有联系实际加以应用,才能加深理解。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他们最大限度地去发现问题。一年级学生刚进入校园,对于他们,学校是个神秘的地方,在课堂上,在课外,在任何时候,都喜欢问这问那。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老师一定要肯定、鼓励儿童的质疑意识,培养他们敢想敢问的好习惯,并加以适当优化引导,以致养成习惯。低年级的数学,图画较多,十分形象具体,有的可以借助身边的材料让他们动手操作,摆一摆,诱发他们在摆弄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例如,针对开篇的话的图画,教师可以放开来让他们看一看、静一静、想一想是什么,在干什么。教师要加以引导,对于说得不沾边的,教师切不可置之不理。反之,则要给他们时间,让他们再观察,逐步说出切合图画的内容,教师再鼓励他们。这样,好问的儿童天性才能得到张扬,得到引导发展。到了中年級,高年级,教师再加以引导点拨,那么,他们的质疑意识将会是最棒的,也能最好的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自身潜能。当然,学生提出的问题最渴望得到的是老师的欣赏和赞美,尤其是后进生,如果学生的提问得不到及时的赞美和恰如其分的评价,则会丧失提问的兴趣和信心。因此,我们教师要耐心地倾听并投以信任、赞许的目光,并鼓励学生与教师就某一问题进行探讨。教师如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评价学生,会更好地起到传授知识、表达思想、唤醒学生潜能的作用。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是被动装填知识的“容器”,教学是一门艺术,不是机械地传授而是激发和唤醒。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教师就应当好好拨动“问”之弦。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 崔允 张华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 读》[D]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  《2011年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D]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刘希平《学会思维》[D]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思维
思维总动员(三十)
巧设提问,让思维多走一步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恰当处理“教”“学”关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