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9-09-10吕景杰
吕景杰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目标不断推进,教师不断深化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改革,在带领学生学习基础文化的同时,也能有效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小学生在语文课堂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的影响之下,有助于提升个人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系统思维等多方面的思维能力。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加强对思维导图的研究与分析,不断提升个人的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导图;思维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思维导图的运用,需要教师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开展,不断加强思维导图和语文教学的深入融合,激发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解决语文问题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用思维导图解决语文问题的习惯。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课堂运用的主要表现将会在下文进行详细介绍。
2 思维导图的发展过程
思维导图(Mindmap)是英国心理学家、脑力开发专家东尼博赞(TonyBuzan)于20世纪70年代发明和提出的一种有效使用大脑的思考方法。东尼²博赞毕业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先后获得心理学、英语语言学、数学和普通科学等多种学位。他主持的大脑知识讲座己成为西方家喻户晓的节目,在广播、电视及录像节目中大受欢迎。因此,思维导图的发明使东尼巴赞成为世界闻名的“大脑先生”。进入21世纪,思维导图的丰富内涵和结构化特征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并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3 思维导图的基本特征
3.1 放射性
思维导图如神经网络,以核心关键词为神经中枢,向外辐射若干神经元,不断发散,不断扩张,形成一个相互关联、核心明确、不断扩展的放射性树突结构。
3.2 个性化
思维导图将个体对事物的认知、意识,以文字、图形、色彩、符号的方式表达出来,体现出很强的个人思维特征,体现创作思想。
3.3 多元化
教师可以根据创作意图,将不同形状、色彩、符号等元素进行突出、强调、淡化等自由组合,以反映各类关系思维图景。
3.4 直观形象性
文字、图形、色彩等各类要素有助于将复杂的知识可视化、直观化,符合认知心理学的原理,有助于理解和记忆。对于一时间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内容,可将头脑风暴等碎片化、多元化立体生动的元素绘制到思维导图中,帮助学生阅读并写作输出。
4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4.1 思维导图在预习环节中应用
苏格拉底曾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教师如何能真正把“火焰”点燃,就是让学生从被动变成主动,让学生发现问题,教师由幕前转到幕后,由演员变为导演的过程。语文课前的预习完全可以用一张思维导图来完成。把本课的易错读音,重难点,主要内容,文章的结构都用一张思维导图绘制出来,形成一张清晰的脉络图。通过导图的绘制,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主动查阅资料,从而大大提高了阅读的效率并显著地提升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4.2 思维导图在识字教学阶段的应用
小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要从识字开始,但是目前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相对来讲都较为单一并且模式化。教师从生字的偏旁部首开始,逐字的进行生字的拆解教学讲解,后期学生在课下或课上反復地抄写练习,造成一种极为被动的学习状态,很难有效提升学生的识字学习兴趣。现阶段教师利用思维导图模式,需要加强对小学生的兴趣引导,通过形象化的知识讲解,以及图文融合,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有效得到拓展。教师还可以将同偏旁部首的字如“清、泪、汤”等字综合性的讲解,甚至教师可以编写有关于同偏旁部首字的故事,让学生在具备针对性与层次性的知识学习中,加深知识印象。
4.3 思维导图在精读环节的应用
思维导图可以让我们对某个问题更加深入的去了解它,探究它,用多个分支表示问题一步一步深入去研究。由一个问题引发出多个分支,激发求知欲,同时写出自己的想法,清楚的让人知道这个问题“你”的看法,让思维可视化,也增强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利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构建完整的思维框架后明确阅读以及学习的重点,从而具有一定针对性的去进行后续的学习,并能更好的提升其学习效率,提高阅读能力。
4.4 思维导图在口语交际中的应用
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不只包含着学生在口语学习中的思维能力以及口语素材的积淀,同时也包含着学生在口语交际过程中的自我观点抒发以及情感的展现。这样的方式才能够提升口语交际的丰富度,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更为专业化与真实化,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效果与质量。教师将思维导图用于口语交际教学中,可以拓宽学生的认知思路,让学生能够全面把控口语交际素材的各个情感展现点,并将这些情感有效融入于自己的口语表达中,提升交际的质量与效果。用思维导图将口语素材的主旨思想以及相关情感的体现都完全展现出来,这种方式可以拓宽学生的情感提炼思路。学生在口语交际中针对其他方面的素材进行研究时,也可以运用这种导图方式进行清晰的情感点整合,为口语交际中情感的充分表达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效果与质量。
4.5 思维导图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1)提炼写作程式,掌握写作基本方法。小学生对于写作的总体把握,时常停留在对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上,难以从文章结构上对同一类型的文章结构进行归纳和提炼,造成作文缺乏中心、主线不明、内容涣散。这次写“难忘的事”和下次写“开心的事”往往没有太大的区别,换成其他事情又无从下手,而传统的段落分析等方法相对抽象,对学生写作能力提升效果不佳。学生可通过归纳的步骤、针对性的练习,进而对记叙文写作的一般结构了然于胸。
(2)明确主题,发散思考。小学生在写作时,往往思维比较局限,习惯线性思考,线性思考的结果往往是作文比较单调,个别学生陷入无话可说的境地,而发散式思考体现在写作中又存在着逻辑关系不清和语言无法有效组织的问题。此时借助思维导图,全面发散、逐步推进。首先,学生根据写作要求,绘制“发散式思维导图”,从主题出发,通过头脑风暴法将与之相关的元素和要点绘制在思维导图中,建构全篇的写作思维框架,同时可以保证思路清晰,给想象力插上翅膀,写出新意,升华主题。
5 思维导图的意义
一切课堂教学改革都是服务于学生的。思维导图运用于作文教学,对于高年段学生的意义显而易见,它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习作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自觉地积累写作素材,有利于帮助学生关注写作的布局谋篇,有利于激发学生想象力促进构思习作细节(此句删掉),有利于提升学生习作水平和思维能力。而思维导图对于教师的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教师运用思维导图轻松地进行作文教学,从整体上把握习作课程的目标体系,探索更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进一步提升习作教学水平。思维导图对于课堂的意义在于能创建快乐、民主、和谐的习作课堂氛围,利于转变传统的习作教学模式,利于形成高质高效的作文教学课堂。
6 结语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是一种简洁实用的思维工具,合理开发应用可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可直观地反映学生对具体事物的思维图景,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作文教学中,相比其他手段,思维导图可帮助学生搭建出形象直观的文章框架结构。思维导图的使用和推广,离不开大量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更离不开语文基础素质的支撑,只有科学合理的大量练习和使用才能发挥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智欣.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28):103.
[2] 季彦辛.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3):242.
[3] 林淑华.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8(19):28-29.
[4] 杨艳艳.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8.
(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新县学校)